《公共政策概论》第九章 3.3 公共政策终止的障碍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3.3 公共政策终止的障碍

公共政策的终止是一个政治过程,是支持和反对政策终止的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障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上的抵触

政策终止往往意味着政策制定或执行的失败,以及既得利益的丧失,从而会引致与政策相关的人员的心理抵触和反感。具体而言,对政策终止存在抵触心理的人员有:

◆政策制定者。决策者一般并不愿意承认他们费尽心思制定出来的政策不再有存在的必要,更不愿意承认政策失败。他们感到若承认政策失败就等于承认他们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犯了错误,将有损自己的声誉和利益,从而形成心理上的包袱。

◆政策执行者。他们同样不愿意承认政策的失败,毕竟政策的实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劳动。并且,执行者的权力和利益与政策的实施有着直接的关联。如果政策的终止会危及他们的既得利益时,其抵触心理就会非常强烈。

◆政策受益者。那些从拟终止的政策中受益的个人与群体同样会因担心政策终止将导致其既得利益的丧失而对政策终止产生逆反心理。

(2)组织的持久性

组织具有寻求生存和自我扩张的本性,即使已经没有存在必要,它也会想方设法维持和延续自己的生命。政策终止不仅意味着政策本身的终止,同时也意味着执行该项政策的组织也可能会失去存在的必要性。一旦组织感受到终止的威胁时,它会千方百计地减轻所面临的压力,解决所面对的问题,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阻碍政策的终止,以便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不仅如此,组织还具有动态适应性,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适时地调整自己,甚至能针对政策终止的各种措施来调整自己的方向,从而使终止计划夭折或破产。

(3)反对势力的联盟

反对政策终止的各种力量在面临政策终止的威胁时,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联盟,共同抵制政策终止。从政策的实施中获得既得利益的政府组织,一方面要求其内部成员齐心协力共同抵制政策终止,另一方面则极力拉拢政府内外有影响力的人士,联合政府外部的利益集团,共同反对终止政策。那些从政策中获取利益的个人和集团,也会自发地形成联盟,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的途径,向决策者施加压力,阻止政策终止的通过。一旦这些反对政策终止的各种力量形成紧密的同盟,他们就能够对拟议中的政策终止形成有效的威胁。

(4)法律上的障碍

任何政策的出台和组织机构的建立,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来实现。同样,政策的终止和组织结构的撤销也必须按照法律程序来办理。这一过程操作起来比较复杂,费时费力,有时甚至会延误政策终止的时机。法律程序的复杂性往往会影响政策终止的及时进行。

(5)高昂的成本

政策终止所需付出的高昂成本是影响政策终止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政策终止的成本包括两种:

◆现行政策的沉淀成本。沉淀成本是指政策实施中已经投入且无法挽回的成本。面对高昂的沉淀成本,决策者往往进退两难。一方面,政策已经被证明为无效或失败的,继续投入资金只会扩大损失;另一方面,如果放弃,那么已经投入的巨额资金将因政策的终止而付之东流。对决策者来说,不计较政策目前的效果,让其再持续一段时间以观后效,似乎是明智而保险的做法。

◆政策终止实施所需付出的成本。政策终止本身也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在短期内,用于政策终止的花费甚至比延续原有政策的花费更多,如要为裁减下来的人员安排出路,或者对原有政策的受益者进行补偿等。另外,政策终止的决策者还要冒着得罪某些强大的反对势力的风险。因此,在这些高昂的代价下,决策者很有可能改变初衷,放弃政策终止。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章 3.1 本节概述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章 3.1 本节概述

3.1 本节概述公共政策学科首先在美国形成并获得巨大发展,日本学者药师寺泰藏曾指出,公共政策学之所以诞生于美国,是因为美国“的确具有适合公共政策学生长的土壤”。所谓适合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土壤是指当时的美...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章 2.2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章 2.2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2.2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公共政策的功能是指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依据我们的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三个: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导向功能公共政策是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

《公共政策概论》第十章 1.1 利益的内涵与特点

《公共政策概论》第十章 1.1 利益的内涵与特点

1.1 利益的内涵与特点利益是人们为了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1利益的内涵(1)利益的实质是资源与条件,它具有客观性。(2)利益为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它具有主观需求性。(3)资源的表...

《公共政策概论》第三章 2.3 目标群体的态度取向

《公共政策概论》第三章 2.3 目标群体的态度取向

2.3 目标群体的态度取向从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执行过程的影响作用来看,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具有双重性的态度和影响,我们把政策目标群体在政策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对相应政策的态度称为政策目标群体的态度取向。一...

《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章 2.2 公民个人

《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章 2.2 公民个人

2.2 公民个人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照该国宪章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人,它表明一个人对国家的隶属关系,既包括统治者,也包括被统治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的身份意味着参政的权利,即“参与政府管理与影响公共...

《公共政策概论》第八章 3.1 政策方案

《公共政策概论》第八章 3.1 政策方案

3.1 政策方案政策方案通过政策执行实现其意义和价值,政策执行以政策方案为基础和依据。因此,政策执行过程必然受到政策方案的多方面影响。1政策目标具体明确、有效协调,具有可操作性政策执行活动是以政策目标...

《公共政策概论》第三章 1.1 社会问题的概念

《公共政策概论》第三章 1.1 社会问题的概念

1.1 社会问题的概念社会问题,是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镜框,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境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同情与支持,并谋求引...

《公共政策概论》第十章 2.2 公共政策利益分析的社会基础

《公共政策概论》第十章 2.2 公共政策利益分析的社会基础

2.2 公共政策利益分析的社会基础下面将分时期阐述公共政策利益分析的社会基础。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前:整体性利益结构、一元化利益格局从 1949年到 1979年的 30年间,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