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第八章 2.2 公共政策执行的模型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2.2 公共政策执行的模型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公共政策学者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政策执行模型。

微观层面的政策执行模型

中观层面的政策执行模型

宏观层面的政策执行模型

1

政策执行博弈模型 

博弈论认为,在冲突和竞争的情况下,每一参加者都力求得到最大的收获,并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用博弈概念来解释政策执行过程的是美国学者E.巴德克(E.Bardach)。他把政策执行过程视为一场竞赛,其中包括下列要素:政策执行人员,即竞赛者;利害关系;策略与技术;竞赛的资源;竞赛规则(取胜的条件);公平竞赛的规则(不得作弊);竞赛者之间信息沟通的状况;所得结果的不稳定程度。

2

政策执行循环模型 

美国学者马丁•雷恩(Martin Rein)和弗朗希•F.拉宾诺维茨(Francine F. Rabinovitz)于1978年提出了执行循环理论模型。他们把政策执行过程分为三个不同阶段:纲领发展阶段;资源分配阶段;监督阶段。每一阶段必须奉行三个原则:合法原则、理性原则和共识原则,强调环境因素对执行过程的影响。政策执行循环模型如图8-1所示。

图8-1 政策执行循环模型

这三个阶段是相互作用的双向循环的过程。这种循环不仅是周期性的,而且是非单向流动的,是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政策执行循环模型分析了执行要素的重复影响力,突出了环境因素对政策执行过程所产生的基础性影响。

中观层面的政策执行模型

1

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图8-2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对政策执行研究较有影响的是美国学者T.B.史密斯。1973年,他发表了《政策执行过程》一文,提出了影响政策执行的“四因素理论”。在文中,史密斯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如图8-2所示。

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Idealized policy)、执行机构(Implementing organization)、目标群体(target group)和政策环境(policy environment),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理想化的政策是指合理、正确的政策,包括政策的目标、内容、范围、规定等;执行机构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组织,包括机构和人员、领导方式和技巧、执行者的能力和信心等;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最直接影响的,必须对政策采取适当反应的符合政策要求的群体或个体,包括政策对象的组织化和制度化、接受领导的传统、政策经验等;政策环境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影响政策执行和受政策执行影响的要素。

2

政策执行调适模型 

这一理论模型的代表人物是米尔布里•麦克拉夫林(Mibrey Mclaughlin),其代表作是发表于1976年的《互相调适的政策实施》。麦克拉夫林认为,政策执行的过程是执行组织与受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作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政策执行调适模型如图8-3所示:

图8-3 政策执行调适模型

麦克拉夫林由此得出结论:成功的政策方案有赖于成功的政策执行,而成功的政策执行则有赖于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双方行为调适的成功。

1

政策执行系统模型

美国学者范•霍恩和范•米德提出了政策执行系统模型(如图8-4所示)。他们认为,在政策决定与政策实际效果之间存在许多变量因素,这些变量因素既有系统本身的,也有系统之外的,共同影响着政策决定与政策效果之间的关系。这些因素有6个方面。

(1)政策目标与标准。

(2)政策资源。

(3)组织间的沟通与强化行动。

(4)执行机构的特性。

(5)经济与政治环境。

(6)执行人员的偏好。

图8-4 政策执行系统模型

2

政策执行综合模型

美国学者马兹曼尼安和萨巴蒂尔在1979年提出了政策执行综合模型(如图8-5所示)。该模型认为影响政策执行各个阶段的因素可以分为三大类:政策问题的可处理性、政策本身的规制能力和政策本身以外的变量。每一大类都可细分为几个小类,共计17种因素。

该模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联系政策执行的不同阶段来考察变量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将政策执行分为五个阶段,即执行机构的政策产出、目标团体对政策产出的服从、政策产出的实际影响、感知到的政策产出的影响、政策的主要调整。

图8-5 马兹曼尼安和萨巴蒂尔的政策执行综合模型

3

爱德华的政策执行模型

G.爱德华三世(George C. Edwards)在《执行公共政策》一书中,提出了如图8-6所示的政策执行模型,认为四项主要因素的互动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政策的执行状况。这四项因素分别是:沟通 (communication)、资源 (resources)、执行者偏好 (disposition)和官僚组织结构 (bureaucratic structure)。

图8-6 爱德华的政策执行模型

爱德华所提出的执行模型抓住了影响政策执行的最为关键的几个因素,但是该模型却没有讨论目标群体、各种环境因素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因此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公共政策概论》第九章 1.1 公共政策评估的定义

《公共政策概论》第九章 1.1 公共政策评估的定义

1.1 公共政策评估的定义随着公共政策分析深入发展,公共政策评估环节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公共政策评估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各自的观点,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四种代表性观点:第一种观...

《公共政策概论》第八章 3.1 政策方案

《公共政策概论》第八章 3.1 政策方案

3.1 政策方案政策方案通过政策执行实现其意义和价值,政策执行以政策方案为基础和依据。因此,政策执行过程必然受到政策方案的多方面影响。1政策目标具体明确、有效协调,具有可操作性政策执行活动是以政策目标...

《公共政策概论》第八章 4.2 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

《公共政策概论》第八章 4.2 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

4.2 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是实现政策目标、提高政策效益的关键环节。它包括政策实验、全面推广、指挥协调和监督控制等内容。政策实验全面推广指挥协调监督控制政策实验是一项新政策在正式推广之...

《公共政策概论》第九章 本章小结

《公共政策概论》第九章 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公共政策评估是对公共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的研究。公共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实施效果的基本途径,是决定公共政策走向的重要依据,是优化政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科学的公共政策评估有利于提升公共政策质量和水...

《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章 1.3 司法机关

《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章 1.3 司法机关

1.3 司法机关传统观念上,司法机关被认为只是一个检察、审判的机构,并不足以与立法和行政机关相“匹敌”,这表示司法机关在政策过程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但实际上,司法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着国...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章 3.1 本节概述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章 3.1 本节概述

3.1 本节概述公共政策学科首先在美国形成并获得巨大发展,日本学者药师寺泰藏曾指出,公共政策学之所以诞生于美国,是因为美国“的确具有适合公共政策学生长的土壤”。所谓适合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土壤是指当时的美...

《公共政策概论》第八章 1.1 政策执行的含义

《公共政策概论》第八章 1.1 政策执行的含义

1.1 政策执行的含义政策执行是政策制定连续过程中另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因此,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功能领域。然而,正因为对政策执行的研究时间不长,人们对什么是政策执行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3.1 公共政策决策的模型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3.1 公共政策决策的模型

社会因素一般都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为了从本质上掌握与认识事物的规律与基本特性,需要经过科学的抽象,提炼出反映事物基本特征的模型。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出各种政策决策模型。完全理性决策模型有限理性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