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期末网考练习题 第六章 公共政策问题建构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第六章   公共政策问题建构

一、单项选择题

1、将公共政策分析称作“问题分析之学”的是学者(  D   )

A、托马斯·戴伊       B、罗威

C、林布隆             D、威廉·邓恩

2、“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 B    )

A. 安德森             B.德瑞   

C.格斯顿             D.林布隆

3、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 B )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A、功能论证       B、小论证

C、二级论证       D、一级论证

4、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 A   )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理解公共政策》      

D、《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5、(   B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政策问题      B.政策议程    

C.政策目标      D.政策对象

二、多项选择题

1、威廉.N.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 BCD   )。

A、结构平衡       B、结构优良

C、结构适度       D、结构不良

2、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包括(  ABCD  )

A、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B、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C、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D、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

3、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提出的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包括(ABCD )

A、政治领导者        B、危机事件

C、抗议活动          D、传媒曝光

4、政府认同社会问题并使其成为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BC)

A、政治领导者的需求       

B、属于政府职能权限范围内的事务

C、属于政府能力范围内的事务       

D、大众传媒的曝光

5、层次分析的技术可以帮助分析者分清楚的原因包括(ABC    )

A、可能的原因       B、似然的原因

C、受控的原因       D、客观原因

三、判断题

1、政策问题的论证可以分为一级论证、二级论证、多级论证和小论证。(    )

答案:×

2、头脑风暴法是指基于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讨论相关的政策问题,在短时间内激发大量新构想的方法。( )

答案:√

3、公共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     )

答案:√

4、政策问题具有相互依存性、主观性、人为性和动态性。(     )

答案:√

5、层级分析是一种澄清概念的技术,这些概念用来界定问题情境,并对其进行分类。(    )

答案:×

6、类别分析是一种用于查明问题情境的可能原因的技术。

答案:×

三、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2、类别分析:类别分析是一种澄清概念的技术,这些概念用来界定问题情境,并对其进行分类。在感知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分析者必须对他们的经验进行分类。即使是对问题情境作最简单的叙述,也必须以经过归纳整理后形成的经验分类为基础。

3、综摄法:是指对类似性的广泛研究,它有助于分析者在构造政策问题时创造性地运用类比方法。综摄法基于这样的假定,即对于问题之间相同或相似关系的认识将极大地增进分析者解决问题的技艺。

4、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荡术、激智术、脑力激发术等。该方法是指基于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讨论相关的政策问题,在短时间内激发大量新构想的方法。

5、正式议程:正式议程(formal agenda)又称为政府议程(governmental agenda),科布和爱尔德认为,正式议程是由那些引起公共官员密切而又积极关注的问题组成的。政府议程是行动的程序,是决策机关和人员对有关问题,依照特定程序予以解决的实际活动过程。

四、简答题

1、对公共政策分析者而言,重视并掌握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的原因。

第一,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体现了社会价值的冲突性——一个社会中,经常同时存在着不同的社会价值;

第二,政策制定者通常倾向于按照自己的价值系统去制定政策,而常常忽略整体社会的偏好;

第三,政策制定者往往不愿去考虑创新性的政策,而传统的渐进决策模型又无法妥善解决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

第四,由于资源有限,政策制定者无法罗列出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因而限制了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可能性;

第五,政策制定者通常无法预测可能解决方案所有的正面及负面结果。

2、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

第一阶段: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第二阶段: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第三阶段: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第四阶段: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

3、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区别。

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是政策议程的两个不同阶段,二者有着本质区别。

系统议程一般由一些较抽象的项目所组成,其概念和范围都很模糊,仅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可以不提出政策方案或解决办法。政府议程比系统议程特定而且具体,它是对政策问题进行界定或陈述的阶段。问题经过一定的描述,为决策系统正式接受,且决策系统采取具体方案试图解决的时候,系统议程就转入政府议程。

已成为系统议程的问题并不一定能成为政府议程的问题。提上政府议程的问题,也并不一定是系统议程的问题。

4、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

通常,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有如下四种途径:

(1)社会中部分团体或者个体主动介入,政府只是有限介入

(2)政府主动介入发现和解决问题,社会中的团体或个人只是有限介入

(3)政府及社会团体与个人都主动介入

(4)政府与个人、团体都不主动介入

5、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

(1)政治原则的偏离

(2)价值体系的排斥

(3)政府体系的封闭

(4)承受能力的超重

(5)表达方式失当

五、论述题

试论述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社会问题要进入政策议程,既要有能够发现问题的观察机制,又要在公众与政府、上级与下级之间存在良好的沟通机制。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影响因素有如下几种:

   1.政治领导人的作用

政治领导人是决定政策议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出于政治优先权的考虑,还是因为对公众利益的关切,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政治领导人可能会密切关注某些特定的问题,将它们告之公众,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例如,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由于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而将解决知识分子的问题纳入了政府议程。1974年,尼克松政府关于放松 《清洁空气法案》中某些污染控制标准的建议,直接地提上了国会的议程。

2.政治组织的作用

    政治组织是形成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政策问题是涉及国家和社会全局的大事情,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因而政策议程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单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借助一定的组织形式 (如政党、政治团体和社会组织等)。在我国,这些政治组织主要包括政府、政党、工会、妇联和青年组织。

3.政府体制的作用

一个国家的政府体制,特别是其民主程度和开放程度,从制度上规定了信息的沟通渠道和利益的表达方式,从而对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政府的产生方式是民主选举,执政理念合乎民主潮流,组织程序符合民主要求,政务信息向民众开放,决策过程吸收民众参与,倾听民众意见,接受民众监督,那么大量的社会问题才能正常而顺利地进入政策议程。相反,专制、封闭的政府则会将大量社会问题阻止在政策议程之外。

4.利益集团的作用

    利益集团在问题构建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游说、宣传、助选、抗议等手段,迫使政府将其提出的问题列入政策议程,并采纳有利于自己的政策建议,或者通过各种手段阻止对自己利益产生损害的政策,以最大限度地维护本团体成员的利益。戴维·杜鲁门在 《政府过程》一书中认为,各种利益团体寻求着某种合理的平衡状态,如果某一事务威胁这种合理的平衡,那么它们便会做出反应。当某一团体的平衡被严重破坏时,各种各样的行为就会出现。如果这种破坏不是太大,那么团体的领导人将努力使先前的平衡得到恢复……这种努力将使团体求助于政府成为必要。

5.专家学者的作用

    在各研究领域中,专家学者通过对课题的分析,能够发现某些重要问题,并能凭其专业优势和特长,运用科学理论和分析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进程进行科学预测。他们一旦取得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和深远影响的成果,也能通过各种渠道,将其列如政策议程。例如,三大院士的联合签名导致奥运会建设费用的缩减,直接使鸟巢建筑大幅度改动。

    6.公民个人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多具有公共性质的问题都是由私人问题引发的。公民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对于某些影响或损害其权益的问题不满,一般会通过各种渠道,将自己的问题告知公众和媒体,或将与之有类似看法的人组织起来,掀起一场群众运动,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抗议,或以正当形式展开对话并提交政策议案。在某些情况下,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群众还会采取一些威胁性的方式(如游行、示威、抗议、罢工、暴乱等),向政府施加压力,迫使政府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非正式关系在政策议程建立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7.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被誉为“第四种力量”,具有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影响力强和传播迅速等特点,能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从而促使政策议程的建立。有的社会问题可能会引起新闻媒介的注意,通过新闻媒介的报道,它们可能成为政策议程上的事务。例如,贫困地区儿童失学的问题,通过新闻媒介的披露,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从而促进了“希望工程”的出台和实施。

大众传媒的作用体现在:首先,把问题广泛传播,以争取多数人的理解与支持,为建立公众议程创造了条件。其次,它能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再次,它是连接公众与政府决策系统的桥梁,使公众参与决策成为可能。最后,它能发挥政府决策系统外脑的作用,是政府决策系统了解和掌握社会信息的重要工具。这种互动过程使得大众传媒日益成为政策问题的重要提出者。

8.问题自身的作用

社会问题自身的特征对政策议程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美国学者罗杰·科布和查尔斯·爱尔德指出:①一个问题的定义越模糊,这个问题到达更广泛的公众的可能性就越大(特殊性程度);②一个问题被认为社会意义越大,这个问题到达更广泛的公众的可能性就越大(社会重要性程度);③一个问题被认为长期的关联性越大,这个问题到达更广泛的公众的可能性就越大(关联期的长短);④一个问题被认为越不具有技术性,这个问题到达更广泛的公众的可能性就越大(问题复杂程度);⑤一个问题被认为越缺少明确的先例,这个问题到达更广泛的公众的可能性就越大(先例的明确程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公共政策概论》第三章 1.3 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

《公共政策概论》第三章 1.3 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

1.3 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以及社会结构的迅速变迁,导致公共管理领域发生一系列变革,使社会问题呈现出新的特点。1 全...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1.1 政策方案规划的含义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1.1 政策方案规划的含义

1.1 政策方案规划的含义什么是方案规划?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詹姆斯•安德森认为,方案规划“涉及与解决公共问题有关的并能被接受的各种行动方案的提出。”张金马认为,方案规划“指的是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

《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章 2.1 利益集团

《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章 2.1 利益集团

2.1 利益集团美国学者戴维•杜鲁门(DavidTruman)提出,“利益集团是在社会中提出特定要求,具有共同态度的集团”。美国政治学家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认为,利益集团“是指因兴趣或利益而联系在一起...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章 3.2 创建阶段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章 3.2 创建阶段

3.2 创建阶段“政策科学”一词是由拉斯韦尔 (H•D•Lallwell)和勒纳(D•Lerner)在1951年出版的《政策科学:近来在范畴和方法上的发展》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本书对政策科学的基本范畴...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3.2 公共政策的决策规则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3.2 公共政策的决策规则

3.2 公共政策的决策规则现代政治是程序政治,程序就是一系列规则。公共决策不仅涉及决策权力的配置和决策责任的分担,也要制定和遵循一定的决策规则。“决策规则划定了一个范围,政治竞争者必须在此范围内制定其...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3.1 公共政策决策的模型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3.1 公共政策决策的模型

社会因素一般都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为了从本质上掌握与认识事物的规律与基本特性,需要经过科学的抽象,提炼出反映事物基本特征的模型。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出各种政策决策模型。完全理性决策模型有限理性决...

 《公共政策概论》第六章 1.2 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论证与诊断误差

《公共政策概论》第六章 1.2 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论证与诊断误差

1.2 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论证与诊断误差构建的步骤论证诊断误差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政策问题构建通常由问题感知(problem sensing)、问题搜索(problem search)、问题界定(pr...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网考练习题 第七章   公共政策制定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网考练习题 第七章 公共政策制定

第七章   公共政策制定一、单项选择题1、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  D  )地位。A.权威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