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第六章 1.1 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特征和类型
1.1 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特征和类型
定义和特征
类型
1 定义
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应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
(2)问题的察觉。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4)团体与组织活动。
(5)政府的必要行动。
2 特征
依照美国学者威廉.N.邓恩的看法,公共政策问题具有下列特征:
(1)政策问题的相互依存性(interdependence)。
(2)政策问题的主观性(subjectivity)。
(3)政策问题的人为性(artificiality)。
(4)政策问题的动态性(dynamics)。
1 确定政策问题结构类型的因素
通常可以依据下列5个主要因素的状况,来确定具体的政策问题的结构类型。
(1)决策者的数量。
(2)备选方案的数量。
(3)后果的不确定性。
(4)或然率的可计算性。
(5)对政策价值的共识。
2 政策问题的类型划分
威廉•N.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结构优良、结构适度和结构不良三种类型。每一类问题的结构取决于它们的相对复杂程度。具体结构特征见表6-1:
表6-1 政策问题的类型
美国政治学家托马斯•R.戴伊认为,对公共政策分析者而言,重视并能掌握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是公共政策分析中事关成败的大事,理由如下:
• 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体现了社会价值的冲突性——一个社会中,经常同时存在着不同的社会价值(social values);
• 政策制定者通常倾向于按照自己的价值系统去制定政策,而常常忽略整体社会的偏好(social preferences);
• 政策制定者往往不愿去考虑创新性的政策(creative policy),而传统的渐进决策模型又无法妥善解决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
• 由于资源有限,政策制定者无法罗列出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因而限制了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可能性;
• 政策制定者通常无法预测可能解决方案所有的正面及负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