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4.3 公共政策法律化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4.3 公共政策法律化

政策法律化,顾名思义,就是政策向法律的转化。具体来说,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成熟、稳定而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它实际上是一种立法活动,所以又称为政策立法。

政策法律化的过程就是立法的过程,其程序也就是立法的程序。政策法律化的主体也就是有权制定这些法律的国家机关。政策法律化并不是把所有的政策都转化为法律,一般只是将成熟、稳定而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政策法律化是政策合法化的一种重要而又特殊的形式。

1.政策法律化的主体
政策法律化的主体就是依法有权把政策转化为法律的国家机关,即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在三权分立国家,国家立法权只能由议会行使,政府没有立法的权力。

从现行立法体制看,我国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会,国务院及其各部、各委员会,特定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政府。其中“特定”主要包括:省、直辖市、自治区,省会市和自治区首府所在地的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自治州和自治县等。此外,特别行政区的立法体制还有特别规定。

2.政策法律化的条件
政策法律化并不是将所有政策都转化为法律。只有具备一定条件的政策才会被转化为法律。

(1)有立法必要的政策。政策与法律的调整范围不完全相同。一般而言,政策对社会生活的调整,其范围要大于法律。有些政策,如执政党调整党内各种关系的政策,对社会不具有普遍适用性,没有必要转化为法律。有些领域,如民族、宗教领域中的许多问题,宜用政策加以引导,不应由法律硬性约束。因此,只有调整属于法律调整范围的社会关系的政策,才有必要转化为法律。

(2)成熟、稳定的政策。政策与法律都要具有稳定性,朝令夕改会使人们无所适从,影响政策和法律的权威性,甚至导致政治或经济上的损失。但就政策与法律相比较而言,法律比政策更稳定,政策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政策较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易于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走向成熟。法律比较定型化、规范化,其制定、修改、补充或废止,都要经过法定的、严格的程序,并受到法定的时间限制。人们对法律稳定性的期望值也比较高。法律的稳定性和政策的灵活性,决定了只有经实践检验是成熟的、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政策才能转化为法律。当然这也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很多社会关系要靠法律及时调整,不能机械地等待政策在实践中反复检验、完成成熟才上升为法律。

3.政策法律化是政策合法化的一种重要而又特殊的形式
政策转化为法律,就获得了合法地位,具有执行权力,且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从这一点上讲,政策法律化是政策合法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但是,从政策过程来讲,政策合法化属于政策制定的范畴,是经政策规划而得到的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的过程,政策方案未经合法化过程就不具有执行效力。而政策法律化则不同,它一般是将已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成熟、稳定的政策转化为法律,即该政策已经处于执行阶段,而不是制定阶段。从这点讲,政策法律化与政策合法化是不同的,只能说政策法律化是政策合法化的一种特殊形式。

当然,政策法律化也不是把政策原原本本地转化为法律,而是一个重新制定政策或者说是立法的过程。从政策包含法律的角度讲,即法律也是一种政策,立法阶段也就是政策制定阶段,法律草案也是政策方案的一种,这种政策方案的合法化过程,同时也就是法律化的过程,在这里,政策合法化过程与政策法律化过程则是同一的。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公共政策概论》第五章 3.1 影响政策工具有效选择的因素

《公共政策概论》第五章 3.1 影响政策工具有效选择的因素

 3.1 影响政策工具有效选择的因素政府工具的选择、应用和组合是政府工具研究的最基本的主题和归宿。综合西方学者不同的理论模式,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六个...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章 1.1 公共政策概念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章 1.1 公共政策概念

《公共政策概论》1.1 公共政策概念(1)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并不仅仅是对社会性公共事务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应该包括政治性公共事务、经济性公共事务和社会性公共事务等。在政治性公共事务中,民众自然是主体之...

《公共政策概论》第八章 4.3 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

《公共政策概论》第八章 4.3 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

4.3 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政策执行完毕后要及时做出总结,这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为制定新的政策做准备。政策执行总结包括以下两个环节:绩效评估和追踪决策。绩效评估追踪决策在政策执行完毕以后,需要...

《公共政策概论》第五章 1.1 政策工具的含义

《公共政策概论》第五章 1.1 政策工具的含义

1.1 政策工具的含义对于政策工具的含义,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与理解。例如,萨拉蒙(Lester M.Salamon)认为:“政府治理工具,又称公共行动的工具(A tool of Public Actio...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2.6 政策方案的优选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2.6 政策方案的优选

2.6 政策方案的优选经过政策方案设计并加以评估论证的多个备选方案,并非都能被决策主体一一选中并加以执行。通过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决策系统只能选择或综合出一个最理想的方案,这一过程就是政策方案的优选,或...

 《公共政策概论》第十章 2.1 公共政策利益分析的理论基础

《公共政策概论》第十章 2.1 公共政策利益分析的理论基础

2.1 公共政策利益分析的理论基础从研究对象来说,利益分析法并不是一种方法创新,早在古典时期,政治学就以公共权威或公共利益作为分析对象。但利益分析作为一种方法,却是近代以来的事情,马克思用阶级的眼光分...

《公共政策概论》第九章 3.2 公共政策终止的影响因素

《公共政策概论》第九章 3.2 公共政策终止的影响因素

3.2 公共政策终止的影响因素一般而言,公共政策终止往往发生在两种情形下:一是经过政策评估,决策者认为政策目标已经实现,政策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政策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应该予以终止;二是通过评价,决策者...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2.2 搜寻备选方案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2.2 搜寻备选方案

2.2 搜寻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是指决策者用来解决政策问题、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措施或办法。依据政策目标搜寻和设计政策方案是解决政策问题的关键性步骤。如果说目标确立是为了确定“做什么”,那么备选方案就是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