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第三章 2.2 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影响和作用
2.2 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影响和作用
政策目标群体作为政策方案发生作用的对象,是政策的直接受众,但其在公共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而是可以通过公民的政治参与和以压力集团的身份反作用于公共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因此,对公共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而言,应该对政策目标群体的生存状况、心理状态、利益需求和社会需要进行研究和掌握,要尽可能地满足政策目标群体的合理的利益要求,这样既可以使政策的制定过程有的放矢,也有助于政策的有效实行。
1 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政策目标群体作为政策的被影响者,与政策过程有着最直接的关联,同时在实际社会操作中,政策目标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又与政策主体的身份有所重合,因此政策目标群体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会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换言之,政策的目标是对政策目标群体的利益进行调整,而政策目标群体的范围往往包含不同的阶层和利益集团,它们的利益需求不同,这些不同的利益需求之间的相互交流、彼此影响和冲突撞击也就形成了相应的利益关系,各利益群体都会试图去影响政策的具体方案,使其有利于自身利益需求的实现。政策的制定过程充满了各利益群体之间的角逐,政策制定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均衡各利益关系的过程。
2 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理解和认知程度、支持和顺从程度,直接影响和决定了政策执行的顺利与否和政策的有效性。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作为政策的受众,政策目标群体会对政策执行产生反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目标群体可以促进和监督对其有利的政策方案的执行;另一方面,目标群体可以妨碍对其不利的政策方案的执行。当政策执行与政策目标群体发生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时,政策目标群体一般会采取对抗的形式对政策执行行为表示反抗,或者通过越级上访的形式向政策执行主体的上级机构表达对公共政策执行的不满。
鉴于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执行的影响,为了促进公共政策有效执行,必须尽可能地满足公共政策目标群体的合理的利益要求。这中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受损的政策目标群体给予合理的利益补偿,将其收益与成本的不均衡度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对于政府因维护公共利益而使部分目标群体做出了巨大牺牲、付出了巨大的成本的,政府应注重社会公正,采取措施对其利益受损的状况予以改善。比如,长期以来,政府通过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使农业为工业的增长提供了巨大的积累。为了对利益受损者进行合理的补偿,政府必须建立公平的再分配机制,通过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来对农民进行利益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