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三章 第三节 知觉类型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第三节 知觉类型

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和嗅知觉等。根据人脑所认知的事物特性,可以把知觉分成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此外,还有一种特殊形态的知觉叫错觉。

一、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等。心理学家尤其关注深度知觉。深度知觉涉及三维空间的知觉,即不仅能够知觉物体的高和宽,而且能够知觉物体的距离、深度和凸凹等。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深度和距离的知觉主要来自肌肉线索和单眼线索。

(一)肌肉线索

肌肉线索主要是指来自于眼部肌肉的深度线索,这类线索包括调节和辐合。所谓调节,是指当眼睛聚焦于不同距离的物体时,晶状体会发生曲度的相应变化(如图3-8所示)。与晶状体相连的肌肉会将这些变化信息传递至大脑,从而帮助我们判断距离。辐合是指眼睛随距离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如图3-9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双眼视线是平行的;但当注视15米以内的物体时,双眼必须向内侧会聚。眼部肌肉会将这种会聚的变化传递至大脑,由此产生深度知觉。

_yxs_xinlixue_zhangjieneirong_第三章%20感觉与知觉_第三节%20知觉类型_图片_3.12.png


(二)单眼线索


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由于二维图形的深度知觉靠一只眼睛就能感受到,所以单眼线索也被称为图形深度线索。这类线索包括:


(1)线条透视。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起来趋于接近。因此,图片上聚合在一起的两条铁轨就被知觉为离我们很远。[图3-10(a)]


(2)相对大小。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条件下,视野中的两个物体相对较小的那个就显得离我们更远些。[图3-10(b)]因此,如果画家要画出不同距离上的两个大小相同的物体,他就要把较远的那个物体画得更小些。


(3)阴影。明亮的物体显得更近些,灰暗或阴影中的物体知觉更远些。[图3-10(c)]


(4)遮挡。如果一个物体部分遮挡了另一个物体,那么被掩盖的物体就被知觉为更远些。[图3-10(d)]


(5)纹理梯度。随着视野向远处延伸,物体的分布密度会呈现逐渐增加的现象。[图3-10(e)]

_yxs_xinlixue_zhangjieneirong_第三章%20感觉与知觉_第三节%20知觉类型_图片_3.13.png


二、时间知觉

时间是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表现,时间知觉正是对这一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时间知觉具有四种形式:①时间辨认。也就是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将不同的活动区别开来,比如早上起床后先洗漱,再吃早点,然后去上学。②时间确认。比如知道今天是2010年11月25日,现在的时间是22:00等。③对延续时间的估计。比如会议已经开了3个小时,考试已经进行了20分钟等。④对时间的预测。比如明天将有一个约会,两个月后是春节等。

人们总是通过某种媒介来反映时间。衡量时间的媒介有外在标尺和内在标尺两种。外在标尺包括自然界的周期现象和其他客观标志。自然界中有很多不断重复的周期现象,如日出日落、月盈月亏、四季交替等。这些周期现象是早期人们用于计时的依据(日、月、季、年)。此外,自然界中其他的客观现象也被用来计算时间的历程,如用年轮计算树龄、通过牙齿估算动物的年龄等。内在标尺主要来自人体本身的节律性活动。比如,人的睡眠和觉醒都是有周期性的,心跳与呼吸、消化与排泄等新陈代谢活动也是有一定的时间规律的,基于这些生理节律,我们也可以对时间的长短作估计。人的生理节律活动基本上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因此,人体实际上就是一个可以度量时间的“生物钟”。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包括:①感觉通道的特性。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上,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最差。②一定时间内发生事件的数量和性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得越多、性质越复杂或越生动,人们就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越短;反之,事件发生得较少、性质简单或枯燥,人们就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很长。③人们的兴趣和动机。人们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出现对时间的估计不足;相反,面对厌恶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出现对时间长度的高估。在期待某物的出现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等待不愿意出现的事物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三、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指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对于运动的知觉既包括来自视网膜的视觉信息,也包括来自眼睛追随某个物体运动时的肌肉变化信息。但是,有些时候物体是静止的,我们也会知觉到运动,因此研究者将运动知觉区分为真实运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一)真实运动知觉

真实运动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物理位置变化。对真实运动的知觉依赖于运动物体与背景间的相对位置变化,而不是视网膜上物体的位置变化。因此,如果你站着不动,转动你的头来看周围的物体,虽然物体投射在你视网膜上的像会不断改变位置,你仍然会将这些物体知觉为是静止的。只有当某个物体与背景发生了相对位移才会产生运动知觉。比如,一只小狗在你面前走过,你是在看到小狗与作为静止背景的街道、树木发生相对位置改变时,才将小狗知觉为运动的物体。

(二)似动知觉

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位置变化。似动的主要形式有:

1.动景运动

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所谓动景运动。动景运动的最佳实例就是电影。电影是由一系列静止的图画组成的,这些图画在稍有不同的位置呈现人物和物体,然后再以一定的速度投射至大屏幕上。由于一幅图片向另一幅图片的快速变化,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图片中的人和物体是在运动的。

2.诱发运动

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人们对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就是诱发运动。例如,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可是,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看到是月亮在动,而浮云是静止的。

3.自主运动

如果让你站在只有一个静止光点的黑暗房间里,盯着那个光点看几分钟后,你就会感觉那个光点在移动,这是一种自主运动现象。因为在黑暗的房间中,你是无法看到背景的,因此没有线索能够提示你那个光点是静止的。由于眼部肌肉的细微运动,会使我们知觉为那个光点好像是在移动。

四、错 觉

(一)常见错觉现象

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错觉与幻觉不同,前者是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歪曲的知觉,后者则是在没有相应的外部刺激出现的情况下产生的无中生有的知觉体验。例如,人们如果听见并不存在的声音就是幻觉,而将放炮的声音听作雷声就是一种错觉了。常见的错觉种类有:

(1)缪勒—莱耶错觉。两条等长的直线,会因为直线两端的箭头方向不同而产生长度不同的感觉,如图3-11(a)所示。

(2)潘佐错觉。两条会聚为一点的直线中间有两条等长的平行直线,结果上面一条会比下面一条看上去长些,如图3-11(b)所示。

(3)垂直水平错觉。两条等长的直线,一条垂直于另一条的中点,垂直线看上去要比水平线长些,如图3-11(c)所示。

(4)加斯特罗错觉。两个面积相等的四边形,下面那个看起来要比上面那个大些,如图3-11(d)所示。

(5)佐尔拉错觉。数条平行线被不同方向的斜线所截时,看起来就失去了平行线的特征,如图3-11(e)所示。

(6)波根多夫错觉。被两条平行线切断的同一条直线,看上去不在一条直线上,如图3-11(f)所示。

(7)月亮错觉。月亮在天边(刚从地平线升起)时显得较大,而在天顶时显得较小,如图3-12所示。

_yxs_xinlixue_zhangjieneirong_第三章%20感觉与知觉_第三节%20知觉类型_图片_3.14.png

_yxs_xinlixue_zhangjieneirong_第三章%20感觉与知觉_第三节%20知觉类型_图片_3.15.png

(二) 错觉产生的原因

错觉的产生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

客观上,错觉的产生大都是知觉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有了某种变化导致的。有的是对象结构发生了某种变化,如垂直水平错觉;有的是对象所处背景发生了变化,如月亮错觉。知觉对象发生了变化,但人们仍以原来的知觉模式进行感知,这就是导致错觉产生的客观原因。

主观上,错觉的产生可能与个体过去的经验、动机、预期和认知方式等因素有关。人们对当前事物的感知总是要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错觉的产生也有一部分来自这种影响。比如,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是把距离估计在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人们把知觉三维世界的这一特点用于知觉平面物体时,就会引起错觉现象。以潘佐错觉为例,由于两条相交直线提供了线条透视,夹在它们中间的两条横线在深度上被分开了,上方的线条应该比下方的线段远些。按照知觉恒常性的原理,人们在知觉物体大小时估计了物体的距离,因而把看起来离得更远的线段看得更长一些。而画面上的两条线段实际上相等,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也相等。


标签: 心理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心理学》第十章 第三节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心理学》第十章 第三节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第三节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人格是怎样形成的?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遗传、环境,还是其他因素?目前心理学家的共识是:一些与个人身体或生理有密切关系的人格特质,如情绪、气质、容貌方面的自我...

《心理学》第八章 第三节 动机的理论

《心理学》第八章 第三节 动机的理论

第三节 动机的理论动机是一个较古老的研究课题,已经有一百多年的研究历史。人们对动机的实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从而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理论。一、驱力理论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武德沃斯...

《心理学》第四章 第四节 记忆策略

《心理学》第四章 第四节 记忆策略

第四节 记忆策略一、复习策略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学过的知识,如果不进行复习,是很难保持在记忆中的。只听讲不复习是任何课程也学不好的。因此可以说,复习是记忆的关键。那么,采用怎样的复习策略才能达到巩固记...

《心理学》第二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意识

《心理学》第二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意识

第一节意识一、什么是意识(一)意识的界定意识在心理学的概念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理解“意识”的概念:1.意识是一种觉知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

《心理学》第十一章 第三节 社会影响与人际关系

《心理学》第十一章 第三节 社会影响与人际关系

第三节 社会影响与人际关系一、从 众(一)从众的含义从众是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变化。也就是说个人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观点,转变为采纳大多数人的看法。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A...

《心理学》第三章 第二节 知觉

《心理学》第三章 第二节 知觉

第二节 知 觉一、知觉的含义如果说感觉是人们对外部刺激属性的初级加工的话,那么知觉就是对这些刺激的进一步加工。人们通过感官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

《心理学》第二章 意识和注意 第四节 催眠

《心理学》第二章 意识和注意 第四节 催眠

第四节 催眠一、什么是催眠最早是在18世纪由奥地利医生麦斯麦尔(Mesmer)提出来的,用于用“动物磁”治疗病人,但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承认。后来,英国外科医生布雷德(Braid)于1841年提出催...

《心理学》第四章 记 忆 本章导学

《心理学》第四章 记 忆 本章导学

记 忆学习目标重点掌握:记忆的概念和基本过程,记忆的三个系统,遗忘的进程,影响遗忘的因素和遗忘的原因;掌握:记忆的分类,复述策略和精加工策略;了解:记忆术。世界记忆力锦标赛是由“世界记忆之父” 托尼·...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