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四章 记 忆 本章导学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记 忆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记忆的概念和基本过程,记忆的三个系统,遗忘的进程,影响遗忘的因素和遗忘的原因;

掌握:记忆的分类,复述策略和精加工策略;

了解:记忆术。

世界记忆力锦标赛是由“世界记忆之父” 托尼·博赞于1991年发起,由世界记忆力运动委员会组织的世界最高级别的记忆力赛事。2010年,该项赛事在中国广州举办,来自22个国家的148名“记忆超人” 会聚广州,展开对决。

该比赛共包括抽象图形、二进制数字、人名和头像、马拉松数字、快速数字、历史事件、口述数字(听记数字)、马拉松扑克、随机单词、快速扑克牌等十个比赛项目。这些比赛项目考验的是选手的记忆速度和记忆准确性,其难度对没有参加过专业训练的选手而言无疑就是背“天书”,然而对那些参赛的记忆高手而言却并非难事。在“马拉松数字”项目的比赛中,来自中国湖北的大学生王峰在1个小时内记住了2 280个无序数字,获得该项目的冠军,并打破了此前1小时记忆2 080个数字的世界纪录。而另一名获得“人名和头像”项目冠军的德国选手,可以在5分钟内记忆157个人名和人物头像。

这些记忆超人是怎样获得如此超常的记忆能力的?是借助先天优势还是后天训练?一般人在未经训练的情况下,能够一次性记住多少数字?为什么有些记忆信息很快就会被遗忘,而有些却能保持终生?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你不但会了解记忆和遗忘的原理和规律,还将找到提高记忆力的好方法。

本章内容要点

1.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记忆分为不同类别。根据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可以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根据记忆的形式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根据是否有意识参与,可以将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3.感觉记忆是指在物理刺激不再呈现时,信息以一种相对原始的、未被加工的形式在较短的时间内保持的过程。视觉的感觉记忆被称做图像记忆,听觉的感觉记忆被称做声像记忆。

4.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不经过复述会被快速遗忘。

5.长时记忆是指学习材料经多次复习后长久保持在头脑中的记忆。容量大和保存时间长是长时记忆的两个最主要的特点。

6.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主要包括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两种。加工水平理论认为,针对一个刺激的更深水平的加工会比浅水平的加工产生更精细、更持久及更强烈的记忆痕迹。

7.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主要有两种:回忆和再认。编码特异性原则认为,当提取线索与编码时的情境相匹配时,提取的效果最好。

8.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有困难就是遗忘。艾宾浩斯通过科学实验绘制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速度最快,以后逐步变慢。

9.遗忘的原因包括编码和提取失败、记忆痕迹消退、回忆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以及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

10.采用正确的复习方法,通过精加工策略以及掌握一些记忆术,能够有效地改善记忆效果。

思 考 题

1.什么是记忆?信息加工观点是如何解释记忆的?

2.什么是组块?影响组块的因素是什么?

3.加工水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有何实验证据?

4.艾宾浩斯是如何发现遗忘曲线的?遗忘曲线说明了怎样的遗忘规律?

5.遗忘的原因有哪些?

6.哪些复习策略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标签: 心理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心理学》第八章 第二节 动机的种类

《心理学》第八章 第二节 动机的种类

第二节 动机的种类根据动机的性质,人类的动机可分为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一、生理性动机生理性动机也可称为基本动机,它是为了维持生命的需要所必需满足的动机,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例如饥饿、...

《心理学》第十章 第三节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心理学》第十章 第三节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第三节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人格是怎样形成的?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遗传、环境,还是其他因素?目前心理学家的共识是:一些与个人身体或生理有密切关系的人格特质,如情绪、气质、容貌方面的自我...

《心理学》第二章 意识和注意 第二节 注意

《心理学》第二章 意识和注意 第二节 注意

第二节 注意人从睡眠到觉醒,再到注意的过程,是意识状态的连续体。当人们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内容比较清晰。对于注意指向的内容,人的意识比较清晰和紧张。人的注意所指向的内容,一般处于意识活动的中心。注意又...

《心理学》第三章 第二节 知觉

《心理学》第三章 第二节 知觉

第二节 知 觉一、知觉的含义如果说感觉是人们对外部刺激属性的初级加工的话,那么知觉就是对这些刺激的进一步加工。人们通过感官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

《心理学》第十章 人格 本章导学

《心理学》第十章 人格 本章导学

人 格学习目标重点掌握:人格的概念、特性、结构和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掌握:人格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人格测评的工具与方法。一提起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人们马上就会说出《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和《...

《心理学》第十章 第一节 人格概述

《心理学》第十章 第一节 人格概述

第一节 人格概述一、什么是人格人格(personality)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ona”,意指舞台上演员所戴的面具,它代表了演员在戏里所扮演的角色与身份,类似于我国京剧表演中根据剧情需要所画的脸谱...

《心理学》第二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意识

《心理学》第二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意识

第一节意识一、什么是意识(一)意识的界定意识在心理学的概念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理解“意识”的概念:1.意识是一种觉知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

《心理学》第七章 第一节 情绪的一般概念

《心理学》第七章 第一节 情绪的一般概念

第一节 情绪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情绪(一)情绪的性质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情绪,即喜、怒、哀、乐、爱、恶、惧,但是要给它下一个定义还是比较困难的。由于情绪的复杂性,情绪的概念至今还没有得到一致的意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