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四章 记 忆 本章导学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记 忆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记忆的概念和基本过程,记忆的三个系统,遗忘的进程,影响遗忘的因素和遗忘的原因;

掌握:记忆的分类,复述策略和精加工策略;

了解:记忆术。

世界记忆力锦标赛是由“世界记忆之父” 托尼·博赞于1991年发起,由世界记忆力运动委员会组织的世界最高级别的记忆力赛事。2010年,该项赛事在中国广州举办,来自22个国家的148名“记忆超人” 会聚广州,展开对决。

该比赛共包括抽象图形、二进制数字、人名和头像、马拉松数字、快速数字、历史事件、口述数字(听记数字)、马拉松扑克、随机单词、快速扑克牌等十个比赛项目。这些比赛项目考验的是选手的记忆速度和记忆准确性,其难度对没有参加过专业训练的选手而言无疑就是背“天书”,然而对那些参赛的记忆高手而言却并非难事。在“马拉松数字”项目的比赛中,来自中国湖北的大学生王峰在1个小时内记住了2 280个无序数字,获得该项目的冠军,并打破了此前1小时记忆2 080个数字的世界纪录。而另一名获得“人名和头像”项目冠军的德国选手,可以在5分钟内记忆157个人名和人物头像。

这些记忆超人是怎样获得如此超常的记忆能力的?是借助先天优势还是后天训练?一般人在未经训练的情况下,能够一次性记住多少数字?为什么有些记忆信息很快就会被遗忘,而有些却能保持终生?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你不但会了解记忆和遗忘的原理和规律,还将找到提高记忆力的好方法。

本章内容要点

1.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记忆分为不同类别。根据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可以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根据记忆的形式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根据是否有意识参与,可以将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3.感觉记忆是指在物理刺激不再呈现时,信息以一种相对原始的、未被加工的形式在较短的时间内保持的过程。视觉的感觉记忆被称做图像记忆,听觉的感觉记忆被称做声像记忆。

4.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不经过复述会被快速遗忘。

5.长时记忆是指学习材料经多次复习后长久保持在头脑中的记忆。容量大和保存时间长是长时记忆的两个最主要的特点。

6.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主要包括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两种。加工水平理论认为,针对一个刺激的更深水平的加工会比浅水平的加工产生更精细、更持久及更强烈的记忆痕迹。

7.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主要有两种:回忆和再认。编码特异性原则认为,当提取线索与编码时的情境相匹配时,提取的效果最好。

8.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有困难就是遗忘。艾宾浩斯通过科学实验绘制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速度最快,以后逐步变慢。

9.遗忘的原因包括编码和提取失败、记忆痕迹消退、回忆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以及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

10.采用正确的复习方法,通过精加工策略以及掌握一些记忆术,能够有效地改善记忆效果。

思 考 题

1.什么是记忆?信息加工观点是如何解释记忆的?

2.什么是组块?影响组块的因素是什么?

3.加工水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有何实验证据?

4.艾宾浩斯是如何发现遗忘曲线的?遗忘曲线说明了怎样的遗忘规律?

5.遗忘的原因有哪些?

6.哪些复习策略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标签: 心理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心理学》第三章 第一节 感觉

《心理学》第三章 第一节 感觉

第一节 感 觉一、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就是感觉。要正确理解感觉的含义,应该...

《心理学》第二章 意识和注意 第四节 催眠

《心理学》第二章 意识和注意 第四节 催眠

第四节 催眠一、什么是催眠最早是在18世纪由奥地利医生麦斯麦尔(Mesmer)提出来的,用于用“动物磁”治疗病人,但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承认。后来,英国外科医生布雷德(Braid)于1841年提出催...

《心理学》第一章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心理学》第一章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实际生活的需求和邻近学科的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日渐扩展,衍生出许多分支学科。它们归纳起来主要为两个领域,即基础理论领域和实际应...

《心理学》第十二章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学》第十二章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05年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良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应对正常...

《心理学》第三章 第三节 知觉类型

《心理学》第三章 第三节 知觉类型

第三节 知觉类型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和嗅知觉等。根据人脑所认知的事物特性,可以把知觉分成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此外,还有一种特殊形态的知觉叫错...

《心理学》第七章 第二节 情绪的表达

《心理学》第七章 第二节 情绪的表达

第二节 情绪的表达情绪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言语形式和非言语形式两种。非言语形式主要通过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等几种途经传递信息。所以,有时我们听不见一个人的言语,仅凭他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的识别就能...

《心理学》第十章 第三节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心理学》第十章 第三节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第三节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人格是怎样形成的?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遗传、环境,还是其他因素?目前心理学家的共识是:一些与个人身体或生理有密切关系的人格特质,如情绪、气质、容貌方面的自我...

《心理学》第九章 第三节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心理学》第九章 第三节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第三节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一)能力的发展趋势人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八个不同的时期,即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在人的一生中,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