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二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意识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第一节意识
一、什么是意识

(一)意识的界定

意识在心理学的概念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理解“意识”的概念:

1.意识是一种觉知

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既可以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如阳光的温暖、夜晚的寂静;也可以觉察到某些内部状态,如疲劳、眩晕、焦虑、舒服或饥饿;还可以觉察到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布局等。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

在这个意义上讲,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这种控制和调节可以保证自身系统的正常运行。这就像在机器人或人工智能那样复杂的信息加工系统中,通常需要一些特定的功能对系统进行控制和调节。这种控制和调节对系统的正常运行与保持一定的功效有重要作用。此外意识不只是对信息的被动觉察和感知,也可以规范个体本身的言行举止,它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意识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从无意识到意识再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另外,意识还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警觉等。

(二)无意识

如果把人的心理比作一座冰山的话,那么人的意识便是露出水面的冰山的顶端,它只占人的心理的很小一部分,大部分的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

无意识是相对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包括:

1. 无意识行为

无意识行为(下意识行为)是有时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不受意识的控制。例如熟练打字时不必注意每个字母键的位置;又如打毛衣熟练的人可以专注看电视,而不耽误手头毛衣的编织。

2. 对刺激的无意识

对刺激的无意识是指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比如,一个正在专心读书的人,有人喊他的名字,他没有听到;一个专心关注足球比赛的人,即便有人在他的旁边对着他吹气,他也没有感觉到。声音虽然传入他的耳朵,气也吹到他的肌肤,可就是因为太专注而察觉不到。又如小时候家长送孩子上学,总会耐心地教他如何记住家里与学校之间的往返路径,教他记住沿途的一些标志性的东西,如电线杆、商店、招牌、十字路口的样子等。可是等到他稍大一点的时候,不论是去学校还是回家,他再也不会边走边用心去记沿途的标志,两条腿仿佛长上了眼睛似的,到了该拐弯时便拐弯,不知不觉就到了学校或家里。电线杆、商店、招牌、十字路口等刺激物还是原来的,只是孩子已对刺激无意识了。

3.盲视

还有一部分对刺激的无意识是由于脑损伤引起的。英国心理学家韦斯克朗兹(Weiskrantz,1986)曾报道过一个这样的案例:一个大脑视觉皮层(17区)受损的病人,其视野的绝大部分变成了一个大的黑点。他无法觉察到,也报告不出呈现于这个大黑点的刺激。但他可以对呈现于这个黑点内的不同刺激进行区分,超过概率水平。这说明,尽管病人“看”不到刺激,却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的信息加工。

二、意识的状态

意识状态的变化与个体身体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如荷尔蒙的分泌、体温、血压等的变化密切相关。

以下是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1.睡眠与梦

睡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活动之一。人的一生中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梦是睡眠期间某一阶段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性心理活动。人睡觉的时候都会做梦。一个人一夜会做4~6次梦,大约占据1~2小时的时间,但是人们却觉察不到。梦频繁地进入到睡眠中,使得睡眠的过程变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睡眠与梦的个体差异在于:睡眠时间长短不同;何时睡眠不同。而共同点在于:都遵循“睡眠—清醒”这样的模式,并与昼夜交替相吻合。

2.催眠

整个心理学领域中最神秘怪异的莫过于催眠术,也称催眠。由于个体在被催眠之后的特殊表现,更让人觉得这个领域深不可测,有些地方甚至把催眠看做巫术。心理学家对催眠状态下脑电波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催眠的确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催眠一词是从希腊神话中睡眠之神“许普诺斯”的名字中得来的,人们在被催眠的时候会出现深度放松的、类似睡眠的状态。但是,它和睡眠是不一样的。对催眠的一个广义界定是一些对暗示有特殊反应能力的人在知觉、记忆、动机和自我控制感方面发生变化的一种觉知状态。睡眠与梦、催眠这两部分内容将在本章的第三节和第四节进行详细的阐述。

3.白日梦和幻想

白日梦与幻想是意识的自发漂移,通常表现为漫无边际的遐想。比如:一个学生正在做物理作业,突然走神了,想起看过的《西游记》,情不自禁想象自己像孙悟空那样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腾云驾雾,水帘洞,花果山……美啊!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白日梦程度严重时,称为幻想。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过白日梦的经历。

白日梦与幻想的内容通常为:成功或失败,攻击或敌意,性幻想或浪漫奇遇,内疚等。在很大程度上,白日梦是以个体的记忆或想象的内容为基础自发产生的。既然记忆主要依赖于我们过去的经历,所以经历过的事件对白日梦的内容有重要影响。有研究表明,儿童看电视节目越多,白日梦的频率就越高。为此许多发展心理学家都曾对电视对儿童的影响表示过忧虑。

4.特殊药物下的意识状态

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通过服用药物来改变他们对现实的知觉。美国和墨西哥西南部使用龙舌兰豆——一种槐树的种子改变意识状态,距今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目前,已经发现很多能改变人意识状态的药物。在脑中,药物中的化学物质依附在脑的突触受体上,会阻断或刺激脑的某些反应,进而极大地改变脑的通信系统,影响人的知觉、记忆、情绪和行为。然而,持续服用某种药物就会产生耐受性——获得同样的效果需要更大的药物剂量。与耐受性密切联系的是生理依赖——身体变得对药物适应并依赖。耐受性和生理依赖的后果是成瘾。成瘾的人中断药物后需要忍受痛苦的戒断症状(颤抖、出汗、恶心,甚至死亡)。因此,长期使用药物改变意识状态的做法,例如,服用酒精、鸦片类镇静药,通过其抑制功能,能使服用者产生快感,但是这些快感的获得是以记忆和自我意识或其他生理机能受损为代价的;而咖啡因、尼古丁、可卡因、摇头丸等兴奋剂通过刺激神经功能,使服用者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改变自我意识状态,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三、意识的作用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它本身具有的功能,对提高人类的适应能力,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意识对人所觉察的和注意的范围进行限制,从而减少刺激输入的流量

意识的这种功能限制了无关信息的输入,无关信息被过滤掉或成为背景噪声,因此,人可以将心理活动集中在即刻目标信息上。

2.意识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和事件

比如人们依据过去的经验,可以区分出听到的声音(客体)是亲切的交谈声,而不是愤怒的吵架声(事件);可以区分出笑(客体)是会心的微笑,而不是轻蔑的冷笑(事件)。

3.意识使人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时输入的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通过意识,人们分析因果关系,想象当时不存在的情景和可能性,计划未来的行动,用人们的预期目标来指引行为。

4. 意识的能动性使人们可以有限度地超越外部的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建构它们的意识内容

例如,有时人们还可以看到、听到、触摸到和意识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产生“幻听”、“幻视”等。


标签: 心理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心理学》第八章 第一节 动机的一般概念

《心理学》第八章 第一节 动机的一般概念

第一节 动机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动机当代动机心理学家提出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也就是说,动机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而产生原动力,由此推动个体的行为。这种...

《心理学》第十一章 第二节 社会行为

《心理学》第十一章 第二节 社会行为

第二节 社会行为一、 亲社会行为(一)亲社会行为的含义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心理学家认为,引发亲社会行为的动机有很多,比如为了获得社会赞...

《心理学》第七章 第二节 情绪的表达

《心理学》第七章 第二节 情绪的表达

第二节 情绪的表达情绪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言语形式和非言语形式两种。非言语形式主要通过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等几种途经传递信息。所以,有时我们听不见一个人的言语,仅凭他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的识别就能...

《心理学》第九章 第二节 能力理论

《心理学》第九章 第二节 能力理论

第二节 能力理论能力一直是心理学界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自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出现了很多研究能力的理论,但一般都是从研究智力开始。智力一词虽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熟知的概念,但很难说出智力所指究竟是人类的...

《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导学

《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导学

绪  论学习目标重点掌握:心理学研究什么,心理科学的性质;掌握:心理学的功能,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当我们每天走进教室里上课时,我们用耳听老师讲课,用眼...

《心理学》第五章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

《心理学》第五章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

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念一、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概念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说它高级,是因为思维既包括了感觉、知觉和注意等低级的...

《心理学》第三章 第一节 感觉

《心理学》第三章 第一节 感觉

第一节 感 觉一、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就是感觉。要正确理解感觉的含义,应该...

 《心理学》第十一章 社会认知与行为 本章导学

《心理学》第十一章 社会认知与行为 本章导学

社会认知与行为学习目标重点掌握: 自我概念,社会刻板印象,从众及亲社会行为等概念;掌握: 自我概念的内容,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亲社会行为发生的过程;了解: 影响人际吸引的要素,攻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