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二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三节 睡眠与梦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第三节 睡眠与梦
一、睡眠及其功能

(一)睡眠

睡眠是与清醒相对的意识状态。睡眠是一种普遍现象,无论人还是动物,在每天24小时中,都会有睡眠。不同之处只是在睡眠的形式、时间、地点等方面有所差异而已。

对于睡眠的功能,即“个体为什么要睡觉”这一问题,解释繁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仅列举两种代表性理论:

睡眠的恢复理论认为,睡眠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该理论似乎很有道理,一觉醒来,觉得精力充沛,浑身是劲。但是,对减少睡眠的研究(Rechtschaffen et al.,1989)发现:大多数人可以将睡眠时间减至5个小时,减少睡眠并没有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对此,有人提出,可能只是睡眠中的某一成分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有人认为,快速眼动睡眠对个体健康很重要,剥夺这类睡眠会产生有害影响。也有人认为,剥夺快速眼动睡眠只是使以后几天里这类睡眠增加。

睡眠的生态学理论认为,动物睡眠的目的是避免消耗能量,以及在一天中不能适应的那段时间里避免受到伤害——同样,人的祖先不适应在黑暗中觅食,且受到大肉食动物的威胁,所以在夜里躲到安全的地方睡眠。随着生物进化,睡眠演变为生理功能周期变化的一个中性环节,是正常的脑功能变化的一部分。

两种理论似乎都有可取之处,也许睡眠在最初是为了使人类避免遇到麻烦,而后来则演化为恢复身体功能的过程。

(二)睡眠障碍

尽管睡眠是人的一种正常而合理的需要,但是约40%的成人报告自己有失眠的经历,有10%~15%的成人抱怨自己患有失眠症——在入睡和维持睡眠方面长时间存在问题。需要指出的是,紧张或兴奋时偶尔体验到的难以成眠并不是真正的失眠,尤其人进入中年后,睡眠更容易被打断,这是正常的,无须为此感到烦恼或者服用药物。

失眠症最常见的解决办法是服用安眠药,其结果并不能使睡眠真正得到改善。安眠药会减少快速眼动睡眠并且使人第二天感觉非常疲乏。况且长期用药容易形成对药物的依赖,需要不断加大服药量以达到睡眠的功效。而停药后,失眠症会更加恶化。

失眠症究其原因多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失眠症患者以“神经质”性格的人最为常见。他们容易为一些小事纠缠不清,有时一两个晚上不能睡好,就耿耿于怀,且认为大脑出了毛病。还有个别人在睡眠问题上自寻烦恼,规定自己要睡足8小时,偶尔完不成这个“任务”,第二天就打不起精神。在“量”上大做文章,从不考虑“质”的存在,甚至到处求医问药,并对身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比失眠症少见,但是更棘手的睡眠障碍是发作性睡眠症和睡眠窒息。发作性睡眠症以白天周期性睡眠为特征,经常与猝倒联系在一起。睡眠窒息则是一种上呼吸道睡眠障碍,睡眠期间患者一晚会出现多达几百次的间歇性呼吸窒息。

二、睡眠的阶段

当一个人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状态时,其大脑的生理电活动会发生复杂的变化。

研究显示,当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脑电波多β波。β波是一种频率较高、波幅较小的脑电波。在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β波则由α波取代。α波相对频率较低,波幅稍大。在睡眠状态时,脑电波则主要是Δ波。Δ波频率更低,波幅更大。

根据脑电图和其他指标的分析,可以将人的睡眠划分为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为:

第一阶段(约10分钟):混合的、频率较低和波幅较低的脑电波。个体处于浅睡状态,身体放松,呼吸变慢,但很容易被外部的刺激惊醒。

第二阶段(约20分钟):偶尔会出现被称为“睡眠锭”(sleep spindle)的脑电波,它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个体很难被唤醒。

第三阶段(约40分钟):脑电波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Δ波,有时也有“睡眠锭”波。

第四阶段:大多数脑电波呈现为Δ波。这时个体进入深度睡眠,睡眠者很难被唤醒。个体的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可能出现梦游、梦呓、尿床。

其中,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睡眠被称作慢波睡眠。几乎所有人的睡眠都会经历这四个阶段,如果睡眠模式异常,就预示着身体或心理功能的失调。

这四个阶段的睡眠大约要经过1个小时到90分钟。之后睡眠者通常会有翻身的动作,并很容易惊醒,接着似乎又进入第一阶段的睡眠。但这时并不是重复上面的过程,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快速眼动睡眠(REM)。这时候脑的生理电活动迅速改变, Δ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栩栩如生的梦境。睡眠者在这个时候醒来通常会报告说他正在做梦。似乎眼睛的移动与梦境有一定关系。心率和血压变得不规则,呼吸变得急促,如同清醒状态或恐惧时的反应,而肌肉却依然放松。

第一次快速眼动睡眠一般持续约5到10分钟。再经过大约90分钟后,会有第二次快速眼动睡眠,持续时间通常长于第一次。在这种周期性的循环中,当黎明临近时,第三与第四阶段的睡眠会逐渐消失。

总之,一个睡眠周期包括睡眠的四个阶段加上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每个周期约90分钟。每晚重复多次睡眠周期。深度睡眠(第四阶段睡眠)的时间在前半夜要远多于后半夜。大多数快速眼动睡眠发生于睡眠的后期,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第一次快速眼动睡眠约10分钟,而最后一次可以长达1小时。

三、梦

梦是睡眠的最生动有趣、又有些不可思议的环节。跳跃性的、栩栩如生的场景在梦中出现于脑海,实在是一种奇特的经历。

长期以来,人们对梦的功能的解释一直存在着分歧,代表性的观点包括以下几种:

1.精神分析的观点

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途径。或者说,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在清醒状态下,由于这些冲动和愿望不被社会伦理道德所接受,因而受到压抑和控制,无法出现在意识中;而在睡眠时,意识的警惕有所放松,这些冲动和愿望就会在梦中以改头换面的形式表达出来。

2.生理学观点

梦是个体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一定数量的刺激对维持脑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是必要的。在睡眠时,由于刺激减少,神经系统会产生一些活动。梦则是个体的认知系统试图对这些活动进行解释并赋予一定意义。

3.认知观点

尽管在睡眠期间,个体的很多机能系统都已停止运转,但是认知系统仍然在对已经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而这些活动的部分内容就会进入梦境并随之显现出来。梦只是对个体的知觉和行为经验加以重新整合,使之转化为可意识到的知识。由于这种整合会涉及对新旧记忆的操作,所以在梦境中可能会出现熟悉的场面和人物。

在某些情况下,个体在梦境中也有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可以意识到自己是在做梦,这一现象被称为明梦。研究显示,有的做明梦者报告说,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在做梦,并能有意识地改变梦的方向。通过训练,个体能够提高做明梦的频率,并提高对梦境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标签: 心理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心理学》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本章导学

《心理学》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本章导学

感觉与知觉学习目标重点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征,知觉类型;掌握:刺激与感觉的关系;了解:感觉的种类。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1882年,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因为发高烧,脑部受到伤害,...

《心理学》第九章 第二节 能力理论

《心理学》第九章 第二节 能力理论

第二节 能力理论能力一直是心理学界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自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出现了很多研究能力的理论,但一般都是从研究智力开始。智力一词虽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熟知的概念,但很难说出智力所指究竟是人类的...

《心理学》第十二章 心理健康 本章导学

《心理学》第十二章 心理健康 本章导学

心理健康学习目标重点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描述性标准,积极心理的主要成分;掌握:人格障碍、心理辅导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意义;了解:各种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和特征,个体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的技术。自201...

《心理学》第九章 能力 本章导学

《心理学》第九章 能力 本章导学

能 力学习目标重点掌握:能力的概念、种类,能力的发展与个体差异,影响能力的因素;掌握: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多元智力理论,情绪智力理论;了解: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曾经扬名一时的美国神童赛达斯6个月会...

《心理学》第八章 第三节 动机的理论

《心理学》第八章 第三节 动机的理论

第三节 动机的理论动机是一个较古老的研究课题,已经有一百多年的研究历史。人们对动机的实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从而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理论。一、驱力理论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武德沃斯...

 《心理学》第四章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心理学》第四章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一、记忆的含义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以及操作过的动作,都会在人们的头脑中留有印记,其中一些印记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被...

《心理学》第八章 动机 本章导学

《心理学》第八章 动机 本章导学

动 机学习目标重点掌握:动机的概念,动机与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动机的激发;掌握:驱力理论,诱因理论,认知理论;了解:动机的种类。1999年秋天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在北京育新学校初中二年级的语文课...

《心理学》第四章 记 忆 本章导学

《心理学》第四章 记 忆 本章导学

记 忆学习目标重点掌握:记忆的概念和基本过程,记忆的三个系统,遗忘的进程,影响遗忘的因素和遗忘的原因;掌握:记忆的分类,复述策略和精加工策略;了解:记忆术。世界记忆力锦标赛是由“世界记忆之父” 托尼·...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