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2节 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2.课程管理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2.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课程的编制、实施、 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从管理的层次分有:国家课程管理、地方课程管理和校本课程管理。从管理的内容分有:课程计划管理、课程标准管理、课程审定管理、课程实施管理 、课程评价管理等。从宏观的角度说,中小学的课程管理主要有:

一、课程计划管理

课程计划(1992年以前称教学计划)决定着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具体规定学科设置、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课程计划的管理经历了由中央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修订、以及学校参与管理和开发的演变过程。

课根据《方案》规定,国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

二、课程标准管理

课程标准(曾称教学大纲)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力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评价建议。新课改后,国家规定实行两级课程标准管理,即经教育部批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单独制定本省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地方参与课程标准管理,使得学校开始在课程标准制定时发挥重要作用。

三、教材管理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是课程的集中反映形式。教材内容必须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教材的编写必须有利于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教材的使用必须执行国家的相关要求和规定。教育部2019年12月颁布的《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指出:中小学教材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

国家实行中小学教材审定制度,未经审定的教材,不得出版、选用。在国家教材委员会指导和统筹下,中小学教材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分级管理。

四、课程评价管理

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价值的研究过程。学校管理中的课程评价,主要要做好以下工作:确定恰当的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选择合适的课程评价模式、进行课程评价的具体过程实施等。

学校课程评价首先要确定恰当的价值取向;学校课程评价的模式选择管理;学校课程评价的实施过程管理。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7章 第3节 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

《教育学》第7章 第3节 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

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学生认识的来源有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两个方面,所谓间接经验,即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

《教育学》第5章 第3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动向

《教育学》第5章 第3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动向

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动向教材上介绍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2019年2月我国新颁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其制定的...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4.美育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4.美育

4.美育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能力的教育。美育可以给学生积极的思想影响。美育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美育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3.全面发展的含义与实质 ★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3.全面发展的含义与实质 ★

3.全面发展的含义与实质 ★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含义就是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广泛、充分、统一和自由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

《教育学》第2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学前听我说

《教育学》第2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学前听我说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能够:认知目标1.理解教育的社会制约性,能说出社会制约教育表现在哪些方面?2.结合现实,能理解并能对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内容进行评价;3.能列举出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情...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2节 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4.青年初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2节 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4.青年初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4.青年初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青年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青年初期(16、17-18、19岁),相当于高中学习阶段;青年中期(19、20-22、23岁),相当于大学阶段,青年后期(24、25-30岁),...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3. 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 ★★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3. 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 ★★

3. 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 ★★教师职业的特征很多,需要重点把握的有以下五个方面:(1)复杂性。教师职业以具有复杂性的人为工作的对象。在现代学制下,虽然是按照同龄接收孩子们入学和组成班级的,但他们接受教...

《教育学》第5章 第3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1.我国现代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教育学》第5章 第3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1.我国现代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1.我国现代学制的形成与发展一、我国现代学制我国的现代学制肇始于清朝末年,也就是清政府在1902年颁布但并未实施“壬寅学制”和1904年颁布且在全国实施的“癸卯学制”。这两个学制的颁布,尤其是后者的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