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2节 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2.课程管理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2.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课程的编制、实施、 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从管理的层次分有:国家课程管理、地方课程管理和校本课程管理。从管理的内容分有:课程计划管理、课程标准管理、课程审定管理、课程实施管理 、课程评价管理等。从宏观的角度说,中小学的课程管理主要有:

一、课程计划管理

课程计划(1992年以前称教学计划)决定着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具体规定学科设置、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课程计划的管理经历了由中央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修订、以及学校参与管理和开发的演变过程。

课根据《方案》规定,国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

二、课程标准管理

课程标准(曾称教学大纲)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力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评价建议。新课改后,国家规定实行两级课程标准管理,即经教育部批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单独制定本省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地方参与课程标准管理,使得学校开始在课程标准制定时发挥重要作用。

三、教材管理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是课程的集中反映形式。教材内容必须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教材的编写必须有利于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教材的使用必须执行国家的相关要求和规定。教育部2019年12月颁布的《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指出:中小学教材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

国家实行中小学教材审定制度,未经审定的教材,不得出版、选用。在国家教材委员会指导和统筹下,中小学教材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分级管理。

四、课程评价管理

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价值的研究过程。学校管理中的课程评价,主要要做好以下工作:确定恰当的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选择合适的课程评价模式、进行课程评价的具体过程实施等。

学校课程评价首先要确定恰当的价值取向;学校课程评价的模式选择管理;学校课程评价的实施过程管理。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1节 对学生的科学认识 1.学生的本质属性 ★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1节 对学生的科学认识 1.学生的本质属性 ★

1.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教育的对象是人,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却是正在成长中的人,是处于迅速发展期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正是因为其巨大的可生长空间,决定了他们是可接受教育的,可被...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3.体育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3.体育

3.体育体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知识和技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的教育。体育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增进人的体质...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4.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教育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4.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教育

4.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教育一、全面教育的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个人全面发展同教育联系起来,创造了全面教育思想。马克思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看作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列宁也强调要“教育、训练和...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2.教师职业的地位与作用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2.教师职业的地位与作用

2.教师职业的地位与作用一、教师职业的地位教师职业的地位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教师职业地位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根据知识在社会中的价值,即与人的生存之间的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根据...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6. 五育的关系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6. 五育的关系

6. 五育的关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各育紧密相联,既不能或缺,也不能相互代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2节 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3.少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2节 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3.少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3.少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一、少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少年期是指从12、13岁到15、16岁之间的人生阶段,对应我国的学校教育系统,这一时期的教育是初中阶段。这一时期人的身心发展迅猛,年龄特征更加明显...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案例讨论:结合案例分析如何保障教师的正当教育权?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案例讨论:结合案例分析如何保障教师的正当教育权?

案例讨论:结合案例分析如何保障教师的正当教育权?湖南省娄底市一中英语教师谭老师,因在课堂上制止学生下五子棋未果,学生和他发生肢体冲突,抢走老师手中的教鞭,对老师动起手。事后,见学生毫无诚意地道歉,老师...

《教育学》第9章 第3节 班主任 2.班级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教育学》第9章 第3节 班主任 2.班级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2.班级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一、班级组织的结构在我国,班级组织与各级社会组织机构在建制上具有一致性:即分为行政职能组织机构和党、团、少先队组织。行政系统也称班委会。班委会通常由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