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7章 第8节 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1.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1.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
一、实施素质教育: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题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如何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面向结果的教学与面向过程的教学并重。

面向结果的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使学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面向过程的教学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并在理解中仔细体验这一知识得以产生的基础以及它与其他知识的相互联系等。从主动学习的角度看,面向过程的教学会给学生带来更高的价值。

第二,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

在教学活动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各自的发展并非是齐头并进的,两者的真正统一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作出专门的努力。

第三,教师指导与学会学习并重。

有效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学生才会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第四,一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质形成并重。

在促进学生一般能力提高的同时,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重心

更新课程内容和形式,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依然是我国教学改革的重心,在实施整体改革和实验的策略中,课程的改革是关键。

合理的课程结构包括合理设置课程、合理确定各类课的比重和课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课程内容的排列等等。

现阶段课程内容的更新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协调好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课程和职业课程之间的关系;二是协调好内容要求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当前课程形式的发展和丰富主要围绕三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有效地实现必修课、选修课和课外活动的结合。

第二,提高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和问题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第三,强化隐性课程对显性课程的积极作用。

三、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新课题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对解决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信息技术助力教与学突破时空限制,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变得更为快捷方便。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课堂,对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供给、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016年6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在“十三五”阶段,我们国要进一步深化“三通两平台”,一方面是要继续补齐短板,普及基础条件;另一方面要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深入应用,并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融合”的核心,不是用技术去强化传统教学,而是用技术去创新教学,引领教育体系变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模式的改进。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要高度互动、密切协同,教与学的基本形态彻底变革,逐步形成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学习者认知规律和能力发展需求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第二,学习环境的创新。学校网络带宽接入水平、装备条件等,都应逐步纳入到学校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范围内,为教学提供无缝支持服务,实现实体课堂和在线课堂的一体化。

第三,平台服务的整合。目前公共服务平台的整合还不够,在后续发展中,将逐步注重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的融合发展,支持利用大数据的伴随式数据采集和过程评价。

第四,师生能力的提升。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素养以及校长和各级领导的信息化领导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应该成为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活动的构造者、促进者、辅导者以及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应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领导者则应该具备良好的规划、组织、评估能力。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3章 第2节 人的身心发展 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

《教育学》第3章 第2节 人的身心发展 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

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要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必须要遵循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不仅从整体上看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而且,身心发展的个...

《教育学》第6章 第1节 课程概述2.课程类型 ★★

《教育学》第6章 第1节 课程概述2.课程类型 ★★

2.课程类型 ★★(1)依据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是根据学校教育任务和学生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出最基本的原理、知识,组成各种不同学科,彼此分立地安...

《教育学》第7章 第3节 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5.教学模式的示例 ★

《教育学》第7章 第3节 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5.教学模式的示例 ★

5.教学模式的示例 ★一、我国常用的教学模式1.“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它源于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提出的“五段教学”,后经过前苏联凯洛夫等人改...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3节 学习管理的原则 2.学校管理的具体原则 ★★★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3节 学习管理的原则 2.学校管理的具体原则 ★★★

2.学校管理的具体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学校管理的导向性原则,指学校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和“三个面向”的教...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

1.德育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全面培养人的素质,必须实施全面教育。全面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几个部分组成。事实上,各育都是教育,不存在所谓单独的德育、智育、体育或美育。德育即思...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2节 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2.课程管理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2节 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2.课程管理

2.课程管理课程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课程的编制、实施、 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从管理的层次分有:国家课程管理、地方课程管理和校本课程管理。从管理的内容分有:课程计划管理、课程标准管理、课程审定...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5节 学校管理体制和管理人员1.学校管理体制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5节 学校管理体制和管理人员1.学校管理体制

1.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管理体制是教育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确立学校内部管理机构与过程的组织制度,反映学校内部管理机构与人员的地位、作用、权责范围及相互关系。一、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是学校内部的一种...

《教育学》第3章 第1节 对人的科学认识 1.教育对象的科学定位 ★

《教育学》第3章 第1节 对人的科学认识 1.教育对象的科学定位 ★

1.教育对象的科学定位 ★教育学有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是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二是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是我们每个学习教育学的人都应了解的重要问题,教育活动的对象是人,它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