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4章 第1节 教育目的概述 3.教育目的的类型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3.教育目的的类型

不同的教育目的反映着不同的价值观念。总结历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可将其分为两大派:“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一、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法国的卢梭和萨特、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福禄培尔为代表。

“个人本位说”从人的本性、本能出发,认为教育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人,使人性得以发展,使人性得以完善化,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

这种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说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这些理论的提出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毫无疑问,个人本位论只发展人的自然本性,忽略人的社会属性,是片面的。主张教育完全从人出发,只为个人发展服务,否定教育的社会价值,显然也是片面的。

二、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孔德、涂尔干为代表。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出现了一种“社会学派”。他们认为,教育的一切活动应服从、服务于社会需要,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社会的发展。社会本位论的观点弥补了个人本位论的缺陷,但却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同样是片面的。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之间的争论持续了很多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对教育的认识加深,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无论是单纯考虑个人还是社会都是不全面的。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忽略了个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就会因缺乏人的主观能动因素而减缓。反过来,如单纯考虑个人的发展需要,忽视社会需要的一面,人的发展也是不健全的,缺乏价值的。所以,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和个人的需要的统一出发。单纯从社会出发,或单纯从个人出发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都是不正确的。

《教育学》第4章 第1节 教育目的概述 3.教育目的的类型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

1.德育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全面培养人的素质,必须实施全面教育。全面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几个部分组成。事实上,各育都是教育,不存在所谓单独的德育、智育、体育或美育。德育即思...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6.教育科学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6.教育科学

6. 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门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主要由五大类构成。...

《教育学》第9章 第2节 教师的职业角色与专业发展 2.教师的专业发展 ★★★

《教育学》第9章 第2节 教师的职业角色与专业发展 2.教师的专业发展 ★★★

2.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概念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概念的涵义,应从两方面把握。一方面,从教师教育角度,其涵义是教师职业是专业性职业,教师职业要按照专业标准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以提升其...

《教育学》第7章 第5节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1.教学方法 ★★

《教育学》第7章 第5节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1.教学方法 ★★

1.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达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师生双方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我们...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2节 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3.教学管理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2节 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3.教学管理

3.教学管理一般来说,学校的教学管理包括与学生相关的教学事务管理及与教师相关的教学事务管理两个方面。...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学前了解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学前了解

学前了解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大家进入第十章《学生》这章内容的学习,本章我们将带领大家深入认识教育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能够:认知目标1.认识学生的本质属性。2.能够说出...

《教育学》第5章 第3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1.我国现代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教育学》第5章 第3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1.我国现代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1.我国现代学制的形成与发展一、我国现代学制我国的现代学制肇始于清朝末年,也就是清政府在1902年颁布但并未实施“壬寅学制”和1904年颁布且在全国实施的“癸卯学制”。这两个学制的颁布,尤其是后者的实...

《教育学》第7章 第3节 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5.教学模式的示例 ★

《教育学》第7章 第3节 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5.教学模式的示例 ★

5.教学模式的示例 ★一、我国常用的教学模式1.“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它源于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提出的“五段教学”,后经过前苏联凯洛夫等人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