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复习指导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复习指导

教育学网络课程的考核采用在线形成性考核和纸质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总成绩为100分,在线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终结性考试占总成绩的50%。

本课程在线形成性考核全部为客观题,从各章的自测题中抽取,作业形式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配对题等。

由于本课程为国家教师资格证必考课程,所以依然保留了纸质的终结性考核形式。为了帮助大家顺利通过期末考试,特别在此为大家提供一套完整的期末考试的真题及评分答案,供大家参考。

各学期的期末考试考前辅导,本课程将通过国家开放大学的视频教学活动进行,请大家关注。


附件:2019 春季学年教育学试卷(真题)样例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题中的横线上。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_。

A.人口数量与增长率 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2.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它的功能有____________。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

E.衍生功能

3.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_________。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研究生教育

4.下列哪种是德育教育中的认知明理法_________________。

A.讲解 B.报告

C.座谈讨论 D.阅读

E.表扬和奖励

5.身体发育异常显著,性意识开始萌芽,独立性和判断能力增强,开始要摆脱成人的束缚,

这些特征是人的身心发展处在____________时期的表现。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儿童期 D.少年期

E.青年期

二、辨析题(除去判断“对”或“错”外,请写出理由。每小题 7 分,共 14 分)

1.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2.隐性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

1.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2.简述现代教学倡导哪些新的理念。

四、论述题(23 分)

 联系实际阐述德育如何贯彻长善救失的原则。

五、案例分析题(24 分)

(分析文字在 300 字以上)

班干部“超编”

据报道,某小学一个班级共 49 名学生,班里却设置了 60 多个班干部岗位。除了传

统意义上的班长、副班长、宣传委员、体育委员等,还有图书管理员、卫生管理员、领

读员等岗位,有些学生可能身兼多职。对此,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问题:你对案例中的班干部超编有何看法?请从“班级组织的功能”这个角度阐述你

的观点。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AE

2.ABCD

3.ABCD

4.ABCD

5.D

二、辨析题(每小题 7 分,共 14 分)

1.错(3 分)。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动物的活

动源于其生存本能,而非教育。(4 分)

2.对(3 分)。隐性课程是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的、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的,对学生的

知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实现的课

程,隐性课程是所有学校文化要素的集合,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其对学生的影响在潜移

默化中进行,因此,隐性课程非常重要,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4 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

1.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

(1)顺序性,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3 分)

(2)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同的发展阶

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3 分)

(3)不均衡性,即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均等速度和非线性的特征。(3

分)

(4)个别差异性,即儿童的身心受各种因素影响呈现出共同特征的同时又有变异性,

呈现出差异性。(3 分)

2.现代教学倡导的新理念有:

(1)有效教学

(2)对话教学

(3)体验教学

(4)实践教学

(5)反思性教学

(6)生成性教学

(7)生命化教学

每条 2 分,答出六条即可得 12 分。

四、论述题(23 分)

评分标准:

(一)要点全,并能紧密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在 18—23 分内酌情给分;

(二)要点全,联系实际不紧密,笼统地谈看法,在 12-18 分内酌情给分;

(三)只答要点,最多给 12 分。

德育教育中如何贯穿长善救失的原则:

要点部分共 12 分:

所谓长善救失,就是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是教学过程要不断发现并利用各种

形式不断强化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因势利导、促其发展。

(3 分)

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把握几个问题:

(1)教育者应客观、公正、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学生,恰当、准确地判断学生的所长所

短。(3 分)

(2)德育工作不仅要知道学生的长短,更要能抑其所短,扬其所长。(3 分)

(3)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实现其主体作

用的发挥。(3 分)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11 分)

五、案例分析题(24 分)

评分标准:

1.分析切题,有理有据,分析文字在 300 字以上。可给 20-24 分。

2.分析有自己的观点,不十分切题,可给 12-20 分。

3.分析不足 300 字,且不切题,酌情给分,本题得分在 12 分以下。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3.全面发展的含义与实质 ★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3.全面发展的含义与实质 ★

3.全面发展的含义与实质 ★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含义就是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广泛、充分、统一和自由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

《教育学》第7章 第1节 教学概述 2.教学的基本要素

《教育学》第7章 第1节 教学概述 2.教学的基本要素

2.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的要素有哪些呢?在各种关于教学的要素论说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要素”、 “四要素”、 “五要素” 说,还有“六要素”说和“七要素”说。从“三要素”到“七要素”外延不断扩展,但实...

《教育学》第7章 第2节 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的概念和特点

《教育学》第7章 第2节 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的概念和特点

1.教学内容的概念和特点一、理解教学内容的概念“教学内容”这一概念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共同作用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和行为习惯...

《教育学》第7章 第7节 教学的基本环节1.教学的基本环节

《教育学》第7章 第7节 教学的基本环节1.教学的基本环节

1.教学的基本环节一般来说,教学环节主要有备课、上课、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评定等。一、备课备课是指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主要是备课程标准与备教材、备学生与备...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4.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4.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

4.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一、教师的权利教师作为社会成员,除了享有一般公民的权利外,作为以教育为专门工作的人,还拥有特殊的社会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

《教育学》第6章 第3节 课程评价5.考试评价

《教育学》第6章 第3节 课程评价5.考试评价

5.考试评价新课程改革中考试评价的改革重点是:(1)在考试内容方面,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

《教育学》第5章 第2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教育学》第5章 第2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一、重视早期教育,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系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父母、家庭更加重视对幼儿的教育,产生了较强的教育需求,这也有力地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学》第2章 第1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3.社会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

《教育学》第2章 第1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3.社会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

3.社会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一、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1)教育普及化,即打破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对人的限制,剔除对人接受教育的种种主观和客观制约,保证每一个社会公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