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2节 德育的过程及理性把握 案例讨论2:五元钱引发的“德育”思考
学生宋某捡到了五元钱,不想上交,想买食品与同学分享,他还振振有词地说,同学们上交的钱很少能找到失主,说不定最后让老师花掉了。班主任李老师找他谈这个问题。宋某理直气壮地说:“老师,您敢肯定我们捡的钱、捐的钱都能被用到正当的地方吗?您没有听说过赈灾、助学、助残的捐款被挪用吗?”
李老师真的被他一连串的反问惊呆了。李老师想,这不仅仅是拾金不昧的问题,学生看到了社会太多的阴暗面,长此下去,他的人生底色将是一片灰暗,烦恼多于快乐,痛苦大于幸福。
那么,为师者应该怎么引导学生呢?
李老师对宋某的一连串问题没有掉以轻心,而是从育人的高度精心做文章。
针对学生认为捡到的钱“说不定最后让老师花掉了”的问题,李老师说:“在咱们学校,同学们捡到的钱物交给班长后,由班长直接交给学校大队部,并在专用记录本上记下何时、何人、何物以及数量,然后在每年的助残助学活动中捐出去。有一次,我参与统计整理上交的钱,一共1198元,和全校师生的捐款一起捐给了失学儿童。所以说,任何老师都没有花同学们捡到的、捐出的钱。”
针对学生认为“赈灾、助学、助残的捐款被挪用”的问题,李老师首先说:“我看得出你很正直,有自己的思想,你应该是一个敢于伸张正义的人。”见学生点头,李老师接着说:“什么是正义?别人放火,我们救火;别人砍树,我们造林;别人扔垃圾,我们捡垃圾;别人做坏事,我们做好事。这才是正直的人的正义表现。别人放火,我们添柴;别人砍树,我们伐木;别人扔垃圾,我们丢废物;别人做坏事,我们也不做好事,你觉得我们还是正直的人吗?我们还是有正义感的人吗?我们还有资格去指责别人吗?”
见学生更坚定地点头,李老师又继续开导说;“你是一个有思想、明事理的人,纷繁的社会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比如你所说的挪用捐款的问题,这是事实,但我们应该看到有更多的人在奉献、在捐款,挪用捐款只是个别人的行为,并且最终还是被揪出来了。这说明正义必定战胜邪恶。老师希望你成为个播撒阳光的人,我也相信你会懂得怎样做才是最好的。”
沉默了一会儿,宋某说:“老师,我错了。一会儿,我就把钱交给班长。我也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做了。谢谢老师。”
讨论:
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学校德育是无法忽视社会因素独立发挥作用的,某些不良现象影响到了学生对于整个社会的看法,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心灵发展。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人认为“认清社会”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必然经历,不应过多干预。有些人则认为教育有引人向善的价值倾向,应把不良现象视为一次引导学生端正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机会。你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