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9章 第2节 教师的职业角色与专业发展 2.教师的专业发展 ★★★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2.教师的专业发展 ★★★

一、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概念

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概念的涵义,应从两方面把握。一方面,从教师教育角度,其涵义是教师职业是专业性职业,教师职业要按照专业标准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以提升其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从教师个体角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巴黎召开了“教师地位与政府间特别会议”,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提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业。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员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和福利具有个人的及共同的责任感”。从此,教师职业是专业性职业,或者应该看作是专业性职业,才逐渐成为国际教育界的共识。

二、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一般按照教师职业生涯划分几个阶段。首先按照职前、入职、职后区分为性质不同的三个阶段。

《教育学》第9章 第2节 教师的职业角色与专业发展 2.教师的专业发展 ★★★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

1.接受正规的教师教育

所谓正规的“教师教育”是指由正规的教育机构实施的专业的教师培养教育。这是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正规途径,是主渠道。

2.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教师的自主发展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发展状态,是基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自我超越活动。自主发展是教职生涯的理想境界,也是根本途径。

3.依据自己的学习体验涵养教学智慧的途径

教师的专业发展一个基本的检测指标是学历。但很多人过于注重了学历证书的获得,在正规的教师教育途径学力提高有限。因此,需要探索更长效的专业发展途径。这个途径应该是在职后继续教育现场,依据自己实学的体验涵养教学智慧。对于教师来说,文凭是必要的,但为了获得具备真才实学的文凭而实学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体验才是其收获的专业发展本身。

四、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指教师具有的各种优良特征。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的从业资质标准。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从整体上说,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指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集合。

1.教师的专业情意

情,指情感、情操教师的专业情感情操与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等相关。如,爱岗敬业和热爱学生,就是教师必须具备而的专业情感素质。

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和尊重家长都属于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操守。但这些不能单凭“我愿意”,即情感就可以做到。还需依靠人的意识、意志。因此所谓专业情意之“意”指意识和意志专业意识与关于职业的认识有关;专业意志则与有意识地采取的行为有关。比如,依法执教和廉洁从教,属于教师个人的法律意识和有意识采取的行为。

教师的专业情意主要体现为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指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从宏观的角度看,教师的教育信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从微观的角度看,主要包括关于学习者和学习的信念、关于教学的信念、关于学科的信念等等。

教师的专业情意决定教师的专业态度和动机,也影响自主发展需要和意识。

2.教师的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指教学知识,具体分为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俗称教什么和怎么教的知识。

(1)教什么的知识,指任教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

首先,教师要具有系统的任教学科专业知识。教师只有系统扎实地掌握自己所任教学科内容才能胜任岗位。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在专业知识方面,要求“精专业”。“专业”是要求精通一门学科专业,能在特定知识领域内胜任教学。

其次,教师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即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完整,系统而深刻。对人和自然现象,教师要能够全面、系统、准确、敏锐地作出解释,并给予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建议。

(2)怎么教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保障专业顺利进行的条件性知识。

对教师来说,有知识是必须的,但所谓学者未必是良师,还必须会教。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包括四个方面:

首先是关于儿童的知识。教师施教,首先必须有教的对象的知识。目前主要由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提供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理论知识和儿童学习的理论知识。

其次是关于任教学科教学方法知识。目前主要由学科课程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史等学科提供相关知识。

再次是有关教育的知识。有关教育学基本理论、教育史和教育哲学等学科知识构成重要的教师专业知识素养。

最后是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

3.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从教的能力,是教师圆满完成本职工作的专业本领。通常认为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能力: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特别要求教师具有四项基本能力:

《教育学》第9章 第2节 教师的职业角色与专业发展 2.教师的专业发展 ★★★

发现问题是培养学生发现书本上不曾教过的新方法、新途径、新观点、新技巧等。学生可以在这个发现的过程中领悟已学过的知识,可以培养学习和钻研的兴趣,可以积累创新的经历,体验成功的快乐,坚定学习的信心。教师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和教育学生在他们未来的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并保护和珍惜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引导他们发现的思路和欲望。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需要逻辑推理和理论抽象,需要表达的组织和精准的概括。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抓住问题的核心,进行条清缕晰的陈述,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关键是思维的训练。

想一想:

信息时代的教师要面对哪些新挑战?应该具备哪些新能力呢?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国开学习网00924《教育学》怎么学

国开学习网00924《教育学》怎么学

教育学网络课程的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课程成绩为百分制,60分及以上为及格。其中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终结性考试占总成绩的50%。一、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中,任务1-4...

《教育学》第4章 第3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1.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

《教育学》第4章 第3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1.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

1.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伴随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对教育的不断探索,提出过一系列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其中包括: 1957年,...

《教育学》第7章 第8节 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1.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

《教育学》第7章 第8节 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1.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

1.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一、实施素质教育: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题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如何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我国当...

《教育学》第6章 第3节 课程评价5.考试评价

《教育学》第6章 第3节 课程评价5.考试评价

5.考试评价新课程改革中考试评价的改革重点是:(1)在考试内容方面,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学前听我说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学前听我说

亲爱的同学,您好!我们都知道,教育是推动人类进步,最重要的事业!要把教育办好,要激发和培养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要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建设和谐校园,要把学校教育办出高质量、高水准,这些都有...

《教育学》第9章 第3节 班主任 1.班主任及其任务

《教育学》第9章 第3节 班主任 1.班主任及其任务

1.班主任及其任务一、何谓班主任在我国学制的框架内,中小学每一个年级的学生是按照一定数额平均分配到“班级”来进行教学和管理的。因此,“班级”成为分担学校教育职能的一个基本职能机构。“班”既是教学的组织...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2节 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4.青年初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2节 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4.青年初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4.青年初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青年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青年初期(16、17-18、19岁),相当于高中学习阶段;青年中期(19、20-22、23岁),相当于大学阶段,青年后期(24、25-30岁),...

《教育学》第7章 第5节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1.教学方法 ★★

《教育学》第7章 第5节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1.教学方法 ★★

1.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达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师生双方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我们...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