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3节 学校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1.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

一、引导学生自主的原则

1.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结合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是指德育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生活准则和品德规范等严格要求他们,通过两方面的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运用这一原则,在实践中应把握好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同所有的人一样,青少年也有着强烈地被人尊重信任的需要,他们常常以教师对自己是否尊重信任的情感体验来决定是否接受来自教师提出的各种要求,尤其是那些差生。第二,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这意味着在学生执行和完成要求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一定的热情支持和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力戒埋怨指责。第三,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严而有方。

想一想:

在自己任教的班级组织一次辩论——搞好班级秩序要“引导”还是“约束”?

如果你不是教育从业者,选择生活中的三位朋友进行访谈。孩子究竟是要“管”还是要“教”,为什么?

2.长善救失

长善救失,即发扬积极原则克服消极,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并利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或其生活中积极向上的因素,抑制或消除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因势利导、长善救失。

运用这一原则,在实践中需要把握好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教育者应注意消除对学生的“刻板”印象,客观公正而又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学生,恰当准确地判断学生的所长所短。第二,德育工作不仅要知道学生的长短,更重要的是要抑其所短,“沙里淘金”,扬其所长。第三,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实现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3.疏通引导

疏通引导原则是指在德育中要坚持用正确的理论、事实和榜样等来教育学生,疏通学生思想障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体验和实践等不断进步。

运用这一原则,实践上要把握好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要注意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自觉认识问题。第二,要注重走进学生的世界,摸清障碍及其根源,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形式理论疏导、情感疏导、心理疏导等。第三,疏通引导不仅要注重正面事实或道理的作用,也要善于用负面的事实或教训来警醒内心,引发内省。第四,注重形成多方面的协同疏导网络和机制。

二、施加教育影响的原则

1.注重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各方面教育影响要协调一致,对学生的教育要前后连贯。

贯彻这一原则,要把握好的基本问题包括:第一,要注意青少年成长各阶段教育影响的相互衔接,有计划、有系统、分层次地进行。先前的教育影响要为后面影响的接受奠定相应的基础,后面的教育影响要注意承接先前的教育基础,并在程度上逐步深化。第二,学校内部各方面对学生的影响要协同一致、持续连贯。学校内各部门和各教育渠道(包括教师课堂教学、班集体、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相应的机制,避免对学生品德影响不一致和不连贯而带来的学生无所适从的现象。第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主动进行多方面的联系与沟通,争取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配合,建立学校、家庭与社区相互合作的教育网络,使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对学生的影响连贯一致。 

2.注重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指在班集体德育中要注意教育班集体,培养班集体,依靠并通过集体的活动、舆论、优良风气和传统教育个人,又要重视个别教育,使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影响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应注意把握好的问题主要包括:第一,要注意培养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不仅要教育学生热爱和关心集体,激发集体荣誉和责任感,还要善于利用集体的目标、纪律、骨干队伍、舆论风气等不断巩固和提高集体,强化集体的力量。第二,要善于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使集体发挥巨大的教育功能。集体对个体教育作用的大小,不是取决于集体的建立,而是取决于能否有意识地使集体的积极因素借助各种适当方式去影响或感染每个人。除了组织和开展各种集体活动外,还应注意班集体环境(精神文化环境、人际环境、卫生环境、心理环境、学习环境等)的优化,陶冶学生的良好人格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第三,抓好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来巩固和发展班集体。

三、促进品德内化的原则

1.知行统一

知行统一,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即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品格。

实践中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把握好的问题主要包括:第一,既要注意知、情、意、行等因素全面协调发展,又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确定教育重点,以此带动其它心理要素的变化。第二,要注重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晓之以理,就是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人生道理和道德常识。当然,理要为学生晓之,不能脱离实际,要有针对性。导之以行,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把一定社会思想准则道德规范和风序良俗付诸实践,并使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导之以行,不仅要注意使学生知其然和所以然,还要注意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而努力地提供多种帮助和指导,使其行为持之以恒。第三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上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等多方面的活动中自觉锻炼和培养知行一致的品格。第四教育者自身要以身作则。在德育中,任何方法上的不当,都没有比教育者自身言行不一更糟糕的了。 

2.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

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要求德育实施过程不仅要适当合理地加强自身对学生的影响教育,而且还要注意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进而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实现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应注意把握好问题主要包括:第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关系。二者既不能相互代替,又不能割裂开来,使两者互含互为,相得益彰。第二,教育自身要关注和了解自我教育的发展特点,并把它作为教育展开的重要依据。第三,教育要注意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自我教育。第四要注重对自我教育的培养和指导。教育作为有目的的活动,不可忽视对自我教育的方向性影响,要注意以适当的方式对出现的问题给予一定的调节和纠正,引导学生在内在矛盾的自我激化和自我转化中形成自我教育能力。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5章 第3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1.我国现代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教育学》第5章 第3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1.我国现代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1.我国现代学制的形成与发展一、我国现代学制我国的现代学制肇始于清朝末年,也就是清政府在1902年颁布但并未实施“壬寅学制”和1904年颁布且在全国实施的“癸卯学制”。这两个学制的颁布,尤其是后者的实...

《教育学》第7章 第6节 教学组织形式3.教学的辅助形式——现场教学

《教育学》第7章 第6节 教学组织形式3.教学的辅助形式——现场教学

3.教学的辅助形式——现场教学学校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让学生通过自然或社会实践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验证或运用理论知识,借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陶冶品德。这种在自然和社...

《教育学》第9章 第3节 班主任 2.班级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教育学》第9章 第3节 班主任 2.班级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2.班级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一、班级组织的结构在我国,班级组织与各级社会组织机构在建制上具有一致性:即分为行政职能组织机构和党、团、少先队组织。行政系统也称班委会。班委会通常由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5节 学校管理体制和管理人员2.学校管理人员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5节 学校管理体制和管理人员2.学校管理人员

2.学校管理人员一个学校能不能办好,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关键要看它是否配备有称职得力的管理人员,并合理组合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从而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正确有效的领导和管理。学校管理人员是指...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1.教师的概念、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1.教师的概念、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1.教师的概念、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一、教师的概念教师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教师:是指人的楷模(即人师)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至少具有局部优势的人(经师、技师、艺师)。作为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教师,属于...

《教育学》第7章 第3节 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4.教学模式概述

《教育学》第7章 第3节 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4.教学模式概述

4.教学模式概述一、教学模式的定义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它是教学...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2节 德育的过程及理性把握 案例讨论2:五元钱引发的“德育”思考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2节 德育的过程及理性把握 案例讨论2:五元钱引发的“德育”思考

案例讨论2:五元钱引发的“德育”思考情景故事学生宋某捡到了五元钱,不想上交,想买食品与同学分享,他还振振有词地说,同学们上交的钱很少能找到失主,说不定最后让老师花掉了。班主任李老师找他谈这个问题。宋某...

《教育学》第7章 第6节 教学组织形式4.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教育学》第7章 第6节 教学组织形式4.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4.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当前国内外的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中,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呈现以下几种趋势:(1)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与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传统的传习形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