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3节 学校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1.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

一、引导学生自主的原则

1.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结合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是指德育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生活准则和品德规范等严格要求他们,通过两方面的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运用这一原则,在实践中应把握好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同所有的人一样,青少年也有着强烈地被人尊重信任的需要,他们常常以教师对自己是否尊重信任的情感体验来决定是否接受来自教师提出的各种要求,尤其是那些差生。第二,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这意味着在学生执行和完成要求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一定的热情支持和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力戒埋怨指责。第三,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严而有方。

想一想:

在自己任教的班级组织一次辩论——搞好班级秩序要“引导”还是“约束”?

如果你不是教育从业者,选择生活中的三位朋友进行访谈。孩子究竟是要“管”还是要“教”,为什么?

2.长善救失

长善救失,即发扬积极原则克服消极,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并利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或其生活中积极向上的因素,抑制或消除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因势利导、长善救失。

运用这一原则,在实践中需要把握好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教育者应注意消除对学生的“刻板”印象,客观公正而又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学生,恰当准确地判断学生的所长所短。第二,德育工作不仅要知道学生的长短,更重要的是要抑其所短,“沙里淘金”,扬其所长。第三,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实现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3.疏通引导

疏通引导原则是指在德育中要坚持用正确的理论、事实和榜样等来教育学生,疏通学生思想障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体验和实践等不断进步。

运用这一原则,实践上要把握好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要注意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自觉认识问题。第二,要注重走进学生的世界,摸清障碍及其根源,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形式理论疏导、情感疏导、心理疏导等。第三,疏通引导不仅要注重正面事实或道理的作用,也要善于用负面的事实或教训来警醒内心,引发内省。第四,注重形成多方面的协同疏导网络和机制。

二、施加教育影响的原则

1.注重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各方面教育影响要协调一致,对学生的教育要前后连贯。

贯彻这一原则,要把握好的基本问题包括:第一,要注意青少年成长各阶段教育影响的相互衔接,有计划、有系统、分层次地进行。先前的教育影响要为后面影响的接受奠定相应的基础,后面的教育影响要注意承接先前的教育基础,并在程度上逐步深化。第二,学校内部各方面对学生的影响要协同一致、持续连贯。学校内各部门和各教育渠道(包括教师课堂教学、班集体、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相应的机制,避免对学生品德影响不一致和不连贯而带来的学生无所适从的现象。第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主动进行多方面的联系与沟通,争取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配合,建立学校、家庭与社区相互合作的教育网络,使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对学生的影响连贯一致。 

2.注重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指在班集体德育中要注意教育班集体,培养班集体,依靠并通过集体的活动、舆论、优良风气和传统教育个人,又要重视个别教育,使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影响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应注意把握好的问题主要包括:第一,要注意培养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不仅要教育学生热爱和关心集体,激发集体荣誉和责任感,还要善于利用集体的目标、纪律、骨干队伍、舆论风气等不断巩固和提高集体,强化集体的力量。第二,要善于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使集体发挥巨大的教育功能。集体对个体教育作用的大小,不是取决于集体的建立,而是取决于能否有意识地使集体的积极因素借助各种适当方式去影响或感染每个人。除了组织和开展各种集体活动外,还应注意班集体环境(精神文化环境、人际环境、卫生环境、心理环境、学习环境等)的优化,陶冶学生的良好人格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第三,抓好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来巩固和发展班集体。

三、促进品德内化的原则

1.知行统一

知行统一,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即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品格。

实践中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把握好的问题主要包括:第一,既要注意知、情、意、行等因素全面协调发展,又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确定教育重点,以此带动其它心理要素的变化。第二,要注重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晓之以理,就是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人生道理和道德常识。当然,理要为学生晓之,不能脱离实际,要有针对性。导之以行,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把一定社会思想准则道德规范和风序良俗付诸实践,并使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导之以行,不仅要注意使学生知其然和所以然,还要注意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而努力地提供多种帮助和指导,使其行为持之以恒。第三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上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等多方面的活动中自觉锻炼和培养知行一致的品格。第四教育者自身要以身作则。在德育中,任何方法上的不当,都没有比教育者自身言行不一更糟糕的了。 

2.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

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要求德育实施过程不仅要适当合理地加强自身对学生的影响教育,而且还要注意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进而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实现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应注意把握好问题主要包括:第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关系。二者既不能相互代替,又不能割裂开来,使两者互含互为,相得益彰。第二,教育自身要关注和了解自我教育的发展特点,并把它作为教育展开的重要依据。第三,教育要注意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自我教育。第四要注重对自我教育的培养和指导。教育作为有目的的活动,不可忽视对自我教育的方向性影响,要注意以适当的方式对出现的问题给予一定的调节和纠正,引导学生在内在矛盾的自我激化和自我转化中形成自我教育能力。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

1.德育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全面培养人的素质,必须实施全面教育。全面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几个部分组成。事实上,各育都是教育,不存在所谓单独的德育、智育、体育或美育。德育即思...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5节 学校管理体制和管理人员1.学校管理体制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5节 学校管理体制和管理人员1.学校管理体制

1.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管理体制是教育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确立学校内部管理机构与过程的组织制度,反映学校内部管理机构与人员的地位、作用、权责范围及相互关系。一、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是学校内部的一种...

《教育学》第3章 第2节 人的身心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教育学》第3章 第2节 人的身心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1.人的身心发展概述教育活动面对的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教育学对人发展的考察,主要考察的是个体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终止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有规律的积极变化。总的来讲,人的身心发...

《教育学》第2章 第1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2.社会制约教育的表现形式★★

《教育学》第2章 第1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2.社会制约教育的表现形式★★

2.社会制约教育的表现形式社会制约教育,主要表现在生产力、政治、人口、文化四个方面对教育的制约:...

《教育学》第7章 第5节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2.学习方式 ★★

《教育学》第7章 第5节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2.学习方式 ★★

2.学习方式 ★★一、学习方式的概念学习方式是一种学习者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二、基本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最为常见的是按学习进行的形式将其划分为接受学...

《教育学》第2章 第2节 教育的功能3.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学》第2章 第2节 教育的功能3.教育的社会功能★★

3.教育的社会功能(1)经济功能①提高劳动者素质:可以生产高的劳动能力;②促进经济增长:舒尔茨的人力资本论:他推算出美国从1929年到1957年的国民经济增长额中,约有33%是教育投资做出的贡献,从这...

《教育学》第4章 第1节 教育目的概述 3.教育目的的类型

《教育学》第4章 第1节 教育目的概述 3.教育目的的类型

3.教育目的的类型不同的教育目的反映着不同的价值观念。总结历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可将其分为两大派:“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一、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法国的...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案例讨论:结合案例分析如何保障教师的正当教育权?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案例讨论:结合案例分析如何保障教师的正当教育权?

案例讨论:结合案例分析如何保障教师的正当教育权?湖南省娄底市一中英语教师谭老师,因在课堂上制止学生下五子棋未果,学生和他发生肢体冲突,抢走老师手中的教鞭,对老师动起手。事后,见学生毫无诚意地道歉,老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