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3章 第1节 对人的科学认识 1.教育对象的科学定位 ★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1.教育对象的科学定位 ★

教育学有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是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二是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是我们每个学习教育学的人都应了解的重要问题,教育活动的对象是人,它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使人真正成为人,本节课要了解人的特性、人的本质,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之间的关系。

教育学对人的关注是从整体上的进行的,把人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教育学要整合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关于人的研究成果,构建对人的完整认识的基础,从而实现对“教育的对象——人”的科学认识。

一、人是教育的对象

人是教育的对象,人通过教育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发展,成为真正的人。

第一,人需要通过教育实现个体的完善。

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中,只有人是需要教育的生物,人是教育的对象。人与动物不同,动物可以在自然的环境中生存,凭借自己遗传素质实现个体的生存与种族的繁衍,而人类的个体却只能生存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在人类创造的有文化的环境中,人的先天缺陷就可以得到弥补,教育是帮助人类实现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必要手段。

第二,人需要通过教育传递和创造社会文明。

人类有语言和文字,实现人类智慧结晶保存的重要条件就是人必须接受教育,通过教育使人具备了发展文化、创造文化、传递文化的素质。

人类社会要进步,人类自身的生产要变得优化,社会物质生产要变得丰富,都离不开教育对人的培养。正是人通过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改善人类自身的蒙昧与野蛮状态,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更高一级的文明阶段,才能承担传播、创造人类文明的重任。

二、教育的对象是人

第一,教育对象是未成熟的人。

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动物界是不存在教育现象的。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的地方在于人在生理上有一个漫长的不成熟期。这个漫长的未成熟期,为个体提供了身心发展的充裕时间。在这个漫长的成熟期内,教育是个体成熟的必要条件之一。通过教育个体学习文化知识、生活技能,学习社会交往实现社会化。人类身心的成熟需要通过教育进行,通过教育人才能成长为人。

第二,教育的对象是有意识的人。

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教育活动的对象是有意识的人,而动物则只是出于本能。所谓动物的“教育”只能一直停留在第一信号系统的水平上,不可能进行个体之间的经验交流和传递,因而也就不可能通过“教育”使动物一代胜过一代。人类教育中无论是生产经验的传授,还是社会行为规范的教导,都不是产生于人的本能需要,而是人们意识到的社会需要,在明确意识的驱动下产生的有目的行为。因此,教育的对象不是出于本能的动物,而是有意识的人。

想一想:

对人的教育和对动物的训练有什么区别呢?对人的教育和对动物的训练,哪一个更加困难呢?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2.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2.教育的构成要素★★

2.教育的构成要素★★一般地说,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四个,即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1.教育者:教育者是指直接对求教者的素质发展起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兼职人员、兼职教...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3.全面发展的含义与实质 ★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3.全面发展的含义与实质 ★

3.全面发展的含义与实质 ★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含义就是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广泛、充分、统一和自由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

《教育学》第7章 第3节 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

《教育学》第7章 第3节 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

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心理准备阶段学习过程中的首要问题是引起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我要学习”的需要。(2)感知知识阶段书本知识是前人生活实践...

《教育学》第3章 第2节 人的身心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教育学》第3章 第2节 人的身心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1.人的身心发展概述教育活动面对的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教育学对人发展的考察,主要考察的是个体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终止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有规律的积极变化。总的来讲,人的身心发...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1节 对学生的科学认识 3.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1节 对学生的科学认识 3.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3.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一、历史上两种对立理论(1)教师中心论近代的教师中心论以赫尔巴特为代表。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中提出,学生的成长全依仗于教师对教学形式、阶段和方法的设计和定...

《教育学》第6章 第3节 课程评价3.学生评价

《教育学》第6章 第3节 课程评价3.学生评价

3.学生评价新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手段,而不仅仅依靠笔纸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将...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2.智育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2.智育

2.智育智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智育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国家的发展靠科技,科技的发展和使用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同时,智育也是...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2.教师职业的地位与作用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2.教师职业的地位与作用

2.教师职业的地位与作用一、教师职业的地位教师职业的地位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教师职业地位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根据知识在社会中的价值,即与人的生存之间的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根据...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