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2节 德育的过程及理性把握 案例讨论1:班级管理中的“手机问题”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案例讨论1:班级管理中的“手机问题”
情景故事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2节 德育的过程及理性把握 案例讨论1:班级管理中的“手机问题”“这周自习课上,有几个同学在玩手机。甚至在老师上课时,也能偶尔听到手机铃声。”“某某同学经常在自习课上玩手机游戏,不做作业,不学习。”“某某同学下课就拿出自己的手机炫耀,还经常用手机与网友聊天”。以上内容是马老师从学生的周记本中看到的。马老师马上意识到学生中存在的手机使用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课堂秩序和学习风气、班级风气了。果然,物理课一下课,老师就来“送礼”了——从课堂上“缴获”了肇事手机。手机很漂亮,估计要上千元。

马老师的做法

面对愈演愈烈的学生使用手机引发的问题,马老师心想:怎么办?把学生叫来批一顿,然后在班里下达禁用手机令?可是转念一想,对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做显然不妥,弄不好会引起学生对抗,这个年龄的孩子逆反心理强,更不能听之任之,必须找一个稳妥的办法处理。

于是,马老师召开了班委会,全面了解“手机事件”的来龙去脉,然后决定利用周二班会的时间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讨论手机问题,由班长主持。马老师事先把主题班会的内容通报给全班学生,让他们做好发言准备。

在自由发言过程中,学生们畅所欲言:“老师可以有手机,学生为什么不可以有手机?”“手机是我们的合法财产,老师无权没收。”“上课时,有的老师的手机也响,为什么不管?”“学生使用手机容易助长攀比心理,增加家长的负担。”“在课堂上应该严禁使用手机,老师也要遵守。”“我们周一到周五住校,有自己的手机可以方便与家长联系。”“学校有公共电话,完全可以用它与家长联系,有手机的同学大多是用来听音乐、玩游戏、发短信,甚至是上网聊天。”“有的同学在宿舍晚上熄灯后还玩手机听音乐,影响大家休息。”“有同学借用别人的手机长时间通话,也没什么要紧的事情。借给他吧,话费多;不借吧,得罪人,还不如不拿来。”“带手机来容易分神,还要时常担心丢失,增加精神负担。我们应该以学习为重,不应玩物丧志。”....

经过讨论,利弊已明。马老师因势利导,与大家共同约法三章:(1)家庭条件允许的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手机,但不应该攀比。其他学习用品和个人物品也是如此。急需与家长联系时提倡使用公共电话或者老师的手机。(2)不得在教室内使用手机,尤其是课堂上,否则由班主任代管,由家长领回手机。(3)在校园和宿舍内可以使用手机,但不能影响学习和他人休息,否则由班主任代管,由家长领回手机。

“最后我加一条:教师也不应该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否则要向全体同学道歉。这条由我向其他任课教师转达。你们看如何?”马老师补充道。

“好!”“Very Good!”学生一阵欢呼过后。马老师趁热打铁说:“那我们就把手机使用规则写下来贴在教室内,共同遵守,互相监督。”

下课后,那位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学生惭愧地来到办公室。马老师把手机递给他,说:“先前没制订手机规则,不知者无罪。不过,以后我们可要严格遵守我们共同的约定哟!”

从那以后,班里的手机再也没惹是生非过。

讨论:

(1)手机问题是班级管理中的“常见病”,往往是管也管了劝也劝了,但是还是屡禁不止。如果你是马老师你会怎么做呢?

(2)你觉得马老师的做法好在哪里?他是怎么把引导性和规约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6章 第2节 课程规范 3.教材

《教育学》第6章 第2节 课程规范 3.教材

3.教材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最主要的裁体,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包括了教师教学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教科书是最有代表性的教材,是学生获取系统知...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3.全面发展的含义与实质 ★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3.全面发展的含义与实质 ★

3.全面发展的含义与实质 ★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含义就是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广泛、充分、统一和自由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1.教师的概念、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1.教师的概念、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1.教师的概念、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一、教师的概念教师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教师:是指人的楷模(即人师)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至少具有局部优势的人(经师、技师、艺师)。作为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教师,属于...

《教育学》第5章 第3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动向

《教育学》第5章 第3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动向

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动向教材上介绍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2019年2月我国新颁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其制定的...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3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3.学生的非智力差异与教育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3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3.学生的非智力差异与教育

3.学生的非智力差异与教育所谓非智力因素就是指动机、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呈复杂状态,通常表现为方向、性质、强度等方面的差别。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重要...

《教育学》第6章 第3节 课程评价1.课程评价概述

《教育学》第6章 第3节 课程评价1.课程评价概述

1.课程评价概述一、什么是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概念,可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狭义地说,课程评价是根据一定的课程价值观或课程目标,运用一定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分析、整理,对课程方案、课...

《教育学》第6章 第3节 课程评价3.学生评价

《教育学》第6章 第3节 课程评价3.学生评价

3.学生评价新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手段,而不仅仅依靠笔纸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将...

《教育学》第9章 第3节 班主任 1.班主任及其任务

《教育学》第9章 第3节 班主任 1.班主任及其任务

1.班主任及其任务一、何谓班主任在我国学制的框架内,中小学每一个年级的学生是按照一定数额平均分配到“班级”来进行教学和管理的。因此,“班级”成为分担学校教育职能的一个基本职能机构。“班”既是教学的组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