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2节 德育的过程及理性把握3.德育过程应有的理性把握★★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3.德育过程应有的理性把握★★

一、德育过程不等同于品德形成过程

从目的意义上讲,德育过程是要促进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却不能说德育过程完全等同于品德形成过程。这是因为,德育过程是教育工作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则是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只反映受教育者自身内在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

简单地说,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教师有教的行为不等于学生能够必然的获得发展。

二、德育过程的操作特性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2节 德育的过程及理性把握3.德育过程应有的理性把握★★

1.德性之教是心灵交往之教

心灵交往,即指人和人的那种情对情、心对心的交流、沟通和交往。作为培养品德的德育,只有注重与学生的心灵交往,才能了解、熟悉、走进受教者的心灵,使自身的教育工作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走进学生精神世界。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心灵交往会建立起师生间的互应互动的心理联系,这种联系意味着双方在心理上对各自的容纳性,以及可能进行交流、沟通、交往的意愿。这种联系一经生成,会为德之教化目标的实现带来极大的可能性。这种联系越紧密,德育有效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联系中断,就意味着各自关上了心理的大门,交流、交往和沟通的意愿消失。无数的事实所证明,没有心灵交往的德育,相互之间就不可能有实际的精神交往,只能是一种死的教育。

2.德性之教是促进“内生”之教

德性虽然可教,但是归根结底还要靠个体内在心性活动才能取得效果。没有主动地思考和内化,社会规范价值系统就不会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更不会“内化”为自身的德性。

德育过程要注意引发受教者的内在活动来促进德性的生成和生长。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给予全面分析、全面关注,不断解决它们相互之间出现的不和谐问题,促进德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要重视引发学生内在的比较、判断。如果说,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是关系到外在影响能不能被内化的根本的话,那么,人的内在比较判断等活动,就成为外在影响所含有的价值问题能不能被接纳的关键。

3.德性之教是引发感悟之教

在中国的文化中,德,就是得,指人在按一定生活意义或规范行动时内心有所得。这说明德的生成与人的行动是密切相关的,没有行动,就不会有内得。行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有所行动,才会有所感触,有感触,才会有所领悟

感悟是学校德育有效开展不可忽视的。对于未经过感悟的事物,人通常是不轻易接纳或拒绝的。一个人经过感悟在内心确立起来的东西,往往是比较牢固的,不会轻易改变。 

有效的德育要善于引发感悟。一是感悟需要加以引导。二是感悟过程实质是人整理自我心灵秩序的过程,引导感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自我把握自己的能力。三是有利于师生平等互动,共同成为道德的学习者。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2节 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4.青年初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2节 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4.青年初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4.青年初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青年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青年初期(16、17-18、19岁),相当于高中学习阶段;青年中期(19、20-22、23岁),相当于大学阶段,青年后期(24、25-30岁),...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3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1.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3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1.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

1.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个别差异是指学生个体之间身心发展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差别。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中间普遍存在着身心各方面的差异性,这是因材施教的条件和依据。让我们...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4.教育本质到底是什么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4.教育本质到底是什么

4.教育本质到底是什么我国从1978年开展教育本质大讨论至今,对教育本质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认识。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说的主要依据是马克思主义上层建筑与经...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3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2.学生的智力差异与教育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3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2.学生的智力差异与教育

2.学生的智力差异与教育一般认为,良好的先天遗传是智力超常儿童形成的前提,但后天优良的环境和方法适当的教育是开发智力潜力并保持智力超常的重要条件。智力超常儿童通常都表现出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动脑好问、...

《教育学》第6章 第2节 课程规范 2.课程标准 ★

《教育学》第6章 第2节 课程规范 2.课程标准 ★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某一学科或学习领域的课程纲领性文件,它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国家对相应课程的基...

《教育学》第7章 第2节 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的概念和特点

《教育学》第7章 第2节 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的概念和特点

1.教学内容的概念和特点一、理解教学内容的概念“教学内容”这一概念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共同作用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和行为习惯...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6.教育科学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6.教育科学

6. 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门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主要由五大类构成。...

《教育学》第4章 第3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1.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

《教育学》第4章 第3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1.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

1.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伴随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对教育的不断探索,提出过一系列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其中包括: 1957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