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2节 德育的过程及理性把握3.德育过程应有的理性把握★★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3.德育过程应有的理性把握★★

一、德育过程不等同于品德形成过程

从目的意义上讲,德育过程是要促进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却不能说德育过程完全等同于品德形成过程。这是因为,德育过程是教育工作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则是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只反映受教育者自身内在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

简单地说,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教师有教的行为不等于学生能够必然的获得发展。

二、德育过程的操作特性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2节 德育的过程及理性把握3.德育过程应有的理性把握★★

1.德性之教是心灵交往之教

心灵交往,即指人和人的那种情对情、心对心的交流、沟通和交往。作为培养品德的德育,只有注重与学生的心灵交往,才能了解、熟悉、走进受教者的心灵,使自身的教育工作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走进学生精神世界。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心灵交往会建立起师生间的互应互动的心理联系,这种联系意味着双方在心理上对各自的容纳性,以及可能进行交流、沟通、交往的意愿。这种联系一经生成,会为德之教化目标的实现带来极大的可能性。这种联系越紧密,德育有效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联系中断,就意味着各自关上了心理的大门,交流、交往和沟通的意愿消失。无数的事实所证明,没有心灵交往的德育,相互之间就不可能有实际的精神交往,只能是一种死的教育。

2.德性之教是促进“内生”之教

德性虽然可教,但是归根结底还要靠个体内在心性活动才能取得效果。没有主动地思考和内化,社会规范价值系统就不会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更不会“内化”为自身的德性。

德育过程要注意引发受教者的内在活动来促进德性的生成和生长。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给予全面分析、全面关注,不断解决它们相互之间出现的不和谐问题,促进德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要重视引发学生内在的比较、判断。如果说,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是关系到外在影响能不能被内化的根本的话,那么,人的内在比较判断等活动,就成为外在影响所含有的价值问题能不能被接纳的关键。

3.德性之教是引发感悟之教

在中国的文化中,德,就是得,指人在按一定生活意义或规范行动时内心有所得。这说明德的生成与人的行动是密切相关的,没有行动,就不会有内得。行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有所行动,才会有所感触,有感触,才会有所领悟

感悟是学校德育有效开展不可忽视的。对于未经过感悟的事物,人通常是不轻易接纳或拒绝的。一个人经过感悟在内心确立起来的东西,往往是比较牢固的,不会轻易改变。 

有效的德育要善于引发感悟。一是感悟需要加以引导。二是感悟过程实质是人整理自我心灵秩序的过程,引导感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自我把握自己的能力。三是有利于师生平等互动,共同成为道德的学习者。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渊源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渊源

1.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渊源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之上的。要全面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就必须首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人的全面和...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2节 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2.童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2节 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2.童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2.童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童年期是指从6、7岁到11、12岁的人生阶段,对应我国的学校教育系统,这一阶段应该是小学教育,童年期被称作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一、童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生理发育方面看,童...

《教育学》第2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学前听我说

《教育学》第2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学前听我说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能够:认知目标1.理解教育的社会制约性,能说出社会制约教育表现在哪些方面?2.结合现实,能理解并能对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内容进行评价;3.能列举出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情...

《教育学》第2章 第2节 教育的功能1.教育功能概述

《教育学》第2章 第2节 教育的功能1.教育功能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概念教育功能是作为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和能力。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的结果和作用。从宏观层面来看,教育作为社会结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教育学》第4章 第1节 教育目的概述 3.教育目的的类型

《教育学》第4章 第1节 教育目的概述 3.教育目的的类型

3.教育目的的类型不同的教育目的反映着不同的价值观念。总结历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可将其分为两大派:“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一、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法国的...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2节 德育的过程及理性把握 案例讨论2:五元钱引发的“德育”思考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2节 德育的过程及理性把握 案例讨论2:五元钱引发的“德育”思考

案例讨论2:五元钱引发的“德育”思考情景故事学生宋某捡到了五元钱,不想上交,想买食品与同学分享,他还振振有词地说,同学们上交的钱很少能找到失主,说不定最后让老师花掉了。班主任李老师找他谈这个问题。宋某...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2.教师职业的地位与作用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2.教师职业的地位与作用

2.教师职业的地位与作用一、教师职业的地位教师职业的地位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教师职业地位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根据知识在社会中的价值,即与人的生存之间的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根据...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学前听我说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学前听我说

亲爱的同学,您好!我们都知道,教育是推动人类进步,最重要的事业!要把教育办好,要激发和培养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要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建设和谐校园,要把学校教育办出高质量、高水准,这些都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