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2节 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2.童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2.童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童年期是指从6、7岁到11、12岁的人生阶段,对应我国的学校教育系统,这一阶段应该是小学教育,童年期被称作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

一、童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

生理发育方面看,童年期孩子在发展速度上表现为相对平稳。童年期学生的身体发育相对稳定和平衡。身高、体重、肌肉的强度和耐力以及体内的各个生理器官的发展平稳,体质向逐渐增强的方向发展。学生的大脑发育基本成熟,随着大脑皮层的发育,儿童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趋于平衡,同时也加强了儿童心理的稳定性。

认知方面看,童年期学生的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不断发展。在学习来源上,小学生也逐渐由实物为主向以表象为主转变,思维方式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过度到抽象逻辑思维。小学生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道德认知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开始逐渐学会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去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评价,但是这种评价往往带着很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而且道德认知和其道德行为也不能完全保持一致。

情感方面,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逐渐变得丰富起来。能引发他们情感的不再局限于自身的需要满足,别人的遭遇、感受,书中的情节和人物的命运等都能引发小学生丰富的情感活动。他们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尤其对教师的评价十分敏感,教师的不同评价能直接引发学生或快乐,或痛苦的情感体验。童年期学生的意志力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学习活动的目的性、持久性和复杂性客观上要求学生为完成任务而付出意志努力。

二、童年期学生的教育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2节 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2.童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3章 第2节 人的身心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教育学》第3章 第2节 人的身心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1.人的身心发展概述教育活动面对的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教育学对人发展的考察,主要考察的是个体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终止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有规律的积极变化。总的来讲,人的身心发...

《教育学》第2章 第2节 教育的功能3.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学》第2章 第2节 教育的功能3.教育的社会功能★★

3.教育的社会功能(1)经济功能①提高劳动者素质:可以生产高的劳动能力;②促进经济增长:舒尔茨的人力资本论:他推算出美国从1929年到1957年的国民经济增长额中,约有33%是教育投资做出的贡献,从这...

《教育学》第5章 第3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1.我国现代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教育学》第5章 第3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1.我国现代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1.我国现代学制的形成与发展一、我国现代学制我国的现代学制肇始于清朝末年,也就是清政府在1902年颁布但并未实施“壬寅学制”和1904年颁布且在全国实施的“癸卯学制”。这两个学制的颁布,尤其是后者的实...

《教育学》第4章 第1节 教育目的概述 4.教育目的的功能★

《教育学》第4章 第1节 教育目的概述 4.教育目的的功能★

4.教育目的的功能★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使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一、定向功能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它支配和指导着整个教育过程,对统一教育思想,指明办学方向,统一教育活动...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2节 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1.文化管理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2节 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1.文化管理

1.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教学、人事、财务管理是学校管理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理性的学校管理者,必然会把文化、课程、教学、人事和财务放在学校管理的重要位置,这是学校管理要做的根本性工作。一、学校...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8.教育学的价值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8.教育学的价值

8. 教育学的价值1.对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进入20世纪后半叶,教育改革每十年一个周期。教育的发展伴随着改革,改革成为教育发展的推动力。于是,改革什么、如何改革以及改革的效果如何等问题构成了教育学的研究...

《教育学》第5章 第3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动向

《教育学》第5章 第3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动向

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动向教材上介绍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2019年2月我国新颁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其制定的...

《教育学》第4章 第1节 教育目的概述 2.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

《教育学》第4章 第1节 教育目的概述 2.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

2.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教育目的的提出和确立,反映着一定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社会关系条件以及人的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与规律。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是由体力,智力,劳动经验和技术熟练程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