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2节 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2.童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2.童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童年期是指从6、7岁到11、12岁的人生阶段,对应我国的学校教育系统,这一阶段应该是小学教育,童年期被称作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

一、童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

生理发育方面看,童年期孩子在发展速度上表现为相对平稳。童年期学生的身体发育相对稳定和平衡。身高、体重、肌肉的强度和耐力以及体内的各个生理器官的发展平稳,体质向逐渐增强的方向发展。学生的大脑发育基本成熟,随着大脑皮层的发育,儿童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趋于平衡,同时也加强了儿童心理的稳定性。

认知方面看,童年期学生的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不断发展。在学习来源上,小学生也逐渐由实物为主向以表象为主转变,思维方式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过度到抽象逻辑思维。小学生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道德认知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开始逐渐学会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去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评价,但是这种评价往往带着很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而且道德认知和其道德行为也不能完全保持一致。

情感方面,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逐渐变得丰富起来。能引发他们情感的不再局限于自身的需要满足,别人的遭遇、感受,书中的情节和人物的命运等都能引发小学生丰富的情感活动。他们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尤其对教师的评价十分敏感,教师的不同评价能直接引发学生或快乐,或痛苦的情感体验。童年期学生的意志力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学习活动的目的性、持久性和复杂性客观上要求学生为完成任务而付出意志努力。

二、童年期学生的教育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2节 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2.童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7章 教学 学前了解

《教育学》第7章 教学 学前了解

学前了解在我们开始学习第七章“教学”这章内容之前,我先介绍一个人给大家认识,她就是于漪!她是谁?她的名字和语文和教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她获得了来自政府和业界所有荣誉,她赢得了同行和学生的一致尊敬。第七...

《教育学》第9章 第3节 班主任 3.班级管理的任务和方法

《教育学》第9章 第3节 班主任 3.班级管理的任务和方法

3.班级管理的任务和方法班级管理的任务和方法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普遍性表现为,都是为了保证班级的正常秩序,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保证学校培养目标和教育目的的实现,都以学校生活和学生的特点为依据,...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学前听我说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学前听我说

亲爱的同学,您好!我们都知道,教育是推动人类进步,最重要的事业!要把教育办好,要激发和培养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要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建设和谐校园,要把学校教育办出高质量、高水准,这些都有...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2节 德育的过程及理性把握 案例讨论1:班级管理中的“手机问题”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2节 德育的过程及理性把握 案例讨论1:班级管理中的“手机问题”

案例讨论1:班级管理中的“手机问题”情景故事“这周自习课上,有几个同学在玩手机。甚至在老师上课时,也能偶尔听到手机铃声。”“某某同学经常在自习课上玩手机游戏,不做作业,不学习。”“某某同学下课就拿出自...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4.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教育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4.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教育

4.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教育一、全面教育的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个人全面发展同教育联系起来,创造了全面教育思想。马克思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看作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列宁也强调要“教育、训练和...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5.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5.教育学的定义★★★

5.教育学的定义★★★从语源上看,教育学(Pedagogy)一词是从希腊语教仆(Pedagogue)派生出来的。教仆在古希腊是陪送年幼奴隶主子弟上学的仆人,因此,教育学的涵义与如何照顾儿童有关。现在,...

《教育学》第3章 第2节 人的身心发展 2.人的身心发展理论 ★

《教育学》第3章 第2节 人的身心发展 2.人的身心发展理论 ★

2.人的身心发展理论 ★一、认知发展理论所谓的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识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改变的历程。从心理学的发展来看,不同的心...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1节 德育及其目标和内容2.德育目标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1节 德育及其目标和内容2.德育目标

2.德育目标一、德育目标的内涵德育目标,即品德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个国家(或学校)对学生品德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就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德育目标总是带有综合性。但在德育实践中,...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