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1节 德育及其目标和内容1.德育的概念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1.德育的概念

一、为什么要研究德育

因为德性是做人的根本!学校良好的教育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要造就人良好的德性。因此,培养良好的德性是教育对人性发展的一个根本所在。教育学作为一门培养人的学问,必然要研究学校的德育问题。

二、什么是德育

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指称整体教育中对人德性予以影响教化的概念,它是以人生活意义及规范的内在建构和外在体现为根本旨要,对人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1节 德育及其目标和内容1.德育的概念

德育的本质在育德,讲究德性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生活特性。所谓,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品德、德性或品性等,是指人在立身处事规则和为人做人意义方面的内在生成及自我言行上持久稳定的操守。

学前热身:

回忆一下我们前测的题目1,现在你明白学校德育为什么不只是道德教育了吗?

在现实生活中,品德综合地反映或体现一个人的人生观、生活态度、道德观念、世界观和社会观等,是决定一个人在态度、言行等方面如何为人做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所在。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独特的功能和任务,具有不可替代性,又有与整体教育(即各育)的不可分离性。因为通常情况下,德育工作更多地不是自身独立地展开,而是要通过学校整体教学和教育活动,蕴含和体现在整体的教学和教育活动之中。

学前热身:

回忆一下我们前测的题目2,结合实践讨论一下为什么德育工作要蕴含和体现在整体的教学和教育活动之中?

三、学校德育的意义

1.学校德育的社会意义

学校德育是关系到青少年一代道德成长、精神追求和人生发展走向的根本所在,加强学校德育,不仅是为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品德良好的社会公民,更重要的是使青少年在未来国家建设和生活中富有巨大的精神动力。 

2.学校德育对受教育者成长的意义

中小学是培养青少年的主要场所,加强学校德育也是青少年学生人格品性健康发展的需要。青少年不仅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而且也是人之为人的性情和情操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成熟与单纯同在,理智性与盲目性具有,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交替表现,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各种发展的可能性。要使青少年品德和个性心理素质获得良好的发展,学校就要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3.德育对整体教育的意义

德育与各育的互含和互为性决定了德育对整体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学生健全发展所必须,而且也是其它各育得以顺利实施并获得良好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学校的德育不仅能促进学生的道德文明,也会使学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培养和激发,进而焕发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保证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任务的完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德育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7章 第6节 教学组织形式2.教学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

《教育学》第7章 第6节 教学组织形式2.教学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

2.教学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学生作业轮流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3.教育的形态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3.教育的形态

3.教育的形态教育形态指教育的客观存在形式和表现状态。依据教育活动的规范程度、存在形式和存在范围等,可将教育形态分为以下几种:一、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正规教育是指由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学校)所提供...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2节 德育的过程及理性把握1.德育过程的多样性★★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2节 德育的过程及理性把握1.德育过程的多样性★★

1.德育过程的多样性★★德育过程即品德教育具体确定与实施展开的过程。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都离不开相应的工作过程。在教育实践中,德育过程具有各不相同的表现样态,需要在实践中予以一定的区分和把握。独...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4节 学校管理的方法1.学校管理的方法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4节 学校管理的方法1.学校管理的方法

1.学校管理的方法学校管理方法是学校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所采用的各种手段、措施和途径。学校管理方法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从一般意义上对学校管理活动进行整体分析,学校...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2.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2.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

2.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一、工场手工业分工与人的片面发展(1)个人片面发展的历程考察人的发展是个社会历史过程,人的发展走过“原始的丰富”,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就开始了片面发展的历程。三次社会...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5. 劳动教育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5. 劳动教育

5. 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向学生传授劳动知识和技能,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和良好劳动习惯的教育活动。重视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原理的重要内...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1节 学校管理概述 3.学校管理的功能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1节 学校管理概述 3.学校管理的功能

3.学校管理的功能我国学校管理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1节 对学生的科学认识 3.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1节 对学生的科学认识 3.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3.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一、历史上两种对立理论(1)教师中心论近代的教师中心论以赫尔巴特为代表。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中提出,学生的成长全依仗于教师对教学形式、阶段和方法的设计和定...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