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4.教育本质到底是什么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4.教育本质到底是什么

我国从1978年开展教育本质大讨论至今,对教育本质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认识。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说的主要依据是马克思主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作用的原理,即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社会结构、阶级关系以及政治、法律、道德观点等上层建筑的内容,归根结底是由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的。根据这个原理,教育不属于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而是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

第二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生产力,代表人物是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

于光远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培养人,培养人的过程是通过教育者的劳动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品德、性格,经过这个转化,人就成为生产力的一个要素,而教育也就成为直接的生产力。

第三种观点认为,教育具有双重属性。

所谓双重属性,是指教育既有生产力的性质,也有上层建筑的性质。教育中的自然科学知识,教育的条件设施,教育研究中的科技成果、科学技术以及教育的产品——人,都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的性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以及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内容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种观点认为,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根据逻辑学关于下定义的原理,被下的定义等于属加种差。教育的属是活动,同人类社会中的社会生产、社会政治、科学研究和军事防卫一样是社会活动形式之一。教育与其它社会活动的种类差别是人的培养。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如果失去了这一质的规定性,那就不能称之为教育了。换言之,教育因培养人而有别于社会上的其他活动成其为教育,这就是教育的本质。

想一想:

请问,本课程主讲赞成上述哪种观点?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1.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概念在西方,各国教育家对“教育”一词有不同的解说。如:苏格拉底认为:教育是使人得到改进。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就是形成人的理性,从而使人的天性、习惯和理性协调统一。捷克教育...

《教育学》第3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学前听我说

《教育学》第3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学前听我说

教育与人的发展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本章共有两节,分别是“对人的科学认识”和“人的身心发展”。在学习本章的时候,请结合日常中各种教育现象,仔细体会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微妙关系,并且学会运用本章的基本...

《教育学》第7章 第6节 教学组织形式3.教学的辅助形式——现场教学

《教育学》第7章 第6节 教学组织形式3.教学的辅助形式——现场教学

3.教学的辅助形式——现场教学学校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让学生通过自然或社会实践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验证或运用理论知识,借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陶冶品德。这种在自然和社...

《教育学》第4章 教育目的 学前听我说

《教育学》第4章 教育目的 学前听我说

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进入第四章 “教育目的”的学习。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之上的,那么,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内含和实质是什么呢?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精神...

《教育学》第3章 第1节 对人的科学认识 1.教育对象的科学定位 ★

《教育学》第3章 第1节 对人的科学认识 1.教育对象的科学定位 ★

1.教育对象的科学定位 ★教育学有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是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二是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是我们每个学习教育学的人都应了解的重要问题,教育活动的对象是人,它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2节 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4.青年初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2节 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4.青年初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4.青年初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青年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青年初期(16、17-18、19岁),相当于高中学习阶段;青年中期(19、20-22、23岁),相当于大学阶段,青年后期(24、25-30岁),...

《教育学》第6章 第3节 课程评价2.教师评价★★

《教育学》第6章 第3节 课程评价2.教师评价★★

2.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就是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师的工作任务,运用恰当的评价理论和方法手段对教师个体的工作进行价值判断。教师评价包括发展性教师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1)发展性教师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强调...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2节 德育的过程及理性把握3.德育过程应有的理性把握★★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2节 德育的过程及理性把握3.德育过程应有的理性把握★★

3.德育过程应有的理性把握★★一、德育过程不等同于品德形成过程从目的意义上讲,德育过程是要促进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却不能说德育过程完全等同于品德形成过程。这是因为,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