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3章 第2节 人的身心发展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

一、因素划分观点概述

1.单因素论:主要包括遗传决定论、环境界定论。

遗传决定论也称为生物因素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过程是遗传因素自我展开的过程,人的机体构造、系统机制、能力性格等都是由遗传决定的。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高尔顿。先天的智力优异者并不一定保证杰出的发展和成就。所以,我们要反对过度夸大遗传作用的“遗传决定论”,正确地认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及其限度。

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机体构造、系统机制、能力性格的差异都是由环境决定的。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是典型的代表者。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环境决定论比遗传决定论有进步之处,它注重儿童生长的环境,注重后天的教养内容和教育方法对儿童成长的作用。但它把环境的作用绝对化,也是片面的。所以,我们要反对过度夸大环境作用的“环境决定论”,正确地认识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及其限度。

2.双因素论

双因素论认为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够互相替代。双因素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受环境和遗传二因素共同影响的“合并原则”,认为遗传环境不可分。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斯提出人的身心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现代的科学心理学家,认为遗传决定智力的基本架构,后天环境影响智力的发展水平。

3.多因素论

多因素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受到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个体内在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单纯强调某一方面的因素都是错误的。代表性的观点有二:一是以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为代表,认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三,即遗传、环境、学校教育,认为遗传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环境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而学校教育则起主导作用另一代表性观点是叶澜教授,她提出了二层次三因素论,认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两个层次,即可能性因素和现实性因素,其中可能性因素是个体自身条件中的先天因素、后天因素,和环境条件;现实性因素则是活动。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发挥的作用

影响人身心发展有三个因素,即遗传、环境和活动。

1.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和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所谓生理成熟指的是个体受遗传素质的生理机能和构造的变化在一般的年龄阶段所达到的一般程度。

(3)遗传素质对不同机能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同,随着机能的复杂度增大而呈递减的趋势。

(4)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的大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地发展,遗传的作用日益减弱。

(5)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6)遗传素质对人发展影响的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是个体发展的资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限制。

(2)环境对人的影响既取决于环境自身,也取决于个体的意识发展水平。环境在性质上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范围上有大环境和小环境,在实施的载体上有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的环境成分影响人的发展的不同方面,也体现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

(3)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最终取决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于教育者来说,既要看到环境对人的限制,更要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当年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曾经三次搬家,但是如果孟子本人不积极努力,再好的环境也是徒劳的,环境对人的影响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密切相关。

《教育学》第3章 第2节 人的身心发展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

3.活动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第二,活动是个体各种潜能和需要展开、生成的动力。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内化和外化相统一的过程。

第三,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机制,体现着人的能动性。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7章 第6节 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的基本形式——班级授课制

《教育学》第7章 第6节 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的基本形式——班级授课制

1.教学的基本形式——班级授课制一、班级授课制的定义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我国学校教...

《教育学》第7章 第1节 教学概述3.教学任务★

《教育学》第7章 第1节 教学概述3.教学任务★

3.教学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公民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整个教学任务的基础。(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3节 学校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3节 学校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

1.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 一、引导学生自主的原则 1.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结合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是指德育中教育者既要尊...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1节 对学生的科学认识 2.学生的法律权利与义务 ★★★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1节 对学生的科学认识 2.学生的法律权利与义务 ★★★

2.学生的法律权利与义务 ★★★联合国1989年通过的世界上第一个肯定儿童权利的法律文件《儿童权利公约》旨在确立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保护儿童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公约规定“缔约国应采取一切适当的措施...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8.教育学的价值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8.教育学的价值

8. 教育学的价值1.对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进入20世纪后半叶,教育改革每十年一个周期。教育的发展伴随着改革,改革成为教育发展的推动力。于是,改革什么、如何改革以及改革的效果如何等问题构成了教育学的研究...

《教育学》第2章 第2节 教育的功能2.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学》第2章 第2节 教育的功能2.教育的个体功能

2.教育的个体功能(1)个体发展功能所谓个体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人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教育之所以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主要源于教育具有促进个体身心发展、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的功能。(2)个体...

《教育学》第6章 第1节 课程概述3.课程结构

《教育学》第6章 第1节 课程概述3.课程结构

3.课程结构课程结构就是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各组成部分是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年级课程门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或选用历...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1节 德育及其目标和内容1.德育的概念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1节 德育及其目标和内容1.德育的概念

1.德育的概念一、为什么要研究德育因为德性是做人的根本!学校良好的教育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要造就人良好的德性。因此,培养良好的德性是教育对人性发展的一个根本所在。教育学作为一门培养人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