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3章 第2节 人的身心发展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

一、因素划分观点概述

1.单因素论:主要包括遗传决定论、环境界定论。

遗传决定论也称为生物因素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过程是遗传因素自我展开的过程,人的机体构造、系统机制、能力性格等都是由遗传决定的。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高尔顿。先天的智力优异者并不一定保证杰出的发展和成就。所以,我们要反对过度夸大遗传作用的“遗传决定论”,正确地认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及其限度。

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机体构造、系统机制、能力性格的差异都是由环境决定的。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是典型的代表者。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环境决定论比遗传决定论有进步之处,它注重儿童生长的环境,注重后天的教养内容和教育方法对儿童成长的作用。但它把环境的作用绝对化,也是片面的。所以,我们要反对过度夸大环境作用的“环境决定论”,正确地认识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及其限度。

2.双因素论

双因素论认为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够互相替代。双因素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受环境和遗传二因素共同影响的“合并原则”,认为遗传环境不可分。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斯提出人的身心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现代的科学心理学家,认为遗传决定智力的基本架构,后天环境影响智力的发展水平。

3.多因素论

多因素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受到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个体内在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单纯强调某一方面的因素都是错误的。代表性的观点有二:一是以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为代表,认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三,即遗传、环境、学校教育,认为遗传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环境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而学校教育则起主导作用另一代表性观点是叶澜教授,她提出了二层次三因素论,认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两个层次,即可能性因素和现实性因素,其中可能性因素是个体自身条件中的先天因素、后天因素,和环境条件;现实性因素则是活动。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发挥的作用

影响人身心发展有三个因素,即遗传、环境和活动。

1.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和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所谓生理成熟指的是个体受遗传素质的生理机能和构造的变化在一般的年龄阶段所达到的一般程度。

(3)遗传素质对不同机能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同,随着机能的复杂度增大而呈递减的趋势。

(4)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的大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地发展,遗传的作用日益减弱。

(5)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6)遗传素质对人发展影响的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是个体发展的资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限制。

(2)环境对人的影响既取决于环境自身,也取决于个体的意识发展水平。环境在性质上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范围上有大环境和小环境,在实施的载体上有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的环境成分影响人的发展的不同方面,也体现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

(3)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最终取决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于教育者来说,既要看到环境对人的限制,更要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当年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曾经三次搬家,但是如果孟子本人不积极努力,再好的环境也是徒劳的,环境对人的影响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密切相关。

《教育学》第3章 第2节 人的身心发展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

3.活动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第二,活动是个体各种潜能和需要展开、生成的动力。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内化和外化相统一的过程。

第三,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机制,体现着人的能动性。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2章 第2节 教育的功能2.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学》第2章 第2节 教育的功能2.教育的个体功能

2.教育的个体功能(1)个体发展功能所谓个体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人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教育之所以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主要源于教育具有促进个体身心发展、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的功能。(2)个体...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3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1.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3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1.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

1.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个别差异是指学生个体之间身心发展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差别。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中间普遍存在着身心各方面的差异性,这是因材施教的条件和依据。让我们...

《教育学》第4章 第1节 教育目的概述 3.教育目的的类型

《教育学》第4章 第1节 教育目的概述 3.教育目的的类型

3.教育目的的类型不同的教育目的反映着不同的价值观念。总结历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可将其分为两大派:“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一、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法国的...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6. 五育的关系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6. 五育的关系

6. 五育的关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各育紧密相联,既不能或缺,也不能相互代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教育学》第6章 第1节 课程概述2.课程类型 ★★

《教育学》第6章 第1节 课程概述2.课程类型 ★★

2.课程类型 ★★(1)依据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是根据学校教育任务和学生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出最基本的原理、知识,组成各种不同学科,彼此分立地安...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4.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4.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

4.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一、教师的权利教师作为社会成员,除了享有一般公民的权利外,作为以教育为专门工作的人,还拥有特殊的社会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3节 学习管理的原则 1.学校管理原则的提出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3节 学习管理的原则 1.学校管理原则的提出

1.学校管理原则的提出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人员为有效地开展一系列管理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在:第一,来源于学校管理规律。第二,来源于学校教育实践与管理实践的变革。第三,来源于国...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3.全面发展的含义与实质 ★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3.全面发展的含义与实质 ★

3.全面发展的含义与实质 ★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含义就是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广泛、充分、统一和自由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