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4章 第3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2.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2.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

我国的教育目的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具体提法有一定差别,但精神实质却是一致的,有四个方面是没有变化的:

一、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教育目的的方向性是教育性质的根本体现。阶级社会的教育从来都具有阶级性,教育的阶级性首先反映在教育目的上。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不仅要德才兼备,而且立场正确,信念坚定,是有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新一代。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性要求,反映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特色。

二、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

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劳动者。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面发展首要的是智力和体力的广泛、充分、统一、自由的发展。只有智力和体力的广泛而充分的统一发展,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新型劳动者。

社会主义的新型劳动者的素质构成,除德、智、体等基本要素之外,也包括美和劳动要素的发展。我国教育方针在人才规格上一直提倡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正是体现了社会对人的素质构成的基本要求。

三、坚持为社会培养“劳动者”

长期以来人们对劳动者这一概念的含义认识并不统一,导致人们对教育目的的理解不同。因此,正确理解劳动者这一概念是正确理解教育目的的前提。我们教育所培养的劳动者,应当是社会主义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是普通劳动者。这些劳动者尽管有分工的不同,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异,但没有阶级和地位的差别,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且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具有为国家昌盛和人民幸福、安康而不懈努力的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这些就是教育目的中对劳动者的统一要求。

四、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途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培养人的基本途径。马克思从改造现代社会,改造社会生产和改造人等三个方面深刻的阐明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伟大意义。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生产和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培养人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通过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劳动者为社会生产提供人才和科技上的保障。同时现代化的社会生产又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实践基础。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还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首先保障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其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再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发展,增强学生体质。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生产所必需的,也是培养人所必需的。正由于此,我国才一直把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教育目的的重要构成。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3.教育的形态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3.教育的形态

3.教育的形态教育形态指教育的客观存在形式和表现状态。依据教育活动的规范程度、存在形式和存在范围等,可将教育形态分为以下几种:一、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正规教育是指由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学校)所提供...

《教育学》第6章 第1节 课程概述3.课程结构

《教育学》第6章 第1节 课程概述3.课程结构

3.课程结构课程结构就是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各组成部分是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年级课程门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或选用历...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2.智育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2.智育

2.智育智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智育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国家的发展靠科技,科技的发展和使用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同时,智育也是...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渊源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渊源

1.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渊源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之上的。要全面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就必须首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人的全面和...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3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1.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3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1.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

1.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个别差异是指学生个体之间身心发展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差别。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中间普遍存在着身心各方面的差异性,这是因材施教的条件和依据。让我们...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3节 学习管理的原则 1.学校管理原则的提出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3节 学习管理的原则 1.学校管理原则的提出

1.学校管理原则的提出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人员为有效地开展一系列管理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在:第一,来源于学校管理规律。第二,来源于学校教育实践与管理实践的变革。第三,来源于国...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5. 劳动教育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5. 劳动教育

5. 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向学生传授劳动知识和技能,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和良好劳动习惯的教育活动。重视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原理的重要内...

《教育学》第4章 第1节 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定义 ★★

《教育学》第4章 第1节 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定义 ★★

1.教育目的的定义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人的全部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就是目的性。这是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教育作为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也具有目的性。从教育的产生看,人类在共同的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