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4章 第3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3.贯彻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3.贯彻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

一、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

教育思想是人们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任何教育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支配下进行的。教育思想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对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解程度和实施方向。因此,端正教育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正确实施的首要前提。

在我国,长期以来许多中小学盲目的把追求升学率作为中小学办学的唯一目标。这不仅违背了教育的根本目的,违反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年轻一代身心的健康发展,危机整个一代人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这对教育事业所造成的危害是无法估计的。

解决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就要求学校必须真正端正办学的指导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从单纯的升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

《教育学》第4章 第3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3.贯彻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
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实现该时期的基本路线和基本任务,对教育工作所提出的总的指导方针。它不仅规定了教育性质、教育方向,还规定了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前提,要把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全面的贯彻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并要时刻把握教育方针的要求,任何偏离或背离教育方针的行为都应该及时遏制。

三、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并逐步付诸实施。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特色。”并深刻论述了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的重大意义。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进一步被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针对新时代所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新任务,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发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进入新阶段。那么,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呢?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而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素质教育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自主性得以体现,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素质教育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教育学》第4章 第3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3.贯彻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3章 第2节 人的身心发展 2.人的身心发展理论 ★

《教育学》第3章 第2节 人的身心发展 2.人的身心发展理论 ★

2.人的身心发展理论 ★一、认知发展理论所谓的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识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改变的历程。从心理学的发展来看,不同的心...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2节 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2.童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2节 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2.童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2.童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童年期是指从6、7岁到11、12岁的人生阶段,对应我国的学校教育系统,这一阶段应该是小学教育,童年期被称作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一、童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生理发育方面看,童...

《教育学》第6章 第2节 课程规范 3.教材

《教育学》第6章 第2节 课程规范 3.教材

3.教材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最主要的裁体,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包括了教师教学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教科书是最有代表性的教材,是学生获取系统知...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4.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教育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4.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教育

4.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教育一、全面教育的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个人全面发展同教育联系起来,创造了全面教育思想。马克思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看作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列宁也强调要“教育、训练和...

《教育学》第7章 第6节 教学组织形式3.教学的辅助形式——现场教学

《教育学》第7章 第6节 教学组织形式3.教学的辅助形式——现场教学

3.教学的辅助形式——现场教学学校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让学生通过自然或社会实践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验证或运用理论知识,借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陶冶品德。这种在自然和社...

《教育学》第7章 第3节 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

《教育学》第7章 第3节 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

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学生认识的来源有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两个方面,所谓间接经验,即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5节 学校管理体制和管理人员1.学校管理体制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5节 学校管理体制和管理人员1.学校管理体制

1.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管理体制是教育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确立学校内部管理机构与过程的组织制度,反映学校内部管理机构与人员的地位、作用、权责范围及相互关系。一、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是学校内部的一种...

《教育学》第3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学前听我说

《教育学》第3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学前听我说

教育与人的发展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本章共有两节,分别是“对人的科学认识”和“人的身心发展”。在学习本章的时候,请结合日常中各种教育现象,仔细体会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微妙关系,并且学会运用本章的基本...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