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4章 第3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3.贯彻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3.贯彻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

一、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

教育思想是人们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任何教育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支配下进行的。教育思想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对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解程度和实施方向。因此,端正教育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正确实施的首要前提。

在我国,长期以来许多中小学盲目的把追求升学率作为中小学办学的唯一目标。这不仅违背了教育的根本目的,违反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年轻一代身心的健康发展,危机整个一代人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这对教育事业所造成的危害是无法估计的。

解决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就要求学校必须真正端正办学的指导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从单纯的升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

《教育学》第4章 第3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3.贯彻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
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实现该时期的基本路线和基本任务,对教育工作所提出的总的指导方针。它不仅规定了教育性质、教育方向,还规定了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前提,要把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全面的贯彻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并要时刻把握教育方针的要求,任何偏离或背离教育方针的行为都应该及时遏制。

三、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并逐步付诸实施。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特色。”并深刻论述了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的重大意义。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进一步被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针对新时代所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新任务,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发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进入新阶段。那么,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呢?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而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素质教育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自主性得以体现,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素质教育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教育学》第4章 第3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3.贯彻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1节 德育及其目标和内容2.德育目标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1节 德育及其目标和内容2.德育目标

2.德育目标一、德育目标的内涵德育目标,即品德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个国家(或学校)对学生品德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就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德育目标总是带有综合性。但在德育实践中,...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2节 德育的过程及理性把握 案例讨论1:班级管理中的“手机问题”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2节 德育的过程及理性把握 案例讨论1:班级管理中的“手机问题”

案例讨论1:班级管理中的“手机问题”情景故事“这周自习课上,有几个同学在玩手机。甚至在老师上课时,也能偶尔听到手机铃声。”“某某同学经常在自习课上玩手机游戏,不做作业,不学习。”“某某同学下课就拿出自...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复习指导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复习指导

复习指导教育学网络课程的考核采用在线形成性考核和纸质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总成绩为100分,在线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终结性考试占总成绩的50%。本课程在线形成性考核全部为客观题,从各章的...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1.教师的概念、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1.教师的概念、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1.教师的概念、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一、教师的概念教师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教师:是指人的楷模(即人师)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至少具有局部优势的人(经师、技师、艺师)。作为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教师,属于...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学前听我说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学前听我说

说到德育你会想到什么?母亲节时候幼儿园里排成一排给妈妈洗脚的孩子?讲台上一本正经的思政课老师?还是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和每个月的主题班会?德育似乎我们所有人都不陌生,从幼儿园教育阶段的体智德美,到大一点的...

《教育学》第3章 第2节 人的身心发展 5.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

《教育学》第3章 第2节 人的身心发展 5.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

5.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理由:因为学校教育具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学校教育特殊性的表现】2.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从宏观上看,教...

《教育学》第6章 第2节 课程规范 2.课程标准 ★

《教育学》第6章 第2节 课程规范 2.课程标准 ★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某一学科或学习领域的课程纲领性文件,它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国家对相应课程的基...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2节 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2.童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2节 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2.童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2.童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童年期是指从6、7岁到11、12岁的人生阶段,对应我国的学校教育系统,这一阶段应该是小学教育,童年期被称作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一、童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生理发育方面看,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