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九章 本章小结
【案例解析】
本章卷首的案例中奇丽的故事告诉我们,特殊儿童的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普通儿童尚且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特殊儿童就更是如此。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给孩子们贴上标签,而是要尽早识别他们的个体特点和需要,这才是支持他们学习的第一步。此外,实施全纳教育的幼儿园教师还应该努力获取特殊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真正地为每一位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
【本章回顾】
特殊儿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特殊儿童是指具有生理或心理缺陷的儿童。广义的特殊儿童则是指除正常儿童以外的各类儿童,既包括具有生理或心理缺陷的儿童,也包括某些方面的发展大大超出同龄儿童的天才儿童。按照发展障碍的类型,可以将特殊儿童主要划分为身体性缺陷型、交际障碍型、认知障碍型和社会性障碍型。比较常见的0~3岁特殊儿童主要有脑瘫儿、自闭症儿童、智力落后儿童和感统失调儿童。
全纳教育最主要的思想是: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无论这些学生的身体、智力、情感、语言发展水平如何。全纳教育还主张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合,优势互补。
0~3岁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要遵循适度原则、一致原则、逐步原则、言传身教原则。
对0~3岁特殊儿童实施教育的机构应遵循特殊照顾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渗透教育原则和平等原则。
在我国,脑瘫儿童获得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种:特殊教育、正常学校的教育、康复机构的教育和家庭教育。患自闭症的儿童,心理是不正常的,所以,不能用正常儿童的教育标准来要求和对待他,只能在顺应中循循善诱,不能主观地强求。对待智力落后的婴幼儿,积极的早期干预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可以促进智力落后婴幼儿脑功能的发展,减轻认知、感觉等方面的障碍,从而降低这一缺陷对以后生活的影响。对感统失调儿童的教育主要是对他们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在实施感觉统合训练前,首先要由心理专家测查和诊断其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儿童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