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七章 第五节 25~36月龄幼儿家庭教养重点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引子:

2∼3岁的幼儿开始逐渐由偏重于“养”过渡到“育”。要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与引导他们大胆探索,参与互动;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并帮助他们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做好入园前的准备。

一、给孩子创设宽松愉快的氛围,尊重孩子的想法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幼儿来到世界上,首先是从父母那里开始学习认识世界的,所以父母应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能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其独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将得到较好的发展。具体来讲,父母可努力做到以下方面。

首先,应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父母要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千万别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2∼3岁孩子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需要父母尊重他们,语言要平等亲切,而非居高临下地发号施令。即使在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也要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当孩子有不同于教养人的想法时,教养人应尽量从孩子的角度去体察孩子的想法和需要,这样才能赢得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和信任。尽可能让婴儿平等地参与家庭事务及活动,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父母对孩子的正确想法和行为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则,营造和谐的精神环境,特别是父母间的互敬互爱、互谅互让至关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使父母之间发生矛盾,双方也要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妥善处理,而不能当着孩子大吵大闹,拳脚相加,用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

最后,有条件的家庭可为幼儿提供一个相对独立而自由的玩耍空间。这一空间专门放置孩子的衣物、玩具、书籍和孩子喜欢的东西,甚至房间的布置和安排可让孩子参与设计,让孩子感觉自己和大人一样,这样有助于孩子在自己的空间里积极地学习和活动。

二、适时参与幼儿的活动,积极鼓励与合理引导其大胆探索

3岁的幼儿有了交往意识,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或希望父母参与他们的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在身边,孩子能更加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并大胆探索周围陌生环境。为此,父母应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适时地参与他们的活动,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材料,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操作和玩耍,鼓励孩子大胆探索周围世界,并在孩子遇到困难或适当时候给予一定引导。2∼3岁孩子虽然对周围充满了好奇,喜欢动手去探索,但当碰到困难或遇到干扰时很容易就转移注意力或放弃探索,此时需要父母适时介入孩子的游戏和活动,以玩伴的身份与他们一起玩,通过启发性的提问或给他们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延续孩子探索的兴趣,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坚持性。同时,这样也能充分地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爱。

三、正确对待孩子的反抗,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3孩子身体活动能力已增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因此他们渴望扩大独立活动范围,不断尝试独立完成新的事情,教养人应鼓励与支持幼儿的此种尝试。另外,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逐渐有了独立想法和主见,会顽强地表达自己的意志,凡想做的事就想立即去做,但这些要求和做法往往会受到教养人的阻拦和限制,因此就会产生反抗,要么哭闹要挟,要么大发脾气。此时教养人需要沉着冷静地对待孩子的反抗,帮助孩子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如对待孩子反抗的不良情绪不妨采取冷处理,不理睬他的哭闹和发脾气,直到孩子不再哭闹为止,等孩子心情平和了再给他讲道理,如和孩子探讨解决问题的其他方式。这样,幼儿就会发现发脾气不能解决问题,慢慢学会采用正确的方式提出要求或处理问题。面对孩子的哭闹,教养人切忌轻易妥协,妥协只能导致孩子以后更加反抗,并以此来要挟教养人。同时,可教给孩子化解生气的多种办法,如深呼吸、数数、说儿歌、听故事等,以使孩子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将情绪带向积极的方向。

四、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前准备

孩子从家庭走向幼儿园是真正融入社会的第一步,帮助孩子顺利渡过这一关,对孩子将来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养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入园准备。

首先,心理准备。教养人可以先尝试给孩子多讲讲幼儿园快乐的事,事先带着孩子去幼儿园体验和感受,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有玩具和小伙伴,帮助孩子建立幼儿园是个充满欢乐的地方的心理认识,激发孩子想上幼儿园的愿望。

其次,生活准备。教养人一定要提前三个月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流程和作息,在家里做一些调整,使家庭生活节奏和幼儿园生活规律保持一致,以便孩子入园后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另外,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做到排便、穿脱衣服、吃饭、刷牙、洗手等自理,一定要克服要别人喂饭、穿衣或挑食等不良习惯。

最后,交往准备。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意味着进入一个大集体,交往形式和交往对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让孩子能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提高交往能力,在孩子入园之前,教养人应多带孩子到家庭之外的环境中去活动,多接触其他小朋友,教孩子学会和小伙伴打招呼,学会交往相处的小策略,如不打人、不争抢玩具等,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八章 第二节 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的开办与管理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八章 第二节 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的开办与管理

引子:在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现存的类型中,依托社区和幼儿园的早教基地因其依托性质,不需要单独申请开办。本节所述的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的开办与管理,主要是指具有盈利性质的托育机构的申请与开办。依...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六章 第三节 13~24月龄幼儿的疾病与意外伤害预防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六章 第三节 13~24月龄幼儿的疾病与意外伤害预防

引子:13∼24月龄幼儿年龄尚小,体质较弱,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再加之他们对意外伤害和危险的认知能力较差,所以作为婴幼儿的监护者和教养者必须了解此阶段婴幼儿的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接种以及意外伤害预防等知识...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八章 第三节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的环境配备与运行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八章 第三节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的环境配备与运行

引子:环境创设与半日活动的组织共同构成了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的硬件与软件,为了吸引0∼3岁婴幼儿及其教养人参与早期教育活动,以此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保育与教育机构应保证自身硬件与软件的较高的质...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九章 0~3岁特殊儿童的识别与教育 案例:奇丽的故事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九章 0~3岁特殊儿童的识别与教育 案例:奇丽的故事

案例:奇丽的故事美国的一所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四岁班中有一名叫“奇丽”的小女孩,她看上去非常聪明,说话的时候像个小大人似的。有一次,孩子们结束了户外游戏,从班级的后门进入教室。门上装有弹簧,可以自动关闭。...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三章 第三节 0~3岁婴幼儿的感知觉发展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三章 第三节 0~3岁婴幼儿的感知觉发展

引子:自出生伊始,婴幼儿就通过感觉和知觉理解周围环境。感觉是感觉器官对物理刺激的反应,而知觉则是分类、解释、分析和整合来自感觉器官和大脑的刺激的心理过程。2个月的乐乐会睁大眼睛看着妈妈绿色的上衣,听到...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19~21个月亲子活动教案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19~21个月亲子活动教案

案例7.19~21个月亲子活动教案游戏一:我知道——看看是谁用的东西(19个月)游戏目的:记忆力培养。宝宝1岁以后记忆力有了很大发展,能记住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宝宝调动自己的记忆储存,强...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一章 第四节 亲子活动的设计模式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一章 第四节 亲子活动的设计模式

一、亲子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亲子活动的设计程序可以简化为一个基本公式:(一)以目标为起点的活动设计流程(二)以兴趣需要和经验为起点活动设计流程(三)以现有的材料、内容、问题为起点(四)以活动方案为起点二...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六章 第二节 13~24月龄婴幼儿的日常养护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六章 第二节 13~24月龄婴幼儿的日常养护

引子: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每天的吃、喝、拉、撒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对于教养人来说,一定要掌握此阶段婴幼儿的保育要点。一、睡眠(一)睡眠时间1岁以后的幼儿开始学会走路了,活动范围逐渐增大,活动量也随之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