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八章 第四节 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引子:

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是促进婴幼儿发展、提升教养人育儿水平的关键性因素。活动设计、选择与组织是否科学、适宜,直接决定了保育与教育机构的质量与水平。为此,遵循0∼3岁婴幼儿活动设计原则设计活动,科学、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活动,适宜地进行活动结果评价,进而促进婴幼儿及其教养人的成长与发展。

一、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活动的类型

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为0∼3岁婴幼儿提供保育教育,以及为教养人提供科学育儿指导。因此,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的活动包括以下两大类。

(一)针对婴幼儿的活动

针对婴幼儿的活动是指以婴幼儿为主要对象,旨在促进其各方面能力发展的保育教育活动。从内容上讲,这些活动包括语言活动(包括阅读活动)、认知活动、运动游戏(大动作和精细动作)以及社会交往活动。从形式上分类,针对婴幼儿的活动既有婴幼儿的自由游戏活动,也有教师组织的游戏及亲子游戏等。

(二)针对教养人的活动

针对教养人的活动是指以教养人为主要对象,旨在对其育儿理念、育儿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指导,提升其科学育儿水平的活动。保育与教育机构针对教养人的活动包括多种类型,如针对全体教养人的教养人学校、教养人讲座、专题培训等,针对有共同育儿困惑的部分教养人参与的育儿沙龙、家园直通车以及针对个别教养人的育儿咨询等活动,还有邀请教养人参与早期教育指导活动的教养人助教形式等。

二、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活动选择与设计的原则

(一)生活化原则

生活化原则是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活动设计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由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所决定的。保育与教育机构活动的设计应基于0∼3岁婴幼儿的生活需要,因为该年龄段婴幼儿的主要任务是适应生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健康的体魄。

首先,生活化原则是指对于0∼3岁婴幼儿,生活环节即活动,比如盥洗环节可以结合儿歌、图片的形式进行,进餐可结合故事的形式进行。为此,婴幼儿的活动应渗透或穿插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其次,生活化原则体现在对教养人指导的生活化。教养人指导的生活化一方面是指教师需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亲子互动的认真观察、理解和分析,来发现教养人育儿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对教养人的指导,应随时随地渗透于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结合日常生活的各类情景展开。教师发现问题应及时与教养人沟通,在即时情境中不仅能让教养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行为的不适宜,同时能及时改善行为,发现效果,获得成就感,从而逐步提升育儿水平。

(二)游戏化原则

“游戏是婴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婴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游戏化原则是指为0∼3岁婴幼儿设计的活动应满足其游戏的需求,其核心是兴趣化、乐趣化,使婴幼儿在充满兴趣、体验乐趣的过程中成长与发展。在婴幼儿所进行的活动中,与独自游戏、伙伴游戏相比,婴幼儿可从亲子游戏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更有利于其认知发展。亲子游戏不仅可以充分激活婴幼儿的大脑细胞,还可以加深亲子感情,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人生开端。

(三)个别化原则

年龄越小的婴幼儿,其发展的个别化特点越突出,为此,为0∼3岁婴幼儿设计的活动及对教养人的指导上应体现个别化的需求。

一方面,早教教师应理解婴幼儿的发展差异,尊重婴幼儿的发展差异,密切关注每个婴幼儿的兴趣与能力发展,防止一刀切。早教教师应保护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切忌把活动结果当作鉴定和评比发展高低的标准。

另一方面,个性化还体现在针对不同的教养人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如对老人要态度热情、说话语速放慢;对婴幼儿父母要尊重,多交流沟通,引导父母用多元的眼光正确看待婴幼儿的发展,不相互攀比。

三、保育与教育机构活动设计的程序

婴幼儿活动的设计除遵循以上设计原则外,还应依据一定的程序进行设计,以确保活动的科学性和适宜性。婴幼儿活动设计的程序包括确定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准备活动材料、组织活动实施和评价活动效果。

(一)活动目标的确定

目标是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教师可以结合婴幼儿发展现状和整体发展水平,制定共性目标,有计划、有系统地安排不同活动。具体来讲,确定目标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婴幼儿发展目标指向应明确、具体

婴幼儿的发展目标属于长远目标,需要循序渐进地积累。早教活动的目标则是针对一次活动的目标,应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将一次活动的目标确定为“会使用小勺将物品送到指定位置”则比较适宜,而如果确定为“提高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则显得目标则过大、过宽,非一次活动可以完成。

2.目标应同时指向婴幼儿和教养人

在早教活动中,教师易犯的错误是关注婴幼儿较多,关注教养人较少。因此,早教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就应明确,早教活动目标不仅指向婴幼儿的发展,还应关注活动过程对教养人的影响,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制定指向教养人的目标,比如指导教养人不包办、不代替婴幼儿的活动,不攀比、不拿结果衡量婴幼儿发展。

(二)活动内容的选择

0∼3岁婴幼儿处于身心迅猛发展阶段,在每一个阶段早教教师都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使其在接受并处理外界信息的过程中与外部世界产生互动,进而得到发展。因此,教师选择活动内容时,应重点考虑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该年龄段的关键经验。如根据身体发展的不同关键期和动作发展顺序,设计活动并进行干预。以小肌肉动作为例,教师应遵循动作的发展顺序设计活动,先进行手掌抓的游戏,再进行五指拿的游戏,接下来是三指捏的游戏,最后过渡到使用工具,包括勺、筷子等。此外,各年龄段也存在不同领域发展的相对重要与快速期,如0∼1岁是婴儿动作、感知觉发展快速的时期,1∼2岁则是婴儿语言及认知其他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三)活动材料的准备

早教教师为活动配备材料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四点。

1.材料应物化活动的目标

材料应物化活动的目标,是指目标可以帮助婴幼儿更好地理解经验,形成能力,婴幼儿只要操作教师提供的材料,即为目标的完成提供了一半的可能性。如练习三指捏时提供玻璃球、大豆、花生豆、绿豆等不同大小的物体。

2.材料应具有趣味性

在婴幼儿的世界里,喜欢拟人化的物品,喜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声音和可爱的动物形象。所提供材料应符合婴幼儿的审美与需要,尽可能做到生动有趣,能够支持和引发婴幼儿与之产生积极的互动。

3.材料应生活化

婴幼儿年龄越小,其学习与生活越是融为一体。因此在选择和提供活动材料时,早教教师应注意材料的生活性。教师应尽可能提供生活中熟悉的吃、穿、用的真实物品,将这些材料渗透在游戏和区域活动中,发挥真实物品作为教育载体的最大功效。

4.材料应具有安全性

婴幼儿的经验是依靠感官和动作不断积累起来的,因此,应为婴幼儿提供可以操作和探索的安全性材料。材料的安全性首先体现在材质及设计的安全,即玩具材料应符合《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2003)的标准要求;其次,材料的提供也要符合年龄特点,含有过小、过碎零部件的玩具材料对于0∼3岁婴幼儿来说就是不安全的材料。

(四)活动过程的组织

活动过程的组织是完成活动设计、确保活动效果的重要环节。活动过程的组织和实施,需要教师对活动设计的过程、步骤较为清楚,并能预测活动中将会出现的问题,预设应对方案。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随机调整教育活动的能力和应对婴幼儿不能正常参与活动的技巧。

此外,在活动过程的组织中,教师应合理把握每个环节的活动时间,既不让教养人和婴幼儿消极等待,对活动失去兴趣,也不能设计太多的游戏转换环节,否则会使教养人与婴幼儿倍感匆忙、身心疲惫,失去活动的效果和意义。

(五)活动评价的实施

评价既是改进活动效果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早教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早教活动评价中,评价可从目标的达成度、过程的节奏感和参与者的满足感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目标的达成度是指婴幼儿及其教养人在教师设计的活动中各自所获发展的程度。如对于“能手眼协调地将瓶盖拧好”这一目标来说,评价的要点是看婴幼儿能否正确、顺利地把瓶盖盖好。如果大部分婴幼儿能做到则目标达成度高,如果大部分婴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或者所有婴幼儿在规定时间内都完成了任务,则说明目标达成度不高或者目标过于简单。对于目标达成度不高,早教教师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究竟是目标过高还是活动方式不适宜导致。

评价活动过程是否具有节奏感,早教教师主要应分析整个活动过程是否一环扣一环,紧凑又不匆忙,舒适又不无聊,而不是感觉紧张或者拖沓。婴幼儿或教养人的专注、投入程度也可反映出活动节奏感的适宜程度。如果婴幼儿和教养人出现因无所事事而等待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说明活动的节奏感不够适宜。

早教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参与者的满足感来评价活动的适宜性。参与者的满足感是指婴幼儿和教养人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和活动结束后,洋溢在脸上的成功体验和自信满足的感觉。如在活动结束后,教养人仍情不自禁地回顾活动流程以及有感而发,而非感觉终于熬到活动结束而兴奋地选择其他活动,则说明活动比较成功。

要确保活动评价实施的科学性,教师一方面需要掌握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同时也需要对教养人心理和需求进行一定的摸底和调查。为此,早教教师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对婴幼儿和教养人进行细致观察和了解,对其行为进行认真、充分地解读与思考。

四、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的活动是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提升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活动内容应涵盖婴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具体来讲应包括可促进婴幼儿感知觉、动作、语言及其他认知能力、艺术等方面能力发展的各类游戏活动。早教教师和教养人在选择与设计婴幼儿的活动时,首先应考虑婴幼儿的年龄与发展水平,还应适当考虑保育与教育机构所在社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早教教师不仅应指导婴幼儿的行为,也应指导家长如何引导婴幼儿发展。以下就每个领域选择一个案例来说明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活动的选择依据、组织方式与指导重点。

(一)动作游戏活动

0∼12个月属于婴儿大动作快速发育时期,其动作发展经历了“翻身—坐—爬”等一系列过程。针对婴儿的动作发展的年龄特点,早教教师选择“乌龟爬山”活动旨在促进婴儿的爬行能力。

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针对婴儿的指导,教师通过材料的提供(乌龟图、被卷、充气玩具)与情境的设置(乌龟爬山)来激发幼儿爬行的兴趣,并通过示范告诉婴儿如何爬行。如果婴儿愿意爬行,教师的指导重点在于修正婴幼儿的爬行动作;如果婴儿不愿意爬,教师的指导重点则是运用丰富材料(如摇晃铃铛吸引婴儿),及引导教养人参与等手段促使婴儿爬行。针对教养人的指导,教师首先应鼓励教养人积极参与婴儿的活动,并告诉教养人参与的方法,如可在前面用玩具或者张开双臂逗引宝宝爬过障碍物,并给予婴儿拥抱或亲吻以示鼓励,或可用动作示范的方法,指导婴儿正确的爬行。

教师应告知教养人回到家中继续此活动的方法,如教养人可以平躺或趴在床上当作小山,让宝宝从身上爬过去,或跪在床上,手扶床,形成拱形门,利用钻门洞来吸引宝宝快速爬过去

【资料卡】

乌龟爬山

活动目标:发展手、膝爬行的灵活性。

活动材料:适合教师背部大小的乌龟图片一张,适合宝宝背部大小的乌龟图片多张,长靠枕,被卷,充气玩具。

活动过程:

1.给每个宝宝背上贴一张乌龟的图片,扮演乌龟宝宝,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2.教师将长靠枕、被卷、充气玩具随意摆放在活动室内垫子上,充当小山。

3.教师扮演乌龟妈妈,示范用手、膝爬过小山的方法,鼓励宝宝们学着乌龟妈妈爬过山。

(二)感知觉游戏活动

0∼12个月是婴儿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期,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的发展,其中触觉的发展是相对较早也较成熟的感知觉系统之一。触觉的发展主要是口唇的触觉和手的触觉,为此,早教教师可选择“摸一摸看一看”的活动来促进婴幼儿手部触觉的发展。

在此活动中,教师对婴儿的指导重点在于让其了解、探索“摸箱”的功能,愿意伸手到摸箱里摸出物体并进一步通过触摸对物体进行探索。教师可通过示范性操作、夸张和兴奋的表情以及摆弄摸出来的物体等方式激发婴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对于兴趣不高的婴儿,教师可与其一起玩,帮助婴儿摸出物体并送给他供其探索感知,激发其对摸箱中的物体产生好奇心从而参与活动。对于一次摸出多个物体的婴幼儿,教师可采用藏猫猫的方式将多余物体放回摸箱,只留一个供婴儿探索感知。对于教养人的指导,首先在于告知教养人如何通过语言鼓励婴儿积极参与活动,如婴幼儿摸出物体后,教养人可带着喜悦的表情夸奖婴儿:“哦,宝宝真聪明,摸出了一个会唱歌的小鸭子。”其次,教师应告知教养人如何参与到婴儿的活动中,如教养人可作为伙伴与婴儿一起玩,婴儿摸一次,教养人摸一次,增强游戏的趣味性。最后,还应该介绍几种回家能玩的同类游戏,比如从被子底下摸东西,或者从教养人口袋里摸东西等,都可以有效地促进婴儿手部的触觉发展。

【资料卡】

摸一摸看一看

活动材料:每名幼儿一个漂亮的摸箱,摸箱里面装上丝巾、石头、玩具、布绒玩具、纱布、毛巾、乒乓球、会发声的塑料鸭子等材质不同、形状不同的物体。

活动过程:

1.家长和宝宝围成半圆坐在教师周围,以便观察教师的操作活动。

2.教师从摸箱中故作神奇地摸出会发声的塑料鸭子,并说:“摸一摸,变一变,我的鸭子快出来。”并拿着玩具鸭子与个别婴幼儿进行亲亲或拥抱活动,激发婴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宝宝从摸箱中摸出物体,教师或教养人用语言描述:“摸一摸,变一变,宝宝的小石出来啦。”

(三)语言游戏活动

1岁时幼儿开始学说话,1∼2岁是幼儿词汇量迅速发展的时期。首先,针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早教教师可选择“打电话”的活动,旨在通过有趣打电话情境,锻炼幼儿简单对话的能力。

此活动针对幼儿的指导重点在于使其理解游戏的内容,愿意与教养人进行打电话游戏,并能简单对话。教师可通过奖励小贴画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游离在活动之外的幼儿,教师还可以拿电话机与幼儿进行游戏。在打电话过程中,早教教师应引导或直接教给幼儿如何回应教养人的问题,或自己提出问题。针对教养人的指导,早教教师首先应让教养人学会如何用简洁(如“宝宝高兴吗”)、贴近幼儿生活(如“宝宝的衣服什么颜色啊”)的语言与幼儿对话。早教教师应指导教养人面带微笑看着宝宝说话,从情感上对幼儿进行鼓励。此外,教师还应推荐一些在家玩的类似游戏。如敲门的游戏,“咚咚咚,谁啊,宝宝在家吗?我想跟宝宝一起玩”等;或拿小动物进行情景对话游戏,如“小兔,你的身体真白,真好看。”;或引导幼儿与不同的家庭成员打电话,交流不同的内容。如果幼儿积极性高,教养人还可以引导幼儿与同伴打电话,增进同伴间的交往,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资料卡】

打电话

活动目标:能进行简单对话,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材料:每个家庭一对玩具电话,或者自制玩具电话。

活动过程:

1.家长拨电话,宝宝接电话,家长先问:“喂,你好!请问宝宝(可用宝宝的名字)在家吗?”宝宝回答:“在呀?”家长继续问:“宝宝在家干什么呢?”宝宝说说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家长还可以问:“爸爸在家吗,爸爸在干什么?”或者问其他人。

2.宝宝拨电话,家长接电话。

3.教师巡回参与家庭的打电话游戏,并引导打电话的内容和方式。

(四)认知游戏活动

2∼3岁幼儿的认知能力已初步发展,可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其各方面认知能力的发展。本活动早教教师通过设置给动物喂食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配以渗透图形配对的认知活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状态下掌握图形的配对,发展空间知觉能力。

针对幼儿的指导,教师应以游戏化的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浓厚兴趣;其次,教师应通过动作结合语言帮助幼儿理解游戏的内容和规则。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巡回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问题并给予巧妙提升。如当看到幼儿正确喂了食物时,教师可以动物的口吻表扬小朋友,如“小动物吃到了自己喜欢的形状,特别地高兴”。当发现幼儿喂错时,可以游戏的口吻进行提示,如“哎哟,我怎么肚子疼啊,看看肚子里怎么了,哦原来是吃了一个圆形的饼干啊。小朋友,我只能吃方形的饼干,你能喂我一块方形的饼干吗,谢谢你”。

针对教养人的指导,早教教师应提示教养人在指导幼儿活动时不能急躁,在幼儿出错时不包办代替,不能指责幼儿。早教教师指导教养人以游戏的口吻提示和引导幼儿,同时及时鼓励幼儿的成功操作,使其获得成就感。早教教师可教给教养人,在家中利用纸巾盒制作小动物喂食游戏的材料,便于婴幼儿在家中继续此游戏活动。

【资料卡】

给动物喂食

活动目标:能进行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形状配对。

活动材料:若干动物头像的盒子,嘴巴分别为三角形、圆形和长方形。若干小的三角形、圆形和长方形。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解,每种动物嘴巴的特点,并以动物的口吻说话,如“三角形嘴巴的动物,只喜欢吃三角形的饼干,圆形嘴巴的小动物只喜欢吃圆形的饼干”等。

2.给每桌一套动物和若干小几何图形,请婴幼儿给小动物喂食。

(五)美术游戏活动

2∼3岁的幼儿开始喜欢涂鸦,爱拿他们能接触到的工具,比如铅笔、蜡笔、粉笔,甚至树枝、木根等在他们认为能画的材料——纸、书、墙、地板上又涂又画,当看到自己涂画出斑斑点点、条条块块时,就会非常高兴和满足。为此,早教教师可选择“给宝宝穿漂亮衣服”等活动来给予幼儿涂涂画画的时间与空间,满足其涂鸦的需求。

在此活动中,教师针对幼儿的指导重点是,通过对幼儿涂鸦作品的赞赏,激发幼儿进行涂鸦的兴趣,促进其涂鸦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整个活动的组织中,应注意营造宽松的氛围,以鼓励、赞赏的口吻称赞幼儿的涂鸦活动,重视每一名幼儿的作品,不随意批评幼儿的作品。

对于教养人,早教教师应首先帮助教养人明确艺术活动没有对错好坏,引导教养人学会如何鼓励幼儿的大胆涂鸦,告诉教养人不要随意批评、嘲笑幼儿的作品。此外,早教教师应建议教养人在家多提供纸笔供幼儿随时进行涂鸦、创作和表现,发展其大胆表现的艺术能力。

【资料卡】

给宝宝穿漂亮衣服

活动目标:学习用笔进行简单的涂鸦活动。

活动材料:印有小朋友轮廓的白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已涂好颜色的画,供幼儿欣赏、感受和交流。

2.给每名宝宝一张印有小朋友轮廓的白纸,每桌一盒油画棒。请宝宝们给小朋友的衣服涂上漂亮的颜色。

3.涂完后请宝宝给家长讲一讲,小朋友的衣服的颜色。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六章 第二节 13~24月龄婴幼儿的日常养护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六章 第二节 13~24月龄婴幼儿的日常养护

引子: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每天的吃、喝、拉、撒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对于教养人来说,一定要掌握此阶段婴幼儿的保育要点。一、睡眠(一)睡眠时间1岁以后的幼儿开始学会走路了,活动范围逐渐增大,活动量也随之增...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理论基础 导学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理论基础 导学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1.能阐述精神分析理论、敏感期理论、成熟势力学说、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2.能够解释精神分析理论、敏感期理论、成熟势...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一章 第二节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原则、内容与方法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一章 第二节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原则、内容与方法

引子:正确教育原则的遵循、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适宜教育方法的运用是达成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基础。作为针对低龄儿童的婴幼儿保育与教育,其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有何独特性,应该如何理解、把握与实施,是每个教养...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九章 0~3岁特殊儿童的识别与教育 导学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九章 0~3岁特殊儿童的识别与教育 导学

导学【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1.能够简单阐述特殊儿童的定义及分类;2.能列举脑瘫儿、自闭症儿童、智力落后儿童和感统失调儿童的主要特征及诊断方式;3.能叙述0∼3岁特殊婴幼儿的主要教育原则;...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一章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概述 案例:该怎样舀豆子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一章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概述 案例:该怎样舀豆子

在早期教育活动中,早教教师带领孩子们和教养人一起做“舀豆子”的游戏。【情境一】东东用小勺舀豆子,刚一会儿就没有耐心了,他直接用手来抓,结果豆子撒了一地,他连忙用手去把地板上的豆子捡起来。东东妈妈却说:...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四章 第三节 0~6月龄婴儿的疾病和意外伤害预防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四章 第三节 0~6月龄婴儿的疾病和意外伤害预防

引子:0∼6个月是婴幼儿期生长发育最快时期,也是新生儿肺炎、湿疹、便秘等婴儿疾病的高发期。由于婴儿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就更需要成人对于一些常见疾病具有一定的辨识和紧急处理的能力,以确保婴儿身体...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四章 第四节 0~6月龄婴儿的教育要点与策略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四章 第四节 0~6月龄婴儿的教育要点与策略

引子:0∼6月龄婴儿的生长发育很快,其感知与动作、认知发展、语言、情感与社会性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节结合婴儿在这一阶段的基本发展情况和特点,用具体的策略和活动形式,就教养人如何为本阶段婴儿发展提供最...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八章 第二节 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的开办与管理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八章 第二节 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的开办与管理

引子:在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现存的类型中,依托社区和幼儿园的早教基地因其依托性质,不需要单独申请开办。本节所述的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的开办与管理,主要是指具有盈利性质的托育机构的申请与开办。依...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