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五章 第四节 7~12月龄婴儿的教育要点与策略
引子:
经过半年多的快速生长发育,6个月以后的婴儿在动作、认知、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依然保持着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他们逐步开始用爬行的方式来拓展自己的活动空间,逐步学着站立起来,开始挣脱成人的怀抱,蹒跚学步,独自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本节具体从动作、认知、语言、情感与社会性这四个方面来分析7∼12月龄婴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一、动作发展教育
7∼12月龄婴儿在动作方面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粗大动作方面学习爬行和独立行走,具备前所未有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肌肉力量;精细动作的发育则主要体现在手的发展向更精细的方向发展。本阶段动作发育的教育策略也主要体现在为婴儿学习爬行、独立行走以及手的精细动作发展提供相应的环境、资源和情感支持
粗大动作方面
手的发展
(一)7∼9月龄婴儿动作发展水平及教育策略
进入出生后的第7个月,婴儿表现出更多的独立性。这一特征首先表现在婴儿的动作发展中。7∼9个月时,婴儿应能自如地独坐,为了了解更多的事物,他开始学习爬行。爬行表明婴儿具备前所未有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肌肉力量,而手部动作的发展则向更加精细化的方向推进。婴儿的小手五指初步分化,首先分离出来的是大拇指,因而开始能够用大拇指和其他四指配合捏取物品。与此同时,婴儿单手操作物品和两手合作的能力也在提高。现在,他会摇晃、投掷、扔东西,也会灵活地用双手交换物品,还会对击敲打东西。
独坐
学习爬行
捏取物品
该阶段教育策略的重点是为婴儿的爬行和手的精细化动作发育创设条件。对于婴儿爬行,教育者可以为婴儿提供感兴趣的玩具材料,吸引婴儿爬行前去拿取;加强婴儿四肢肌肉力量训练,可借助辅助物体(毛巾、手等)帮婴儿抬起胸腹。对已经初步掌握爬行的婴儿,可适度有序地增加爬行难度,使得爬行更灵活,又可以增加趣味性。
此外,早教教师和教养人需要注意爬行安全,多鼓励婴儿,不能急于求成。对于手的精细化动作发育,主要是为婴儿提供安全、多样化的操作材料,满足婴儿发展需要。教养者可设置游戏情境,提供需要用拇指与其他手指配合捏取的材料让婴儿操作。
(二)10∼12月龄婴儿动作发展水平及教育策略
如果说7∼9月龄婴儿已经表现出独立意向的话,10∼12月龄婴儿则是人类个体真正独立的开端--独立行走。从爬行到独立行走需要经历扶物站起、扶物或在支撑下走、独站、独走几步、熟练地走这样的过程,包括行走中下蹲立起、持物走、转弯、越过障碍、上下坡等。对于10∼12月龄婴儿来说,重点是前四步。随着行走的熟练,婴儿的独立性表现得更加突出。婴儿的手在学习行走的过程中逐步空闲出来,它除了继续精细化以外,还能学习按照事物的属性操作,如拧瓶盖、剥糖纸等。
该阶段促进动作发展的教育策略主要在独走和手部动作精细化发展两个方面。
在独走方面,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婴儿从坐到站立的动力,提供扶持的物品,如沙发、小板凳等;鼓励婴儿学会交替迈步,可站在教育者的脚背上体验;练习扶物走,如推小车、扶沙发、成人的手等;加强婴儿平衡力的锻炼,对婴儿的扶持要由多到少,由长到短,让婴儿逐步摆脱对外物的依赖;利用各种有趣的游戏情景,如“循声觅物”,鼓励婴儿独自走。
在手部动作发展方面,该阶段婴儿以提高单个手指的灵活性、手指配合以及学习按照事物属性操作为主要内容。教养人可以为婴儿提供各种捏取、挖抠类玩具材料,供婴儿自发探索;示范玩具的正确使用,如敲小鼓、搭积木、塞放几何图形、套层层叠玩具等;提供材料鼓励婴儿自由涂鸦、翻看图画书;吃饭时鼓励婴儿自己用小勺。
二、认知发展教育
该月龄阶段的教育策略主要是为客体永久性的发展创设条件,引导婴儿进行问题解决活动,鼓励婴儿在自我探索活动中认识自己。
(一)7∼9月龄婴儿认知发展水平及教育策略
手部动作能力的发展和自主移动能力的产生拓展了婴儿的探索空间,他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物体,且对到手的任何东西都要进行一番“研究”,因为只有这样,婴儿才能真正了解它们,才能按物品特性使用它们。同时,婴儿逐步了解到自己的行为将会如何影响到他人和他物,从而建立起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为婴儿了解因果关系和利用外物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7∼9月龄婴儿认知发展的另一重要成果是产生了客体永久性。
教养人可在感知觉刺激的基础上,让婴儿多进行翻身、爬行、摆弄玩具等动作的练习,多与其游戏、进行言语交流,促进其知觉和有目的活动的开展,以建立客体永存性的概念,教养人可以与婴儿玩“藏猫猫”游戏,让婴儿反复体会妈妈或爸爸的笑脸忽现忽无,却始终不会消失。
【知识窗】
下面是关于婴儿认知发展的一个视频,观看视频,思考视频中的婴儿寻找隐藏物体的能力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看视频:认知思考。(具体见本节视频列表)
(二)10∼12个月婴儿认知发展水平及教育策略
10∼12月龄婴儿对外界的探索加深了其对因果关系的认识,他越来越明确如何借助已经掌握的行为能力去解决问题。问题解决能力是认知发展的核心,虽然10∼12月龄婴儿还只能运用已知的手段去应对问E@g1_/P;R P%E8一能力的产生使婴儿发现社会现实是可以改变的。
10∼12月龄婴儿的教育策略重在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家长可借助婴儿善于模仿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婴儿进行问题解决活动,鼓励婴儿在自我探索活动中认识自己。为婴儿提供镜子,使他能从多角度看到自己,引导婴儿做各种有趣的动作,让婴儿观察镜中的自己;借助儿歌、亲子操等形式加深婴儿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在各种游戏中逐步让婴儿认识自身身体功能,如能干的小手、有力的小腿、好听的声音等,由内而外引导婴儿对自身有概括性的认识;在与婴儿互动的过程中,家长应以积极评价为主,引导婴儿形成自信、积极向上的自我认知。
三、语言发展教育
正常儿童语言的发展经历发音、理解和表述三个过程。1岁以内的婴儿主要处于咿呀学语和初步理解的前语言行为阶段。
(一)7∼9月龄婴儿语言发展水平及教育策略
6月龄婴儿喜欢对熟悉的人发音,开始出现唇辅音,会模仿咂舌音,被叫到名字开始有反应;8月龄婴儿能发出重复音节[ˈma:ma:]、[ˈda:da:]等;7∼9月龄婴儿在咿呀学语中渐渐发现语言的背后隐藏着意义:语言总是有所指的,即他们开始理解语言。他们可听懂几个常用词的语意,包括“拍手”、“再见”,理解“不”,也知道身体部位和家人的称谓。因此,婴儿会努力去理解交往中对方的动作、表情和语言的含义,并尝试模仿。
7∼9月龄婴儿的语言教育策略重点在帮助婴儿理解常用词。家长与婴儿对话要围绕婴儿最熟悉的词汇进行,要适当重复;家长的发音要规范,有节奏,抑扬顿挫,尤其应选择婴儿能理解的词汇;家长引导婴儿理解词汇要结合具体的情景,不能只是单词的重复,要充分运用表情、动作,用邀请婴儿参与等方式帮婴儿理解;充分利用生活事件与婴儿对话。
【知识窗】
下面是关于婴儿语言发展的一个视频,观看视频,思考问题:0-7岁的婴儿语言发展有什么特点,这个阶段婴儿的语言教育策略重点是什么?
视频:牙牙学语(片段)。(具体见本节视频列表)
(二)10∼12月龄婴儿语言发展水平及教育策略
在语言发展方面,婴儿将从此摆脱“听众”的身份,因为他能够说最常用的词,如妈妈、爸爸,会学动物的叫声;婴儿能理解的词也在呈几何变数增长。因此,他现在能听懂许多常用的语言指令,能配合家长穿衣、吃饭、洗澡,也能简单地帮点小忙,如收拾玩具。虽然10∼12月龄婴儿仍然是接收和理解大于表达语言,而且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如此,但这并不影响他与别人的交流。认知和语言的发展还使婴儿的生活增添了一个新的活动内容:他开始对看图书感兴趣。
10∼12月龄婴儿语言的教育策略主要在于创设一个语言环境,以丰富婴儿的常用词汇;鼓励婴儿语言模仿;说单个词;以及鼓励婴儿借助简单的手势、体态语与他人交流。具体来说可以多进行以下活动: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创设游戏情景,通过成人的语言回应、模仿和声音回放等多种形式引发婴儿发音说词的兴趣;帮助婴儿明确想法,并同时呈现语词和相应的手势、体态让婴儿模仿学习。家长在生活中要借助婴儿熟悉的真实物品帮助婴儿理解词汇。
四、情感与社会性发展教育
7∼12月龄的婴儿开始认生了,与教养者形成了密切的依恋关系,越来越能够读懂成人的情绪,而且自己也能够表达更多的复杂的情绪。同时,也开始了关注以客体为中心的同伴交往。与此相对应,在这个阶段的教育策略主要集中于关注婴儿的情绪情感体验,注重亲子关系和同伴交往,在生活环节中培养婴儿的社会交往技能。
(一)7∼9月龄婴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及教育策略
7∼9月龄婴儿能将成人面部表情赋予社会意义,即成人的情绪表情在婴儿的社会交往中发挥作用,婴儿开始能够读懂成人的表情。婴儿与成人的相处使他们认识到不同个体之间是可以交换想法的,而且日益增长的认知与行动能力也促使他们有可能与同龄人交往。但因为7∼9个月的婴儿社会交往技能非常有限,他们与同伴交往更多的是关注,是以客体为中心的交往。同时,这个阶段的婴儿开始参与社会性游戏,主动与他人交流。陌生人焦虑与分离焦虑开始出现。
对于7∼9月龄婴儿情绪的教育策略主要是加强婴儿对社会交往中多元化表情的理解。家长要利用真实的生活事件帮助婴儿理解情绪符号,也可以在生活中经常向婴儿谈论自己内心的情绪情感状态,使婴儿形成关注他人情绪情感的习惯。针对7∼9月龄婴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策略主要是注重亲子交往和创造同伴交往机会。首先,家长要注重通过生活环节中的亲子交往培养婴儿的社交技能。因为这些社交技能是可以迁移到同伴交往中的。同时,也要注意婴儿的分离焦虑,关注婴儿的情感需要。其次,家长要多创造婴儿与同龄伙伴相处的机会,并有意识地引导婴儿发出友好交往的行为,如打招呼、轻握同伴的手、拥抱等。最后,当有机会让两个婴儿一起玩玩具的时候,观察婴儿对同伴的反应,鼓励婴儿之间轮流玩。
(二)10∼12月龄婴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及教育策略
对于10∼12月龄婴儿,这一阶段是依恋的阶段,他们会表现出高度积极的情绪,对主要照顾者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对陌生人则更加警惕。同时,他们的手势语迅速发展,手势语的发展不但能够促进婴儿的社会交流,而且它本身是一种意义联结,它的使用将有助于婴儿概括性地掌握词汇。正因为有了更丰富的交流手段,婴儿在交往中的情绪情感表达可以更细致、精确,如他可以准确地表示愤怒、害怕、嫉妒、焦虑和倔强,越来越像情绪情感丰富的成人。词汇理解的发展促进了婴儿在交往中的服从性,学会听从指令和配合成人做事标志着他向成熟走进了一步。同时,这个阶段的婴儿与成人的交往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复杂了许多,婴儿在亲子游戏中更加积极主动,在交往中与成人的语言和情绪情感交流更频繁,能够在日常生活环节配合成人做事。
10∼12月龄婴儿情绪的教育策略主要是帮助婴儿情绪情感社会化,建立亲子依恋关系。家长要给婴儿的情绪情感命名,增强婴儿对它们的感知;借助日常生活中情绪情感产生的情境向婴儿示范和明确各种情绪情感,引导婴儿体会模仿;借助娃娃、玩偶、小动物等向婴儿展示各种情绪情感状态,使婴儿对他们有更清晰的认识;关注婴儿的情绪情感状态,尤其是对婴儿的负性情绪,要认可和接受。10∼12月龄婴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策略主要是让婴儿在日常生活环节配合成人做事,促进婴儿主动交往,积极创设环境开展亲子互动交往。家长在日常的常规活动中鼓励婴儿的配合行为。这些听从指令的行为在培养婴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同时,也让他们逐步学会合作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