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六章 第三节 13~24月龄幼儿的疾病与意外伤害预防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引子:

13∼24月龄幼儿年龄尚小,体质较弱,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再加之他们对意外伤害和危险的认知能力较差,所以作为婴幼儿的监护者和教养者必须了解此阶段婴幼儿的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接种以及意外伤害预防等知识。

一、常见疾病预防

13∼24月龄婴幼儿的常见疾病包括缺铁性贫血、小儿肺炎、中耳炎和流鼻血。

(一)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13∼24月龄幼儿的常见病,是由于体内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小儿贫血中常见疾病,主要发生在6月龄至3岁的婴幼儿身上,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童疾病之一。

1. 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原因

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婴幼儿时期,如果体内储存的铁被用尽而饮食中铁的含量不够,消化道对铁的吸收不足以补充血容量和红细胞的增加,即可发生贫血。其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早产、双胎、胎儿失血或母亲贫血等因素导致婴幼儿先天储铁不足。

(2)婴幼儿生产速度迅速,相对对铁的需求量也大,此时也容易发生贫血。

(3)幼儿偏食、挑食会导致食物中含铁量少,或食物搭配不当也会影响铁的吸收,均会造成铁摄入量不足。

(4)在不能用母乳喂养时,应喂强化铁的配方奶,并及时添加辅食,否则容易发生贫血。

此外,长期腹泻和呕吐、肠炎等,均可影响营养的吸收。急性和慢性感染时,患儿食欲减退,胃肠道吸收不好,也能造成缺铁性贫血。

2. 缺铁性贫血的的症状

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婴幼儿开始常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皮肤黏膜变得苍白,以口唇、口腔黏膜和手掌最为明显。

有的患儿还会出现异食癖、腹泻、呕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较差、呼吸和脉搏加快、心脏有杂音等现象。

3.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预防贫血主要应从以下饮食方面着手。

(1)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含铁质虽少一些,但人体吸收率高,可达50%∼70%,乳母还要尽量多吃含铁质高的食物。

(2)早产或双胞胎的婴儿以及人工喂养的婴儿,从第2个月起,适量增加含维生素C高的鲜果汁(开始要稀释),以促进铁的吸收,并且尽量喂食铁强化牛奶和奶粉。

(3)婴儿4∼6月龄起应循序渐进地添加泥糊状食品,如富含铁质的蛋黄,富含维生素C的果泥、菜泥等,不可单纯只喂乳类。

(4)6月龄后逐渐增加肉泥、鱼肉末、肝泥、鱼片粥、动物血、豆腐、面包片及饼干,以提供丰富的血红素铁。蔬菜本身也含有大量的铁质,重视培养婴幼儿从小喜欢吃蔬菜的习惯。保证婴幼儿每天摄入一定量的新鲜水果,以获取足够的维生素C,增加食物中铁的吸收利用。

(5)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呼吸道和肠道疾病的发生,彻底治疗各种慢性失血性疾病。

(6)纠正不良的进食习惯,如挑食、偏食。

(二)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是幼儿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四季均易发生,冬、春季节较多。如果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引起多种重症并发症,影响幼儿发育。小儿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细湿罗音,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

1.小儿肺炎的致病因素

幼儿肺炎多为感染性肺炎。幼接触的人中如有带菌者(比如感冒),幼儿很轻易受到传染引起肺炎;肺炎也可由病毒及其他微生物引起。

2.小儿肺炎常见症状

幼儿患肺炎后病情发展一般比较急,常见症状有高烧、咳嗽、憋气、闷喘、精神困倦、不想吃饭、烦躁不安、口唇发紫、呼吸困难、呼吸浅而快;严重时表现为点头状呼吸、眼眶发青等。有时小儿肺炎又与小儿感冒的症状相似,容易混淆。因此,教养人有必要掌握这两种小儿常见病的鉴别知识,以便及时发现小儿肺炎,及早医治。鉴别可从“一看、二听、三摸”入手。

一看:首先看咳嗽时呼吸是否困难。感冒引起的咳嗽一般较轻,痰少,不会引起呼吸困难。小儿肺炎大多有咳嗽、有痰、气喘、气促,且程度较重,常引起呼吸困难。其次看精神状态。幼儿患肺炎时,精神状态不佳,常烦躁、哭闹不安,或昏睡、抽风等。再次看饮食。患肺炎时,幼儿饮食显著下降,不吃东西,不吃奶,常因憋气而哭闹不安。最后看睡眠。患肺炎后,幼儿多睡易醒,爱哭闹,夜里有呼吸困难加重的趋势。

二听:听肺部是否有水泡音。由于小儿的胸壁薄,有时不用听诊器用耳朵听也能听到水泡音,所以教养人可以在幼儿安静或睡着时在幼儿的脊柱两侧胸壁仔细倾听。肺炎患儿在吸气末期会听到“咕噜”、“咕噜”般的声音,称之为细小水泡音,这是肺部发炎的重要体征。

三摸:感觉胸部痰液的震动。小儿痰多时,有时把手放在前胸或背部,可以感觉痰随呼吸运动而震动,而小儿感冒一般不会有明显的痰震。

如果幼儿得了肺炎,一般要去医院用药物治疗。

3.小儿肺炎的预防

家庭护理对于预防和治疗小儿肺炎也有重要作用。为此,父母应做到以下六点。

(1)多注意婴儿的体格锻炼,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增强呼吸道对疾病的抵抗力。

(2)对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要及时治疗,防止发展成肺炎。

(3)要给患儿吃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可以量少多餐,注意休息。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痂及鼻腔分泌物,对痰多的患儿应尽量让痰液咳出,防止因痰液排出不畅而影响肺炎恢复。

(5)要保持室内安静、整洁,空气要流通,并保持适当湿度。

(6)加强皮肤护理,尤其是汗多的患儿要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并用热毛巾把汗液擦干,这对皮肤散热及抵抗病菌有好处。

(三)中耳炎

中耳炎是由于中耳内发生了细菌感染,故医学上其全称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炎的主要表现为耳鸣、耳痛、听力下降和耳道流脓等。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六章 第三节 13~24月龄幼儿的疾病与意外伤害预防

人耳结构

小儿的中耳炎与感冒有密切的关系。咽鼓管是在耳朵与咽部之间的一条斜行的管道,婴幼儿的咽鼓管与成人不同,具有短、平、宽的特点,并且咽鼓管的方向几乎呈水平位,这样鼻咽部的液状物更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因此,幼儿感冒后发生的细菌感染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易诱发幼儿中耳炎,如:

1. 给幼儿洗澡、洗头时,因幼儿不合作导致污水流入耳朵内发生感染。

2. 给幼儿喂奶过急或奶嘴上的孔较大,使流入口内奶太快或太多,幼儿来不及吞咽而引起呛咳,使乳汁容易进入中耳发生感染。

3. 教养人给幼儿挖耳朵,不小心刺伤了耳内的皮肤黏膜而引起感染。

教养人如果发现幼儿感冒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不退;或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表现;或幼儿哭闹不安,牵拉耳郭,疼痛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如何预防幼儿患中耳炎呢?提高幼儿的抵抗力以预防感冒是预防中耳炎的积极措施。因此我们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合理饮食(饮食多样化)以增强幼儿的体质;平时注意给幼儿建立规律的锻炼身体方案,并经常带幼儿到户外活动。此外,当幼儿患了感冒或其他呼吸道传染病时要积极治疗,还要注意幼儿的口腔卫生;给幼儿洗澡、洗头时,要用手堵住小儿的外耳道口,以防污水流入。不要给小儿用力挖耳朵,以防皮肤破损,而使细菌侵入引起感染。

(四)流鼻血

小儿鼻出血是幼儿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特别是在春天和秋冬季节发病率特别高。首先,小儿流鼻血多是由于“肺燥血热”,引起鼻腔干燥,毛细血管由于韧度不够破裂所致。其次,小儿的鼻腔黏膜特别薄,只有成年人的1/10,很容易因情绪波动、疲劳、挖鼻孔、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使毛细血管充血扩张、损伤出血。

幼儿鼻出血时,教养人可先让其坐起,头微向上仰,用拇指和食指按住其双侧耳翼,一般按压5∼10分钟可止住出血,同时可用冷毛巾敷头部及鼻子周围。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六章 第三节 13~24月龄幼儿的疾病与意外伤害预防

鼻出血的正确处理

为预防幼儿鼻出血,教养人首先应帮助纠正幼儿挖鼻的不良癖好,积极防治鼻炎、鼻窦炎等疾病。其次,平时应保证幼儿的正常休息,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如番茄、芹菜、萝卜、西瓜、雪梨、枇杷、橘子、山楂等,忌多食易导致“上火”的辛燥、煎炸食品。另外,秋冬季节寒冷干燥时要鼓励幼儿多喝水,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太热太干都容易出血。

二、常见意外伤害预防

13∼24月龄幼儿的常见意外伤害包括摔伤、撞伤与吞食异物。

(一)摔伤、撞伤

13∼24月龄幼儿刚学会走路,跌跌撞撞的,却又不甘寂寞,喜欢到处走走,因此很容易摔倒摔伤,或容易被桌子角、向内开的门或窗户等硬的角碰着而撞伤。

如果幼儿不小心摔倒或撞着,首先要检查是否受伤。如果一碰手脚就大哭则有可能是骨折或脱臼;如果出现肿包,可以用湿毛巾冷敷,教养人切忌用手揉摔伤或撞伤部位;如果伤口大,出血多,并有呕吐、抽搐现象,应让幼儿平躺,等待救护车。不要用棉花球团压迫止血,否则很容易将棉花团粘在伤口上。

为消除隐患,防止婴儿摔伤、撞伤,应做以下预防工作:

1. 及时清理地上的水或油渍,地板最好不打腊,以免幼儿滑倒。

2. 阳台的栏杆要足够高,缝隙不要过大。

3. 家里不要摆放任何可供幼儿登高的东西,也尽量不要摆放容易致幼儿磕碰造成危险的东西。

4. 桌角、茶几边缘等这样的家具边缘、尖角加装圆弧角的防护垫,以免幼儿摔倒时撞伤。

5. 损坏的窗户一定要修好,没有护栏的窗户,幼儿在家时一定要锁好。

6. 带幼儿外出时,教养人一定要看好幼儿,以防幼儿到处乱跑摔伤或撞伤。

(二)吞食异物

气管异物是儿童常见意外事故,以3岁以下居多,处理不及时则有生命危险。婴幼儿仰天躺在床上吃一些圆溜的食物时,或吃东西时会因哭闹、玩耍、跑动等引起食物滑到气管里,而气管一旦吸入异物,轻则影响肺部呼吸功能,导致肺部感染,重则会阻塞气道引起窒息,危及生命。所以一旦发生气管异物时,要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较小幼儿可立即倒提起双脚,轻拍背部;较大幼儿可让其趴卧在成人腿上,头背部向下倾斜,用手轻轻拍背部,这样可使异物吐出,抢救的同时最好立即做好去医院的准备。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六章 第三节 13~24月龄幼儿的疾病与意外伤害预防

为预防幼儿吞食异物发生,建议教养人做到以下三点。

1. 幼儿身边最好时刻有人看护。

2. 1∼2岁幼儿不适于吃各种坚果、花生、果冻等大块的食物。

3. 时刻注意检查幼儿活动的范围内是否有钱币、扣子、气球及玩具上的小部件等容易让幼儿吞食的小东西。

三、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是世界卫生组织及我国为保证儿童健康成长,根据儿童成长阶段的特点制定的免疫程序。目前,我国的计划免疫疫苗主要有5种疫苗,即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虽然只有5种疫苗,但是可以预防7种疾病:主要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和乙型肝炎。

13∼24月龄幼儿满两周岁时需加强注射白百破三联疫苗针和麻疹疫苗针1次,口服麻痹糖丸1粒。秋末冬初季节注射流脑疫苗1次。

另外,教养人手里的免疫计划预防接种卡要妥善保管好,它是儿童预防接种的通用凭证,当入托、入学、家庭住址变迁时,可作为防疫部门查询有无免疫接种史的依据。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七章 第一节 25~36月龄幼儿的科学喂养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七章 第一节 25~36月龄幼儿的科学喂养

引子:25~36月龄幼儿已逐渐出齐全部20颗乳牙,可以自己用牙齿咀嚼较硬的固体食物了,所以这个阶段的婴儿会喜欢吃固体的食品。婴儿的消化系统也日趋完善,加之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也增加了,一日三餐的习惯虽...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一章 本章小结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一章 本章小结

【案例解析】在本章的导学案例中,捡豆子活动不仅能够促进东东和菲菲发展感知觉、动作能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帮助其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东东妈妈和菲菲的保姆看似“疼爱”的做法实则违背了婴幼儿早期教育的...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第二节 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论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第二节 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论

引子: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蒙台梭利指出帮助婴幼儿发展的主要动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二是吸收性心智。20世...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五章 第五节 7~12月龄婴儿家庭教养重点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五章 第五节 7~12月龄婴儿家庭教养重点

引子:从初为父母的手忙脚乱,到尽情享受与孩子相处的欢乐亲子时光,7∼12月龄婴儿家庭教育指导,重在帮助家长了解和尊重婴儿发展客观规律,科学育儿,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指导教养人做好辅...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六章 第五节 13~24月龄幼儿家庭教养重点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六章 第五节 13~24月龄幼儿家庭教养重点

引子:13∼24月龄幼儿主要生活在家庭里,教养人一定要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用良好的家风影响幼儿,注重对幼儿生活起居的悉心照料,培养幼儿勇于探究的精神和良好的个性,而且要尊重幼儿的发展速度和个...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一章 第四节 亲子活动的设计模式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一章 第四节 亲子活动的设计模式

一、亲子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亲子活动的设计程序可以简化为一个基本公式:(一)以目标为起点的活动设计流程(二)以兴趣需要和经验为起点活动设计流程(三)以现有的材料、内容、问题为起点(四)以活动方案为起点二...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一章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概述 导学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一章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概述 导学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叙述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内涵、特点、任务;2.解释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和幼儿教育一体化衔接的基本问题;3.阐述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内容,在实践中能遵...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一章 第三节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一章 第三节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引子:我国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婴幼儿早期教育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待改进的问题。我们在借鉴国外婴幼儿早期教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我国0∼...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