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引子:

何为人格?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儿童的人格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不同的个体会形成不同的人格?以下将通过介绍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来帮助我们理解儿童人格的形成。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学说创始人。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将性本能(libido)视为构成生命本能的最重要的部分,包括吮吸、咀嚼、排泄、皮肤触摸等直接与间接引起机体快感的活动。弗洛伊德的人格概念建立在性本能基础上,认为人格由三个方面构成:本我、自我与超我。本我即直接追求和绝对满足生物性本能的人格;自我介于现实与本我之间,控制本我符合现实原则;超我代表着社会伦理道德,按至善原则行动,力求达到完美。根据性本能集中部位的变化,弗洛伊德将个体人格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0~3岁阶段涉及口腔期与肛门期。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人格由三个方面构成

(一)心理性(人格)发展阶段

1.口腔期(0~1岁)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婴儿主要通过吸吮、咀嚼、吞咽、咬等口腔活动获得性的满足与快感。因而,婴儿心理与人格的发展十分明显地受其口部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影响。弗洛伊德认为,如果婴儿的口部需要得到满足,婴儿以后会形成乐观、信任、有信心的人格特征;如果这时期口腔活动受到限制,儿童长大后会倾向于悲观、依赖、退缩、猜疑,有些人则形成咬手指、吸烟、酗酒、贪吃等不良行为。

2.肛门期(1~3岁)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此时期肛门成为快感的中心,幼儿对粪便的潴留与排泄都能获得快感。这时幼儿首次遇到生物冲动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而随意地排便是这一时期幼儿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手段。过早或过晚训练幼儿排便,都容易导致幼儿以后形成肛门期人格。

(二)早期经验与防御机制

尽管精神分析理论强调婴幼儿期生物学因素的作用,但也重视儿童早期经验和教养的重要性。

教养环境和方法可能影响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引起婴幼儿的心理不适,而自我为避免心理不适,会采取各种方法去适应,这些适应手段称为防御机制。其中比较明显在儿童早期发生的有固着、压抑、退行。

压抑是在婴幼儿期发生的防御手段。当本我冲动受到限制而引起冲突时,就迫使那些引起焦虑的心理冲突离开意识而进入潜意识,这就是压抑。如

固着是一种某些本能冲动停留在早期阶段的防御手段,用来补偿那些早期未得到满足的本能需要。

退行是一种表现行为退回到早期阶段的防御手段。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人格)理论

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1902—1994),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划分为8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学龄期、青年期、成人早期、成人中期和成人后期。每一个阶段都包含两个对立的、相互斗争的特定心理社会任务,各阶段的发展任务解决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到个体人格的发展。0~3岁主要涉及婴儿期和儿童早期。

1.婴儿期(0~18个月)

本阶段的心理社会危机是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婴儿体验着身体上的舒适,感到了安全,于是对周围环境产生了基本信任感;反之,婴儿便对周围环境产生不信任感。此时,在婴儿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通常是母亲。另外,适度的不信任感有助于婴儿抵抗挫折。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2.儿童早期(18~48个月)

此阶段的心理社会危机是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幼儿的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怀疑。此时,幼儿已不满足于停留在狭窄的空间内,而渴望探索新的世界,他们开始形成一种自主性的感觉。然而,此时幼儿出现了不想为自己的行动负责任的倾向,这使得其自主性受到了威胁,因此,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的冲突就出现了。要解决这种冲突,父母要鼓励幼儿尝试着对环境进行探究,为他们提供独立自主的机会,并给予积极的鼓励而非批评限制。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三、教育启示

人格发展理论启示我们:

首先,成人应重视婴幼儿早期的生活经验,因为它将会对婴幼儿的一生造成重要影响。婴幼儿不良心理最初的产生来自和父母尤其是与母亲的交往过程中的关系失当,而且这种负面的情绪状态会对婴幼儿心理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其次,成人要尽量给婴幼儿创造亲切、舒适、轻松的家庭氛围。只要婴幼儿的行为不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父母就不必要过分加以管制。

另外,成人必须承担起控制婴幼儿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五章 第二节 7~12月龄婴儿的日常护理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五章 第二节 7~12月龄婴儿的日常护理

引子:7∼12月龄婴儿在日常生活方面依然需要教养人在睡眠、排便、盥洗、户外活动等方面的护理和帮助,而良好的睡眠、排便、盥洗习惯和适度的户外活动对于婴儿的生长发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睡眠对于7∼12月...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九章 第二节 0~3岁特殊儿童的教育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九章 第二节 0~3岁特殊儿童的教育

引子:一般来说,特殊儿童的机构教育以全纳教育为佳。全纳教育最主要的思想是: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无论这些学生的身体、智力、情感、语言发展水平如何。全纳教育认为即便是普通学生也是各不相同的,应该将...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三章 第二节 0~3岁婴幼儿的动作发展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三章 第二节 0~3岁婴幼儿的动作发展

引子:动作发育既是婴幼儿神经发育的重要体现,也是思维发展水平的外在表现,同时,它能反过来促进神经的发育与思维的发展。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婴幼儿的动作发展就已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出现和形成了人类特有的动作...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第五节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第五节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

引子:列夫·维果茨基(Lev Vygotsky,1896—1934),苏联建国时期卓越的心理学家,与皮亚杰同时期。但不同于皮亚杰,维果茨基的理论强调文化、社会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其中对婴幼儿早期教育...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第二节 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论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第二节 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论

引子: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蒙台梭利指出帮助婴幼儿发展的主要动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二是吸收性心智。20世...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五章 第五节 7~12月龄婴儿家庭教养重点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五章 第五节 7~12月龄婴儿家庭教养重点

引子:从初为父母的手忙脚乱,到尽情享受与孩子相处的欢乐亲子时光,7∼12月龄婴儿家庭教育指导,重在帮助家长了解和尊重婴儿发展客观规律,科学育儿,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指导教养人做好辅...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4~6个月亲子活动教案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4~6个月亲子活动教案

案例2.4~6个月亲子活动教案游戏一:顶鼻子——认识五官(4个月)游戏目的:认识五官。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宝宝了解和认识自己的五官,初步感受五官的存在,增进宝宝与家人的亲密感。游戏步骤:1.宝宝抱着宝宝或...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三章 第六节 0~3岁婴幼儿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下)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三章 第六节 0~3岁婴幼儿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下)

引子:除了情绪,亲子关系、同伴关系、自我意识也是婴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阅读以下内容,尝试归纳婴幼儿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自我意识的发展,并完成练习。一、亲子依恋亲子依恋是婴幼儿在两岁前与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