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引子:

何为人格?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儿童的人格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不同的个体会形成不同的人格?以下将通过介绍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来帮助我们理解儿童人格的形成。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学说创始人。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将性本能(libido)视为构成生命本能的最重要的部分,包括吮吸、咀嚼、排泄、皮肤触摸等直接与间接引起机体快感的活动。弗洛伊德的人格概念建立在性本能基础上,认为人格由三个方面构成:本我、自我与超我。本我即直接追求和绝对满足生物性本能的人格;自我介于现实与本我之间,控制本我符合现实原则;超我代表着社会伦理道德,按至善原则行动,力求达到完美。根据性本能集中部位的变化,弗洛伊德将个体人格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0~3岁阶段涉及口腔期与肛门期。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人格由三个方面构成

(一)心理性(人格)发展阶段

1.口腔期(0~1岁)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婴儿主要通过吸吮、咀嚼、吞咽、咬等口腔活动获得性的满足与快感。因而,婴儿心理与人格的发展十分明显地受其口部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影响。弗洛伊德认为,如果婴儿的口部需要得到满足,婴儿以后会形成乐观、信任、有信心的人格特征;如果这时期口腔活动受到限制,儿童长大后会倾向于悲观、依赖、退缩、猜疑,有些人则形成咬手指、吸烟、酗酒、贪吃等不良行为。

2.肛门期(1~3岁)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此时期肛门成为快感的中心,幼儿对粪便的潴留与排泄都能获得快感。这时幼儿首次遇到生物冲动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而随意地排便是这一时期幼儿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手段。过早或过晚训练幼儿排便,都容易导致幼儿以后形成肛门期人格。

(二)早期经验与防御机制

尽管精神分析理论强调婴幼儿期生物学因素的作用,但也重视儿童早期经验和教养的重要性。

教养环境和方法可能影响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引起婴幼儿的心理不适,而自我为避免心理不适,会采取各种方法去适应,这些适应手段称为防御机制。其中比较明显在儿童早期发生的有固着、压抑、退行。

压抑是在婴幼儿期发生的防御手段。当本我冲动受到限制而引起冲突时,就迫使那些引起焦虑的心理冲突离开意识而进入潜意识,这就是压抑。如

固着是一种某些本能冲动停留在早期阶段的防御手段,用来补偿那些早期未得到满足的本能需要。

退行是一种表现行为退回到早期阶段的防御手段。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人格)理论

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1902—1994),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划分为8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学龄期、青年期、成人早期、成人中期和成人后期。每一个阶段都包含两个对立的、相互斗争的特定心理社会任务,各阶段的发展任务解决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到个体人格的发展。0~3岁主要涉及婴儿期和儿童早期。

1.婴儿期(0~18个月)

本阶段的心理社会危机是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婴儿体验着身体上的舒适,感到了安全,于是对周围环境产生了基本信任感;反之,婴儿便对周围环境产生不信任感。此时,在婴儿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通常是母亲。另外,适度的不信任感有助于婴儿抵抗挫折。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2.儿童早期(18~48个月)

此阶段的心理社会危机是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幼儿的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怀疑。此时,幼儿已不满足于停留在狭窄的空间内,而渴望探索新的世界,他们开始形成一种自主性的感觉。然而,此时幼儿出现了不想为自己的行动负责任的倾向,这使得其自主性受到了威胁,因此,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的冲突就出现了。要解决这种冲突,父母要鼓励幼儿尝试着对环境进行探究,为他们提供独立自主的机会,并给予积极的鼓励而非批评限制。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三、教育启示

人格发展理论启示我们:

首先,成人应重视婴幼儿早期的生活经验,因为它将会对婴幼儿的一生造成重要影响。婴幼儿不良心理最初的产生来自和父母尤其是与母亲的交往过程中的关系失当,而且这种负面的情绪状态会对婴幼儿心理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其次,成人要尽量给婴幼儿创造亲切、舒适、轻松的家庭氛围。只要婴幼儿的行为不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父母就不必要过分加以管制。

另外,成人必须承担起控制婴幼儿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四章 本章小结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四章 本章小结

【案例解析】在本章卷首的案例中,我们认识到了0∼6个月的婴儿,具备令人惊叹的能力和学习潜力。但是这些能力和学习潜力的挖掘培养,离不开早期教育教师和教养人的科学喂养和有力支持。从婴儿的喂养到日常护理,从...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拓展知识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拓展知识

同学们,由于学时的限制,课内只提供了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基础知识,因此,在认真学习课内知识的同时,我们也要广泛阅读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的相关书目和文章,进一步开拓视野。下面我们推荐了一些书...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13~15个月亲子活动教案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13~15个月亲子活动教案

案例5.13~15个月亲子活动教案游戏一:步调一致——爸爸走,我也走(13个月)游戏目的:锻炼行走能力。宝宝行走能力的发展和其他动作发展一样,经历着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这个游戏的作用在于进一步...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四章 第五节 0~6月龄婴儿家庭教养重点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四章 第五节 0~6月龄婴儿家庭教养重点

引子:0∼6月龄婴儿的家庭教养指导,重点在于指导教养人能够帮助婴儿尽快适应母体外环境,为其发展提供适宜的活动和环境。在此过程中,教养人和婴儿双方都能感受到亲子交往的乐趣。另外,初为父母者,不可避免地存...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第二节 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论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第二节 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论

引子: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蒙台梭利指出帮助婴幼儿发展的主要动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二是吸收性心智。20世...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七章 第五节 25~36月龄幼儿家庭教养重点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七章 第五节 25~36月龄幼儿家庭教养重点

引子:2∼3岁的幼儿开始逐渐由偏重于“养”过渡到“育”。要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与引导他们大胆探索,参与互动;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并帮助他们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四章 第四节 0~6月龄婴儿的教育要点与策略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四章 第四节 0~6月龄婴儿的教育要点与策略

引子:0∼6月龄婴儿的生长发育很快,其感知与动作、认知发展、语言、情感与社会性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节结合婴儿在这一阶段的基本发展情况和特点,用具体的策略和活动形式,就教养人如何为本阶段婴儿发展提供最...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34~36个月亲子活动教育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34~36个月亲子活动教育

案例12.34~36个月亲子活动教育游戏一:玩“保龄球”——全身运动(34个月)游戏目的:帮助宝宝练习滚球,手眼协调能打中目标,进而提升宝宝的右脑肢体协调能力。游戏步骤:1.在离宝宝1~2米的地方,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