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三章 第四节 0~3岁婴幼儿的认知发展
引子:
认知是儿童发展的中心任务。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看,认知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不断改进的过程。婴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性和随意性初步发展。婴幼儿认知发展主要涉及注意、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接下来,阅读以下内容,完成“知识窗”中的小活动。
一、注意
(一)注意的发生
新生儿已经产生了无意注意和习惯化。注意的产生和习惯化对婴幼儿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婴幼儿认识到环境中存在的潜在的、重要的和危险的事情,另一方面使得婴幼儿不会在无意义事情上浪费太多精力。
(二)注意的有意性
在1∼2个月时,婴儿更多注意单一的高对比度特征,进而开始注意环境的更多方面。在第1年中,婴儿可迅速转向并有效地注意新异的和显眼的事件。随着向学步期过渡,婴幼儿越来越善于有意注意。此时,新奇事物的吸引力下降但没有完全消失,玩玩具有助于婴幼儿持续注意的进步,如当婴幼儿堆积木时,必须调动有意注意的参与。
(三)注意的转换
与注意一个刺激同样重要的是从一个刺激转移注意到另一个刺激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管理注意的能力逐渐增强,能更迅速地接受信息。到4∼6个月时,婴儿的注意变得更灵活,5月龄婴儿只需要几秒钟来接受复杂刺激,并且觉察其新异性。
(四)注意的时间
研究表明,18月龄幼儿能集中注意5∼8分钟,21月龄时能集中注意8∼10分钟,24月龄时能集中注意10∼12分钟。研究指出,对10月龄婴儿集中注意能力的促进越大,其18月龄时的心理测验分数越高。成人可以通过关注婴幼儿当前的兴趣并加以鼓励,吸引婴幼儿保持注意,从而培养婴幼儿的持续注意的能力。
【知识窗】
下面是一个出生五天的婴儿练习注意力的视频,将帮助你直观地了解婴儿的注意力情况,请带着问题观看。问题:婴儿在盯着玩具从眼前走过几次后,为什么失去了兴趣?婴儿的这种反应,对他有什么积极作用?
视频:宝宝五天,练习注意力。(具体见本节视频列表)
二、记忆
记忆是信息被记录、存储和提取的加工过程,包括再认和回忆两类。
(一)再认发展的特点
1.再认出现的时间
新生儿也已具有记忆能力,出生几天的新生儿能够辨认出母亲的声音与气味,这是比较清晰的关于胎儿期学习记忆的证据。
2.再认保持的时间
记忆时间长短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而增长:2月龄婴儿的记忆时间是2天,3月龄时是1周,6月龄时增加到2周,18月龄时是13周。婴幼儿对大部分事情的记忆只有相对较短的持续时间。但是,对于忘记某个操作反应的3∼6个月的婴儿,只需给他们些微提醒——如晃动风铃,婴儿即可恢复记忆。如果允许6月龄婴儿自己重新激活这些反应,如通过踢来摇晃风铃,即使只有几分钟也可使婴儿不仅恢复记忆而且持续更久,达到约17周。
3.再认的情境性
起初婴幼儿的记忆高度依赖情境。当2∼6个月的婴儿身处与训练时不同的情境时,如不一样的风铃和反弹球,或不一样的房间——他们的记忆非常差。9个月后情境的依赖性下降,大一些的婴幼儿即使当风铃的特征改变,以及身处不同的房间时,也可以记住如何使它移动。随着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增强,他们能更多、更广泛地体验情境中的频繁变化,这时,他们的记忆越来越独立于情境,他们可以将学会的反应更灵活地推广到相关的新情境中。
(二)回忆发展的特点
1.回忆时间
回忆比再认更有挑战性,因为它需要在缺乏知觉支持的情况下记住某些事物。研究证明,1岁婴儿能够进行回忆,且能够保持3个月,到1岁半时可保持12个月。
2.婴儿期健忘
婴儿期健忘是指无法回忆生命早期事件的现象。对此,一个相关的解释是:3岁以上的幼儿和成人主要使用言语手段来存储信息,而0∼3岁婴幼儿的记忆加工严重依赖于非言语技巧,如视觉影像和动作,这种不相容可能阻止了婴幼儿经验的长时保持;只有在3岁之后,他们才经常用言语表达他们的过去经验——这种存储模式增加了这些记忆在将来被顺利提取的可能性。
三、思维
皮亚杰指出0∼2岁是形成思维的关键时期,被皮亚杰称为感知运动阶段。皮亚杰对婴幼儿不断重复地探索环境的行为印象深刻,他按照循环反应的状况将0∼2岁的思维发展分为六个子阶段。
(一)子阶段一:简单反射阶段(出生至1个月)
在新生儿出生后的一个月内,他与外界交往的基本活动是先天性反射。新生儿通过吮吸、抓握、踢蹬、啼哭等活动,积极地练习和协调先天反射。这一时期,新生儿还不能将一个图式转换为或联结另一个图式,还不能把同一物体的视像和声音联系起来。
【知识窗】
下面的视频将帮助你直观地了解婴儿的基本条件反射,请带着问题观看。问题:婴儿先天包括哪些条件反射?
视频:婴儿的基本条件反射。(具体见本节视频列表)
(二)子阶段二: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个月)
循环反应是指婴幼儿重复一些偶然性事件以促进其建构新的认知图式。称之为初级是因为婴儿参与的这些活动主要基于自己的身体,行为尚无目的性。这一时期的特点在于重复循环发生的动作只出现在婴儿自己身上,他们的注视、倾听和动作是一种自发的自我中心化现象。
(三)子阶段三:次级循环反应阶段(4∼8个月)
这一时期自我中心化现象有所减弱,婴儿开始注意自己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次级循环反应”是关于重复能够引发想要结果行为的图式,行为具有初步的目的性。婴儿对自己行为控制的提高使他们能更有效地模仿他人的行为。
【知识窗】
下面的视频将帮助你直观地了解次级循环反应阶段婴儿的行为表现,请带着问题观看。问题:宝宝扔东西的行为表明他的思维有哪些发展?
视频:7个月小孩扔东西。(具体见本节视频列表)
(四)子阶段四:次级循环反应的协调阶段(8∼10个月)
该阶段之所以被称为次级循环反应的协调阶段,是因为婴儿开始使用有目标指向的行为,该行为将几个图式进行整合和协调,表现出计划或计算如何产生想要的结果的能力。在子阶段四婴儿可将几个图式整合,如婴儿会推开一个已经放好的玩具,使自己能拿到另一个放在它下面、露出一部分的玩具。次级循环反应与初级循环反应主要差别在于,婴儿的活动不但集中于自己的身体(初级循环反应),而且包含了与外界有关的行为活动(次级循环反应)。
皮亚杰指出此阶段婴儿已初步形成“客体永存性”。客体永久性是指婴儿知道当前看不到的人和物体仍然存在并尝试寻找。
【 知识窗】
下面是婴儿客体永久性实验的视频,请带着问题观看。问题:视频中形成客体永久性的婴儿和没有形成客体永久性的婴儿的行为表现有什么区别,形成客体永久性概念对婴幼儿来说意味着什么?
视频:婴儿的客体永存概念。(具体见本节视频列表)
(五)子阶段五: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0∼18个月)
三级循环反应最重要的特征是婴幼儿所重复行为的有意性进一步增加,出现实验性与创造性。此阶段婴幼儿的探索行为仍以尝试错误为主。
皮亚杰描述了发生在他女儿身上的现象:1岁3个月的杰奎琳被放在一个围栏里,围栏外放着一个纸板做的公鸡。杰奎琳必须把纸板公鸡置于侧身位置,才能把它从围栏外拿进围栏里面来。杰奎琳尝试多次都使纸板碰撞在栅栏上而拿不进来,只有当纸板从手中掉下她再拿起时方向有所改变,她才偶然地把纸板公鸡拿进围栏。之后杰奎琳仍多次操作,直到她系统地和精巧地学会转动纸板的方向(经过多次尝试)才顺利解决问题。
【知识窗】
下面是1岁3天的幼儿尝试解决问题的视频,将帮助你直观地了解三级循环反应阶段的幼儿的表现,请带着问题观看。问题:婴儿出现尝试解决问题的行为表明他的思维有怎样的发展?
视频:尝试自己解决问题(1岁3天)。(具体见本节视频列表)
(六)子阶段六:思维的开始阶段(18∼24个月)
此阶段的主要成就在于心理表征或者象征性思维能力的获得。皮亚杰认为到了这个阶段,幼儿能够想象看不到的物体可能在哪里,甚至能够在自己的脑海中描绘出看不见物体的运动轨迹。皮亚杰注意到,1岁半∼2岁的幼儿不再需要通过尝试错误而能够突然获得解决方法。此时他们似乎已能在头脑中进行操作,证明他们可以在心理上表征经验。表征的出现还衍生出其他一些能力,如延迟模仿的发生——记住和重复不在场的榜样行为,以及游戏特征的显著变化。在前一年半中,婴幼儿和学步儿进行愉悦性游戏,主要用于练习感知运动图式。而大约1岁6个月时,婴幼儿开始参与假装游戏,1岁11个月时婴幼儿可以进行假装游戏。
2岁之后,儿童的思维进入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前运算思维阶段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开始具有信号功能和象征功能,可以运用表象、言语、绘画等符号形式来表征内心与外在世界。其中2∼4岁又被划分为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前概念是指幼儿的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非抽象的、图式的。象征思维产生的标志是儿童能开始运用象征符号进行象征性游戏,用意义所借代替意义所指,如将小棒当作枪,小棒即意义所借,枪即意义所指。象征游戏说明儿童已能够将小棒和枪联系起来,凭着符号对客观事物加以象征化。皮亚杰认为意义所借和客观事物(意义所指)的分化就是思维的发生,同时意味着儿童的符号系统开始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