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设计》第八章 8.4 期间费用业务会计制度设计
任务描述
某单位采购员王某出差回来到会计部报销差旅费。他出差前向单位预借差旅费10 000元,并按规定办理了有关借款手续。现在,他凭有关发票账单报销9 000元,并交回未用余额1 000元,会计员唐某在办理有关报销手续后,将王某的原借款单退回给王某,表示单位与王某之间结清了债权债务关系。
某制造企业下设三个加工工厂和六个职能科室,六个职能科室分别为经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技术开发部、销售部和储运部。尽管企业的销售收入不断增长,但由于企业管理费用的增长速度过快,使得企业的利润仍然停留在两年前的水平。这种情况迫使企业总经理决心改变管理费用的控制方法。
案例学习
下面是某公司在差旅费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其出差报销标准和审批手续进行分析。
(1)住宿——公司全体人员平均每天不能超过100元。
(2)出差补助——按出差起止时间每天补助20元。
(3)车船票——按出差规定的往返地点、里程,凭票据核准报销。
(4)市内交通费——控制在人均每天10元以内,凭票据报销。
(5)其他杂费——其他杂费包括餐费、邮寄费、电话费等,控制在人均每天50元以内,凭票据报销。
(6)报销审批手续——根据出差人员事先整理好的报销单据,报财务经理审核后,才能报销。
(7)特别规定——出差乘坐飞机需要部门经理批准,连续3个月亏损的单位的人员出差,一律不准乘坐飞机。
理论知识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统称为期间费用,是企业成本费用中除成本之外的主要耗费,因此期间费用业务会计制度的基础是合理划分期间费用和成本的界限,然后再设计合适的控制与核算制度。
顾名思义,期间费用由于没有可直接配比的受益对象而直接归类给具体的会计期间,因此对其控制的基本做法就是先进行总量控制,然后对具体费用项目再选择相应的控制方式。这是因为期间费用总量水平是决定利润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而不同费用项目的发生又有着不同的动因。总体而言,期间费用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点包括:
(1)制定严格的预算标准。企业要为期间费用总量建立严格的费用预算制度,使其尽量达到最优水平。对于具体费用项目的预算编制、执行与考核等应该选择差异化的方法,比如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或零基预算等。
(2)对费用预算进行分解。企业应当根据费用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分解费用指标,落实费用责任主体,保证费用预算的有效实施。
(3)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企业应明确审批人对费用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费用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4)企业应当根据费用预算和支出标准的性质,按照授权批准制度所规定的权限,对费用支出申请进行审批。财会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费用开支项目和标准进行复核。
(5)对于未列入预算的费用项目,如确实需要支出,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申请追加预算;已列入预算但超过开支标准的费用项目,应由相关部门提出申请,报上级授权部门审批。
(6)会计部门或人员在办理费用支出业务时,应当根据经批准的费用支出申请,对发票、结算凭证等相关凭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
(7)企业应当建立费用支出内部报告制度,实时监控费用的支出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8)企业应当建立费用考核制度,对相应的费用责任主体进行考核和奖惩。通过费用考核促进各责任中心合理控制各种耗费,实行费用责任追究制度。
(9)企业应当加强对费用的监督检查,明确监督检查人员职责权限,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检查工作。比如费用授权批准制度、费用核算制度等的执行情况等。
期间费用的会计核算比较简单,分别设置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进行总分类核算,而按具体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期间费用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凭证记录制度
任何费用业务的发生都意味着资产的减少,而费用发生的效率又需要与相应的收入进行配比来计量,因此,费用要素连接了资产要素与收入要素,多个会计要素间的转化要依赖一系列原始凭证,由此企业应该设置相应的凭证以覆盖费用业务全过程。
(二)具体费用控制方法的选择
费用控制总体思路是严格执行费用定额、定率标准,加强对费用过程控制。然而,在选择具体的控制方法时却要有针对性,如部门费用定额、费用分类归口管理、划分固定费用与变动费用、划分可控与不可控费用、进行费用差异分析等。
(三)建立科学的费用分析制度
企业可以运用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性、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方法开展费用分析,检查费用预算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寻求降低费用的途径和方法。费用分析方法也存在着多样化的选择问题,因为不同的费用项目发生的动因并不一样,比如销售费用中的运输费与企业业务活动规模有关,而营销人员工资则与企业从事销售活动的人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