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2.5 气质、能力和性格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2.5 气质、能力和性格

气质差异与应用

1、气质的类型与特点

气质,被定义为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动力性特点。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到的“脾气”、“秉性”有很相似的内容。对个体的行为类型进行分析的工作,在人类社会早期就有记载。根据神经类型特点与心理动力性特点的结合,人们确定典型的气质的类型包括以下四种:

(1)多血质

(2)胆汁质

(3)粘液质

(4)抑郁质

2、气质差异的应用

(1)应用的范围:

①人机关系

②人际关系

③思想教育

此外,要选拔和培训某些特殊专业的人员,也必须运用气质差异,以提高培训效果。

(2)应用的原则:

①气质绝对原则

②气质互补原则

③气质发展原则

能力的差异

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个体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基本心理素质,它也是基本的心理特征之一。

在管理活动中,人们通常将个体的能力看作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心理特征,又将这种心理特征区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能力差异的表现

由于先天与环境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个体的能力是带有很明显的差异性的。我们可以将个体能力的差异特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类:

(1)能力的水平差异

(2)能力的类型差异

(3)能力发展达到成熟需要的时间差异

能力差异的应用

能力概念在组织活动中的应用,主要是考虑个体的能力与工作任务要求的匹配。这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具体在应用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能力阈限原则

(2)能力合理安排原则

(3)能力互补原则

性格差异与应用

1、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能力是完成一定活动的必备的心理素质特征,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性特征,性格则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核心部分。通过性格的整合,使个体的心理特征成为一个整体。

2、性格的类型

在对性格的类型分析工作上,早期的斯普兰格提出的生活方式分类,是一种影响较大的观点。按照社会活动的基本领域,斯普兰格将个体的性格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理性型、政治型、审美型、社会型、宗教型、经济型。其他的对性格类型的划分方法,包括:

(1)按照心理机能占优势的划分方法,将性格类型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中间型。

(2)根据心理活动倾向性的类型划分方法,将性格类型确定为外倾型和内倾型。

(3)按照思想行为独立性特点的划分方法,将性格类型分为顺从型和独立型。

3、性格差异的应用

(1)应用的范围。性格差异的分析,可用于思想教育、人员选拔、行为预测等。

(2)应用的原则。性格应用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性格顺应原则

②性格互补原则。

[ 讨~论 ]

生活中因为性格的差异给你带来过什么困惑吗?你是如何解决的?去发表想法。

标签: 组织行为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3.2 激励模式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3.2 激励模式

3.2 激励模式激励机制激励的目的是调动积极性。所谓积极性是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意愿及行为的准备状态。积极性有其自身形成和变化的规律,激励就是按照积极性的运动规律,对人们施加一定的影响,促使其积极性的...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组织设计与文化	练习案例--工作岗位设计应充分考虑适合职员的自由选择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组织设计与文化 练习案例--工作岗位设计应充分考虑适合职员的自由选择

练习案例--工作岗位设计应充分考虑适合职员的自由选择任何人都希望有个满意的职业和岗位。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在一个不喜欢的岗位上干上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这是极不人道的,也不利于调动积极性与创造性...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本章主要概念:组织环境、组织变革、组织发展、工作生活质量、学习型组织组织环境组织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组织所处的内在与外在的客观条件。组织变革组织变革最初仅是在一般意义上对组织某...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本章小结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领导者不同于管理者。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用公式: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表示。其中: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他是集权...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5.5 领导行为的监控与评估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5.5 领导行为的监控与评估

5.5 领导行为的监控与评估对领导行为监控的方法有哪些?领导者行为监控的方法可分为事前监控、实时监控和事后监控,具体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追究领导的失责行为:引咎辞职、问责制弹劾制。如何对领导行为进行监控?...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3.4 如何提高激励水平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3.4 如何提高激励水平

3.4 如何提高激励水平激励是组织管理的核心。激励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能动性来实现组织目标。发挥员工的能动性的内在机制源于员工的各种需求与现实条件之间的矛盾及其持续的发展变化。激励积极...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组织设计与文化 6.3 工作压力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组织设计与文化 6.3 工作压力

6.3 工作压力所谓压力,是指人在对付那些自己认为很难对付的情况时,所产生的情绪上和身体上的异常反应。它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内部状态,是焦虑、强烈的情绪和生理上的唤醒,以及挫折等各种情感...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5.1 领导概述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5.1 领导概述

5.1 领导概述领导的要素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这个领导过程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所处环境这三个因素所组成的复合函数。可用公式表示:领导=f(领导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