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组织设计与文化 6.1 组织理论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6.1 组织理论

古典组织理论

1.法约尔的组织模式

法约尔提出的十四项管理原则涉及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各项管理职能,其中专门有关组织结构的原则就占六项,它们分别是工作分工、职权与职责、统一指挥、集权、等级链和秩序,这六项原则概括了层级制组织类型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基本特征。

2.韦伯的层级官僚制

1910年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在其名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官僚模型”,即理想行政性机构理论。

韦伯认为,官僚结构的形式是现代世界中一直发展着的大规模的行政管理的最有效的工具。“官僚模型”就是能够“既合法又合理”地行驶职权的组织结构,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建立权威与职权等级制度。

(2)专业化强、分工明确。

(3)规章制度明确。

(4)有处理工作情况的程序系统。

(5)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非人格化。

(6)以技术能力作为挑选和提升组织成员的根据和标准,并主张行政性组织中的组织成员应具有终身制职业的忠诚。

行为组织理论

在20世纪30-60年代之间,当泰罗、法约尔和韦伯等人的理性人观点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非议时,梅约及其合作者通过著名的霍桑试验发现,只有把人看成是“社会人”,而不是完全理性的机器时,才能创造出高效率。梅约等人提出了行为组织理论。

行为组织理论最积极的作用,就在于强调组织中人的因素,尽量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比传统等级制更能提高工作效益。但由于它过分强调人际关系和满足人们的社会心理需要。因而降低了专业化的优越性,使工作效率受到一定影响。

思考题

现代组织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现代组织理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员素质的提高,组织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使组织不断适应新的环境,产生了以系统权变方法为主的现代组织理论。这一理论自巴纳德创立之后,经西蒙、劳伦斯、马奇等人的发展,在组织理论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他们把组织看成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主张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要服从总体战略目标,但他们并非固定不变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模式,而是根据该组织的特点,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西斯克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它由各个子系统构成,且整个系统的能力依赖于每一个子系统的能力;同样,大系统的职能或能力的作用变化,要求子系统作出相应的变化。整个系统的输入可能来源于系统的外部或者系统内部的子系统,它的输出可能输向系统的外部或反馈给任何一个子系统。因此,组织结构及其职能依赖于组织所处的外部和内部的许多环境因素。这就要强调组织的生存价值、社会作用和性格特征,不能单纯用理性的利润指标来衡量企业经营的好坏,而要以人为组织的中心,考虑人们的需要与情感等社会心理因素。使每个人产生一种促归属感和向心力,并汇聚成群体动力,帮助组织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增强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现代组织理论的创始人巴纳德的组织理论的观点集中反映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在霍桑试验的启发下,他第一个把组织解释成为人与人相互合作的系统。主张工人首先是一个社会成员,然后才是组织的参与者,而不是工具。因此,不能把经济收入视为激励工作积极性的唯一因素,而要考虑权力、名誉、合适的工作条件、受人尊重等其它刺激因素。在组织不能提供足够刺激时,要注意劝导与说服,并反复灌输企业目标。因为目标是把组织凝成一个整体的重要力量。而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发挥“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它可以沟通许多信息,加强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和保护每个人的利益。所以巴纳德十分看重信息交流在组织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巴纳德认为,所有正式组织不论其级别和规模差别多大,均包含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愿望和信息沟通三个基本要素。

巴纳德的现代组织理论除以上这些思想外,还提出了两个重要的理论观点,那就是“诱因和贡献平衡论”与“权威接受论”。

凯恩和利克特的组织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凯恩的“交迭角色组”理论和行为科学家利克特的“交迭群体”组织理论既是群体理论的发展,也对现代组织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

系统组织理论

社会学家霍曼斯从系统概念出发,建立了适于各类组织的社会系统模型。他认为社会系统由环境所决定的人们的活动、相互作用和人们对环境的感情等因素构成。

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认为不能用单一的模型来解决所有组织设计问题,只能提出在特定情况下有最大成功可能的方案。因而使其有别于古典组织理论、行为组织理论和系统理论。

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组织生命周期思想,是由美国颇具规模的工业心理咨询公司提出的,认为企业组织同人一样具有生命周期,有它的童年、青年、壮年和老年时期。在组织的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要求,管理人员应该采取相适应的管理方式,渡过危机,向更高级的管理阶段过渡,以夺取更大的成功。


标签: 组织行为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组织行为学》1.3 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

《组织行为学》1.3 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

1.3 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1、边缘性、综合性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2、两重性组织行为学又是一门具有两重性的学科。它既具有与组织中人的行为生物性特征相联系...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行为 4.3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行为 4.3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4.3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请观看本节视频讲解。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主讲教师:东北财经大学 孙成志 教授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内容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人际关系,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关系,...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2.2 关于人性的假设的研究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2.2 关于人性的假设的研究

2.2 关于人性的假设的研究关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关于人性是理性的和经济的说法,归根到底,是从享乐主义哲学那儿衍生出来的,这种学说主张,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变得最大。麦格雷戈在用组织方法对...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组织设计与文化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组织设计与文化

本章主要概念:组织设计、组织结构、工作设计、压力、组织文化、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部门化、组织结构合理化、组织权责体系组织设计组织设计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经营目的而实际探索应该如何设计组织结构。即一种由管...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本章主要概念:组织环境、组织变革、组织发展、工作生活质量、学习型组织组织环境组织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组织所处的内在与外在的客观条件。组织变革组织变革最初仅是在一般意义上对组织某...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本章小结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本章小结

第一章 本章小结组织就是存在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由人群构成的,为了达到共同目标,通过责权分配和层次结构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组织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5.5 领导行为的监控与评估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5.5 领导行为的监控与评估

5.5 领导行为的监控与评估对领导行为监控的方法有哪些?领导者行为监控的方法可分为事前监控、实时监控和事后监控,具体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追究领导的失责行为:引咎辞职、问责制弹劾制。如何对领导行为进行监控?...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7.1 组织环境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7.1 组织环境

7.1 组织环境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组织环境调节着组织结构设计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影响组织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明了它的种类,以便有效地改善组织的内外环境,形成更好的组织气候,提高组织效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