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个体形为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本章主要概念:个性、特质论、心理分析论、社会学习论、个性性格类型论、气质、能力、性格、知觉、社会知觉、自我知觉、知觉防御、晕轮效应、定型效应、首因效应、价值观、态度、情绪和情感。

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

特质论——特质论就是从人的心理特性来研究人的个性。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阿尔波特、艾森克和卡特尔等。

心理分析论——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学家弗洛依德及其学生荣格和阿德勒。弗洛依德认为,人的个性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内包括着彼此关联,而相互作用的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分别称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由于这三部分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内在动力,支配了个人所有行为。阿德勒不再像其老师那样过分重视生物或本能的因素,而是转而强调人个性发展中的社会因素。荣格、阿德勒的理论又称新心理分析论。

社会学习论——社会学习论的观点与特性论相反,它强调环境和情况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认为环境中的事物通过学习成为自己行为的模式,而个人的行为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

个性性格类型论——麦迪在荣格把个性分为内、外向的基础上,还把人由于出生后受到环境压力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高忧虑、低忧虑两个因素考虑在内。他认为,人们为了应付环境的压力,企图减低这种忧虑的痛苦,因而就会逐渐发展形成各种适应的行为方式。

气质——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同一般所谓的“脾气”、“秉性”相近。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神经过程可分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能力——能力是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任何一种活动都要求参与者具备一定的能力。例如,搞外交工作,要具有灵活而敏捷的思维、较好的语言表达和答辩、较强的记亿等能力;从事管理工作,要具备一定的组织、交际、宣传说服等能力。

性格——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在外界现实的作用下,通过个人的认知和实践活动,对现实产生了各种态度,构成态度系统,并决定着个体的行为表现,逐渐形成个体所特有的行为方式。

知觉——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当一个客观事物的某一种属性对有关的感觉器官发生作用时,通过一系列传入神经,把这一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相应的感觉中枢,引起相关的一个感觉信息组合的活动,因而得以反映当前该整个事物的存在。

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人、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间、群体间关系的知觉。

自我知觉——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

知觉防御——知觉防御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这种倾向使人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哪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晕轮效应的关键在于对个体某一行为特征形成了突出印象,因而掩盖了对其他行为特征的知觉,导致以点代面的结果。

定型效应——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对某类社会对象形成了固定的印象,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发生强烈的影响。这也就是所谓社会刻板印象的作用。定型效应一般是指对一类社会对象而言,对于个人也是适用的。

首因效应——在进行社会知觉的整个过程中,对象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先人为主”,对后来对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这是首因效应。

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对一个人来说,他认为最有意义和最重要的客观事物,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态度——态度是指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和情感就其本质来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是人的主观体验。所以,二者往往被人们看作是同意语,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标签: 组织行为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组织设计与文化	6.1 组织理论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组织设计与文化 6.1 组织理论

6.1 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1.法约尔的组织模式法约尔提出的十四项管理原则涉及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各项管理职能,其中专门有关组织结构的原则就占六项,它们分别是工作分工、职权与职责、统一指挥、...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练习案例--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小苗的成长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练习案例--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小苗的成长

练习案例--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小苗的成长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的科技人员苗晓光,是公司先进人物中的典型代表。他从学校的校门出来,就进了工厂,在企业里他就有一股追求,就是要用他在学校里面的所学,解决生产...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5.5 领导行为的监控与评估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5.5 领导行为的监控与评估

5.5 领导行为的监控与评估对领导行为监控的方法有哪些?领导者行为监控的方法可分为事前监控、实时监控和事后监控,具体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追究领导的失责行为:引咎辞职、问责制弹劾制。如何对领导行为进行监控?...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3.2 激励模式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3.2 激励模式

3.2 激励模式激励机制激励的目的是调动积极性。所谓积极性是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意愿及行为的准备状态。积极性有其自身形成和变化的规律,激励就是按照积极性的运动规律,对人们施加一定的影响,促使其积极性的...

《组织行为学》1.5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1.5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1.5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管理科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系统理论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的内部分工,促成了原有学科的分化和新学科的诞生。组织行为学就是在管理科学的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本章主要概念:领导、权力、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决策、组织政治行为、领导决策、领导效能、领导行为监控、领导班子结构、领导艺术领导领导是一种影响过程,即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个人作用与特定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动态...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2.8 情绪与情感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2.8 情绪与情感

2.8 情绪与情感情绪与情感的概念、种类和差异1、情绪与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和情感就其本质来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是人的主观...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导论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导论

本章主要概念:组织行为学、组织、心理学、社会学、模型、量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