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行为 4.4沟通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4.4 沟通

沟通

主讲教师:东北财经大学 孙成志 教授

信息沟通

1、信息沟通的目的和作用

信息沟通开始于有了某种“思想”或想法的发送者,然后通过发送者和接收者都能理解的方式进行信息编码,并通过联接发送者和接收者的渠道加以传递。

组织中的信息沟通的目的是促进变革,即对有助于组织利益的活动施加影响。

信息沟通的作用在于使组织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做到在适当的时候,将适当的信息,用适当的方法,传给适当的人,从而形成一个健全的迅速的有效的信息传递系统,以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2、信息沟通中的障碍

一个有效的沟通必须包含三个要素、四个步骤。每一个要素和每一个步骤都可能存在着各种障碍,它们直接影响沟通效能的发挥。常见的信息沟通障碍有以下几种:

(1)语言障碍,产生理解差异

(2)环节过多,引起信息损耗

(3)信息沟通中的偏见、猜疑、威胁和恐惧,妨碍沟通

(4)地位差异,妨碍交流

(5)信息表达不清,沟通要求不明,渠道不畅,影响沟通

(6)地理障碍,沟通困难

(7)信息超负荷

3、信息沟通的形式和方法

(1)信息沟通形式

信息沟通按不同的标志可以分成许多形式:

①按沟通的组织系统分可以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②按沟通信息的流动方向可以把信息沟通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横向交叉的沟通。

③按沟通的方法可以把沟通分为书面沟通、口头沟通和非语言的信息沟通。

④按沟通方向的可逆性可以把沟通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⑤快速处置人员和联络人员。

(2)信息沟通方法

信息沟通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是随机制宜、因人而定的。可供选择的信息沟通方法有:发布指示、会议制度、个别交谈、建立信息沟通网络。

4、信息沟通的原则和要求

(1)信息沟通的原则

信息沟通中的信息必须是明确的;要注意必须以保证维护组织的完整性为前提;战略上使用非正式组织的原则。

(2)信息沟通的要求

为改进信息沟通工作并提高效率,在信息沟通中要满足以下要求:

① 沟通要有认真的准备和明确的目的性

② 沟通的内容要确切

③ 沟通要有诚意,取得对方的信任并建立起感情

④ 提倡平行沟通

⑤ 提倡直接沟通、双向沟通和口头沟通

⑥ 设计固定沟通渠道,形成沟通常规。

谈判

1、谈判的特点和条件

谈判是现代社会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现象。在组织和群体中,人们之间要相互交往、改善关系、协商问题就要进行谈判,也就是说谈判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谈判的特点

(1)谈判是双方通过不断调整各自的需要而相互接近,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

(2)谈判是合作与冲突的对立统一。

(3)对谈判的各方来讲,谈判都有一定的利益界限。

(4)谈判各方所得利益的确定,取决于谈判各方的实力和谈判的艺术与技巧。

(5)谈判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艺术,是这两方面的结合。

谈判发生的条件

任何一个谈判的发生都有条件。不管是哪一类的谈判,想要让对方走上谈判桌,一般都缺少不了三个条件:

(1)一个无法再继续存在下去的僵局;

(2)双方都认为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这一僵局;

(3)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有可行性和可欲性。

2、谈判的类型

分析谈判类型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不同谈判方式的特点,在实际中灵活运用,这是研究谈判问题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根据不同分类标志可有多种分类方法:

(1)按谈判双方的得益情况可分为分配谈判和综合谈判

(2)按谈判人数分类有一对一谈判和小组谈判。

(3)按谈判方向分类有纵向谈判和横向谈判

(4)按谈判地点分类有主座谈判、客座谈判和在中立地谈判。

(5)按谈判双方接触的方式划分有口头谈判、书面谈判等等。

3、谈判的过程

谈判一般由五个阶段构成:准备和计划、界定基本原则、阐述和辩论、讨价还价和解决问题、结束与实施。

4、谈判的基本原则

遵循必要的谈判原则是取得谈判成功的基本保证。谈判的基本原则是:

(1)平等原则

(2)互利原则

(3)合法原则

(4)事人有别原则

(5)信用原则

5、谈判策略

谈判策略是指谈判人员为取得预期成果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它是各种谈判方式的具体运用。简单的说,谈判策略是一种可以预见和可能发生情况下应采取的相应的行动和手段等。在谈判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只有在谈判中实施灵活多变的策略,才能实现利益目标。

[ 讨~论 ]

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去发表想法。

标签: 组织行为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3.4 如何提高激励水平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3.4 如何提高激励水平

3.4 如何提高激励水平激励是组织管理的核心。激励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能动性来实现组织目标。发挥员工的能动性的内在机制源于员工的各种需求与现实条件之间的矛盾及其持续的发展变化。激励积极...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2.6 价值观与态度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2.6 价值观与态度

2.6 价值观与态度价值观1、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对一个人来说,他认为最有意义和最重要的客观事物,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价值观取...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组织设计与文化 本章小结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组织设计与文化 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设计的人群集合体,是每个成员在这个集合体中进行各种活动的构架系统。组织理论通常是一些有关组织结构和职能的设想。在现代社会里组织结构与员工绩效、工作满意度之间没有千篇一律的...

《组织行为学》1.1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学习它的意义何在?

《组织行为学》1.1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学习它的意义何在?

1.1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学习它的意义何在?加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改进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培养和选拔各级管理人才,改进领导作风和提高领导水平,提高工作绩效,改进干群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群众...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激励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激励

本章主要概念:激励的含义、激励机制、自我实现、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期望值、效价、挫折、强化激励的含义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受到高度...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行为

本章主要概念:群体、群体结构、群体规范、群体内聚力、人际关系、冲突、信息沟通的概念、谈判的含义、工作团队的概念、弱势群体群体群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7.1 组织环境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7.1 组织环境

7.1 组织环境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组织环境调节着组织结构设计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影响组织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明了它的种类,以便有效地改善组织的内外环境,形成更好的组织气候,提高组织效率...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7.3 组织发展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7.3 组织发展

7.3 组织发展组织发展的含义组织发展是建立在人本主义的民主价值观基础上的有计划变革的干预措施的总和,它寻求的是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员工的幸福。具体地说,组织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去提高一个组织的战斗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