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
领导者不同于管理者。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用公式: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表示。其中: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他是集权、责、服务为一体的个人或集体;被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对象和基础,是指领导者所辖的个人或团体;环境是领导活动的客观条件。领导工作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能更有效、更协调地实现组织目标;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利于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
领导理论是研究领导的有效性的理论。从20世纪初开始,东西方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大体上说来,按提出理论的时间先后顺序,将领导理论分为三大类:特性(或素质)理论、行为理论和权变(或情境)理论。
特性(或素质)理论是通过对领导者本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分析,来找出好的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特征(或素质)。主要理论有:(1)国外对领导者具有的素质的研究,包括:斯托迪尔的个人品质论、吉塞利的八种个性特征和五种激励特征、德鲁克的观点、美国管理协会的调查意见、鲍莫尔的十大条件、前苏联学者有关领导者素质的观点等;(2)我国对领导者素质的研究。
行为(作风)理论是从领导者的风格、领导方式、领导作用和领导方法入手来研究领导者行为的类型,并分析各类领导行为的特点、优缺点并进行相互比较。主要理论有:(1)勒温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2)坦南鲍母与施密特的领导连续流理论;(3)利克特的管理系统理论;(4)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5)管理方格理论。
权变(情境)理论认为讨论领导效能不能脱离人们的动机和态度,以及当时当地所处的环境,即全面的考察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三要素的综合影响。只有领导者按照不同的被领导者和不同的环境,适时地调整领导行为,才能取得好的领导效果。主要理论有:(1)菲德勒模式;(2)“途径——目标”理论;(3)领导规范模式;(4)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
权力是个体影响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能力。领导与权力、权威不可分,领导要很好地运用权力树立权威。组织中的政治行为是普遍存在且不可避免,并且又是十分有害的,管理者要防止和减少组织中政治行为的发生。
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是决定领导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衡量领导者领导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作为一名现代领导者,要努力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和艺术,实现领导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领导效能是一切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领导工作发展的推动力。因此,正确地理解领导效能的含义,掌握考评领导效能的原则和方法,探索提高领导效能的途径,对领导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是领导行为研究的重要问题。
提高领导的有效性可以从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等几个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