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七章 第四节 情绪的调节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第四节 情绪的调节
一、什么是情绪调节

人们的情绪随着个人生活的变化、事业的进展,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然而情绪的变化不一定能适应环境的需求,这就要求人们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情绪适应环境的要求。例如,你作为教师,可能在上课前,因为某件事与他人发生了争吵,你非常生气,但是你马上要上课,这时你必须调整自己的情绪,离开当时的情境,使自己平静下来,进入课堂的情境,想到学生的需求,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平常的心态进入课堂,这就是情绪调节的过程。

所以,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包括削弱或祛除正在进行的不适当的情绪、激活需要的情绪、掩盖或伪装某种情绪。所以情绪调节既包括抑制、削弱和掩盖等过程,也包括维持和增强的过程。也就是说,情绪调节实际上是对自己情绪的管理过程,使自己的情绪状态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的需求。

二、情绪调节的类型

情绪调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一般从来源、情绪特点、引起情绪的原因和调节的结果等方面加以区分,分为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等。

(一)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

从情绪调节过程的来源分类,可以分为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内部调节来源于个体内部的调节过程,主要指调节情绪的生理反应、主观体验和表情行为等。如情绪紧张或焦虑时控制血压和脉搏;体验痛苦时,离开情境使自己开心一点;过分高兴时掩饰和控制表情动作等。

外部调节主要来源于个体外的情境因素的影响使情绪改变的过程,这些情境因素包括人际关系的、社会的、文化的和自然的,其中人际关系是比较重要的。所以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体验、相关行为和情境之间关系的调整过程。如母子分离可以引起负情绪,但只要让幼儿确信母亲只是暂时离开他,就可以帮助幼儿克服这种情绪。外部环境对个体情绪的调节有支持和破坏两种可能性。有的环境因素有利于情绪调节,而有的环境因素不利于情绪的调节。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采取鼓励、表扬等满足和支持学生动机的行为,将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反之会引起不良的情绪。因此,环境的刺激特征与个体内部状况的关系,是影响外部调节的重要因素。

(二)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

根据情绪的不同特点可将情绪调节分为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修正调节主要指对消极性情绪所进行的调整和修正,如降低狂怒的强度使之恢复平静。维持调节主要指人们主动地维持对自己有益的积极情绪,如保持满足、快乐等。增强调节指对情绪进行积极的干预,这种调节在临床上常被采用,如对抑郁或淡漠进行增强调节,使其调整到积极的情绪状态。

(三)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

原因调节是针对引起情绪的原因进行调整,包括对情境的选择、修改,注意调整以及认知策略的改变等。反应调节发生在情绪激活或诱发之后,是指通过增强、减少、延长或缩短反应等策略对情绪进行调整。

(四)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

情绪调节是为了使个体在情绪唤醒情境中,保持功能上的适应状态,使情感表达处在可忍耐,且具有灵活变动的范围之内。当情绪调节使情绪、认知和行为达到协调时,这种调节叫良好调节。相反,当调节使个体失去对情绪的主动控制,使心理功能受到损害,阻碍认知活动,并导致作业成绩下降时,这种调节就是不良调节。

三、情绪调节的过程与策略

(一)情绪调节的过程

对于情绪调节的过程,不同的情绪心理学家有不同的理解,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模型,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心理学家格罗斯(Cross)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

格罗斯认为情绪调节是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展开的,在情绪发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调节,据此他提出了情绪调节的过程模型(见图7-7)。依据该模型,情绪发生的过程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在情绪发生前,一个是在情绪发生后,每一个阶段都会产生情绪调节,即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

_yxs_xinlixue_zhangjieneirong_第七章%20情绪_第四节%20情绪的调节_图片_7.8.png

1.原因调节

原因调节中有几个不同环节的调节方式,即情境选择、情境修正 、注意转换和认知改变。

(1) 情境选择。选择情境是指个体趋近或避开某些人、事件与场合以调节情绪,这是人们经常或者首先使用的一种情绪调节策略,个体经常使用这种策略来避免或降低负情绪的发生。情境的选择并不是随机的行为,它往往反映个体对适应环境的一个选择,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

(2)情境修正。情境修正是指应对问题或进行初步的控制,努力改变情境。通过改变和修正诱发情绪情境的某一方面和特点,而使情绪发生改变。例如,面对一个吵架的邻居,可以有三种解决方法:离开、忍受和制止。假如采取制止的方式,前去要求降低噪声,就是情境修正的调节策略。

(3)注意转换。注意转换是使注意离开原来话题或任务而集中于其他对象。

(4)认知改变。认知改变是通过改变认识而进行的情绪调节的努力。情绪的产生需要个体对知觉到的情境赋予意义。例如,在排队的过程中,有人踩了你的脚,你很生气,但是你认为他不是有意的,是不小心出现的问题,你就会原谅这个人。


2. 反应调节

反应调节是指情绪被引发以后,对情绪反应趋势如心理体验、行为表达、生理反应施加影响,主要表现为降低情绪反应的行为表达。例如,有人踩了你的脚,他没表示歉意,尽管你很生气,但你会努力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这就属于降低性的反应调节。又如你的情绪被一个热烈的群体性公益活动场合所激发,热情得到增强,这就属于增强性的反应调节。


(二)情绪调节的策略

1. 回避和接近策略

回避和接近策略也叫情境选择策略,它是通过选择有利情境、回避不利情境来实现的。这是情绪调节的一种常用策略,在面临冲突、愤怒、恐惧、尴尬、窘迫等情绪时,运用这种策略非常有效。儿童在很早就开始运用这种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研究指出,当儿童可以爬行或走路时,就采取接近或回避等方式调节情绪。


2.控制和修正策略

控制和修正情绪事件是一种更为积极的策略,它是通过改变情境中各种不利的情绪事件来实现的,情绪调节者试图通过控制情境来控制情绪的过程或结果。两岁左右的孩子就会表现出用控制和修正情绪事件的方法来调节情绪,如给哭叫的小弟弟、小妹妹玩具等。


3.注意转换策略

注意转换策略包括分心和专注两种策略。分心是将注意集中于与情绪无关的方面,或者将注意从目前的情境中转移开;专注是对情境中的某一个方面长时间地集中注意,这时个体可以创造一种自我维持的卓越状态。6个月左右的婴儿就开始通过用转移对陌生人的注意、注视母亲等方式来降低对陌生人的焦虑。


4.认知重评策略

认知重评,即认知改变,通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和评价而进行情绪调节。认知重评试图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方式理解使人产生挫折、生气、厌恶等负性情绪的事件。它不需要耗费许多认知资源,是一种有益的情绪调节方式。


5.表达抑制策略

表达抑制是反应调整的一种,是指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行为,调动自我控制能力、启动自我控制过程以抑制自己的情绪行为。


6.合理表达策略

合理表达指采用恰当的表情,它不造成人际和社会适应上的障碍,有利于个体幸福和团体密切,这是情绪调节的最为关键的策略。在人际交往中,情绪调节能力强的个体并不全是压抑自己的表情,而是能够在瞬间迅速改变自己的不利情绪,如把愤怒转换为笑、把悲伤转换为动力等,这种策略因而也可以称之为情绪转换策略。

四、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

良好的调节能促进身心健康,而情绪失调会破坏身心健康。例如,长期压抑悲伤和哭泣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不表达情绪可能会引起支气管疾病或癌症,对愤怒的压抑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的发病率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探讨情绪调节过程与健康的关系应该是情绪调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情绪调节对于维持稳定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标签: 心理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心理学》第十章 第三节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心理学》第十章 第三节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第三节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人格是怎样形成的?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遗传、环境,还是其他因素?目前心理学家的共识是:一些与个人身体或生理有密切关系的人格特质,如情绪、气质、容貌方面的自我...

《心理学》第十二章 第二节 积极心理

《心理学》第十二章 第二节 积极心理

第二节 积极心理长期以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限定在一种“病态模型”中,每每谈及心理健康,人们总是先想到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但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人的积极状态、积极力量和积极的人生...

《心理学》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本章导学

《心理学》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本章导学

感觉与知觉学习目标重点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征,知觉类型;掌握:刺激与感觉的关系;了解:感觉的种类。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1882年,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因为发高烧,脑部受到伤害,...

《心理学》第七章 第二节 情绪的表达

《心理学》第七章 第二节 情绪的表达

第二节 情绪的表达情绪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言语形式和非言语形式两种。非言语形式主要通过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等几种途经传递信息。所以,有时我们听不见一个人的言语,仅凭他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的识别就能...

《心理学》第十章 人格 本章导学

《心理学》第十章 人格 本章导学

人 格学习目标重点掌握:人格的概念、特性、结构和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掌握:人格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人格测评的工具与方法。一提起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人们马上就会说出《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和《...

 《心理学》第十一章 社会认知与行为 本章导学

《心理学》第十一章 社会认知与行为 本章导学

社会认知与行为学习目标重点掌握: 自我概念,社会刻板印象,从众及亲社会行为等概念;掌握: 自我概念的内容,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亲社会行为发生的过程;了解: 影响人际吸引的要素,攻击...

《心理学》第三章 第二节 知觉

《心理学》第三章 第二节 知觉

第二节 知 觉一、知觉的含义如果说感觉是人们对外部刺激属性的初级加工的话,那么知觉就是对这些刺激的进一步加工。人们通过感官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

《心理学》第二章 意识和注意 第二节 注意

《心理学》第二章 意识和注意 第二节 注意

第二节 注意人从睡眠到觉醒,再到注意的过程,是意识状态的连续体。当人们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内容比较清晰。对于注意指向的内容,人的意识比较清晰和紧张。人的注意所指向的内容,一般处于意识活动的中心。注意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