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情 绪
学习目

重点掌握:情绪的概念、成分、功能及表达的途径,情绪理论的基本思想,情绪调节的概念;

掌握:情绪的基本分类;

了解:情绪调节的过程与策略。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山崩地裂,房屋倒塌,数万生命顷刻之间消失了……人们惊恐、害怕、哭泣、悲伤、痛苦、内疚、孤独和自责。这场罕见的灾害,带给了人们巨大的伤痛和无尽的悲哀,但它却无法让我们惧怕和退缩。面对震灾,人们用爱心筑起精神的长城。解放军战士和武警官兵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地展开生命大营救;教师在地震尚未停止之时来回往返教室多次疏散学生,而自己却未能走出教室……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而震后的救援带来的是感动。在这场世纪罕见的灾难面前,人们的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特别是恐惧、害怕、悲伤等消极情绪会给人们身心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在震后有许多心理学家赶赴灾区,帮助人们缓解心理压力、消除恐慌情绪。

什么是情绪?上述事例中人们所产生的惊恐、害怕、哭泣、悲伤、痛苦和内疚等都是情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满着情绪,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经历着情绪的体验,如享受友谊的快乐、欣赏电影的愉悦、不小心弄坏了东西而难受等。同时也会经历一些强烈的情绪体验,如曾经沉醉于热恋之中、为获奖而兴奋、为亲人的去世而悲伤等。这些情绪的性质可能不同,但它们都是情绪。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有独特的心理过程,有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和外部表现三种成分。情绪能表达人的内心状态,可以说它是人的心理状态的晴雨表。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是人类生存适应的第一心理工具。它具有组织、调节和动机的功能,是个性的核心内容,也是控制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的一个关键成分。它与认知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进化过程中的产物。

本章首先介绍情绪的性质、功能、情绪的维度和基本分类;然后介绍几种主要的表情,即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最后介绍情绪理论和情绪调节等问题。良好的情绪调节能促进身心健康,而情绪失调会破坏身心健康。了解情绪调节的规律对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章内容要点

1.情绪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情绪具有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已有研究认为情绪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和交流功能。情绪体验都在两个维度中,一个维度是愉快不愉快,称之为情绪的效价;另一个维度是唤醒度,有低唤醒与高唤醒。

2.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基本情绪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具有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外部表现和不同的适应功能。复合情绪则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基本情绪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持续性等指标,可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3.情绪发生时,总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包括面部、体态、手势及言语的变化,统称为表情。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们提供非言语信息。

4.詹姆斯提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在他看来,悲伤由哭泣引起,恐惧由战栗引起。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后人称他们的理论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即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5.坎农认为情绪的中枢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并且强调大脑对丘脑抑制的解除,使植物性神经系统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的生理反应,而产生情绪。坎农的情绪学说得到巴德的支持和发展,故后人称之为坎农—巴德学说。

6.认知评价理论中,阿诺德认为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价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因此,她的理论被称为评定—兴奋学说。拉扎勒斯认为,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7.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情绪调节既包含内部过程,又包含外部过程。情绪调节是为了使个体在情绪唤醒的情境中保持功能上的适应状态,帮助个体将内部的唤醒维持在可管理的、最佳表现的范围内。

8.情绪调节可分为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等类型。

9.格罗斯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认为情绪调节是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展开的,在情绪发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调节。情绪调节发生在情绪过程的两个阶段,一个是在情绪发生前,一个是在情绪发生后,每一个阶段都会产生情绪调节。

10.情绪调节可采取的策略有:回避和接近策略、控制和修正策略、注意转换策略、认知重评策略、表达抑制策略和合理表达策略。

思 考 题

1.什么是情绪?它具有哪些功能?有哪些维度?

2.什么是表情?表情有哪些类别和功能?

3.詹姆斯—兰格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4.坎农—巴德学说在情绪心理学的发展中有什么意义?

5.认知评价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主要思想是什么?

6.什么是情绪调节?它在人们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标签: 心理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心理学》第十二章 第二节 积极心理

《心理学》第十二章 第二节 积极心理

第二节 积极心理长期以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限定在一种“病态模型”中,每每谈及心理健康,人们总是先想到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但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人的积极状态、积极力量和积极的人生...

《心理学》第八章 动机 本章导学

《心理学》第八章 动机 本章导学

动 机学习目标重点掌握:动机的概念,动机与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动机的激发;掌握:驱力理论,诱因理论,认知理论;了解:动机的种类。1999年秋天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在北京育新学校初中二年级的语文课...

《心理学》第八章 第二节 动机的种类

《心理学》第八章 第二节 动机的种类

第二节 动机的种类根据动机的性质,人类的动机可分为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一、生理性动机生理性动机也可称为基本动机,它是为了维持生命的需要所必需满足的动机,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例如饥饿、...

《心理学》第五章 第二节 表象与想象

《心理学》第五章 第二节 表象与想象

第二节 表象与想象一、表象及特征(一)表象的含义和作用表象是指事物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大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表象产生的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可以分为视觉表象(如想起某个人的相貌)、听觉表象(如想...

《心理学》第三章 第一节 感觉

《心理学》第三章 第一节 感觉

第一节 感 觉一、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就是感觉。要正确理解感觉的含义,应该...

《心理学》第十二章 第三节 心理障碍

《心理学》第十二章 第三节 心理障碍

第三节 心理障碍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心理异常或行为异常统称为“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列出了十种心理障碍,其中既有因器质性...

 《心理学》第四章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心理学》第四章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一、记忆的含义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以及操作过的动作,都会在人们的头脑中留有印记,其中一些印记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被...

《心理学》第十一章 第二节 社会行为

《心理学》第十一章 第二节 社会行为

第二节 社会行为一、 亲社会行为(一)亲社会行为的含义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心理学家认为,引发亲社会行为的动机有很多,比如为了获得社会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