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第八章 3.5 公共政策执行机制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3.5 公共政策执行机制

公共政策的执行机制包括执行权力的配置、信息沟通机制和控制机制等多方面,它们直接影响着公共政策执行运作、方式和过程。

1

公共政策执行权力的配置

政策执行权力的配置,在纵向上,表现为执行权在不同层级存在着分配问题,即执行权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在地方各级政府组织之间,以及在同一组织内部各个层次之间的配置。执行权的相对集中,有利于对公共政策的执行实行监控,使之能够以一个意志贯彻下去,但不利于调动下级组织的积极性,不利于因地制宜,因情况办事,容易产生“一刀切”现象。

在横向上,执行权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配置。执行权在横向上如何配置,一直是科层制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矛盾有:①把配置理解为分割,各机构各自独立行使其所享有的权力份额,彼此间缺乏协调;②当执行权配置不明确时,而且如果有利可图的话,各机构将会相互争夺执行权,导致政出多门,多头领导;如果无利可图,则又会产生执行缺位;③当为执行某一政策的综合协调机构挂靠具体职能部门时,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倾向于少参与,易导致社会综合政策演变为单一部门的专项政策。

2

信息沟通机制

信息沟通包括信息的下行、上行和平行三个方面的运动,它对公共政策的执行有着重要影响。信息下行顺畅,才能政令通行,上传下达,政策执行才能顺利进行;信息上行顺畅,才能使信息反馈及时、准确,有利于细化决策和追踪决策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对政策执行进行有效的控制;信息平行顺畅,有利于各政策执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有利于信息来源的多样化,扩大信息的广度,增加其全面性。

3

控制机制

控制是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政策执行的重要手段。控制的必要性来自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从构想中的方案到现实的结果之间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少这些不确定性。控制的另一目的是,在政策执行出现某些没有料想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补救。

当前,控制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不重视控制的作用,控制乏力,把控制理解为干涉等。②目标分解控制和总体评估控制难以协调,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政策实施的状况。③控制方式单一,主要进行事后反馈控制,使控制呈现出低等的应激性,缺乏前瞻性。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章 1.2 公共政策本质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章 1.2 公共政策本质

1.2 公共政策本质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从中外学者研究公共政策理论的成果考察,人们选择了从制度、权力、价值、规范(非制度)、技术等多层面开展研究,成果斐然。从现有工作的研究基础出发,我们选择...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2.5 政策方案的评估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2.5 政策方案的评估

2.5 政策方案的评估设计出各种政策方案之后,就要对它们进行评估和论证。一般来说,政策方案评估包括价值评估、效果评估、风险评估和可行性评估,其中,可行性评估是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1政策方案价值评估...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章 2.2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章 2.2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2.2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公共政策的功能是指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依据我们的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三个: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导向功能公共政策是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

《公共政策概论》第十章 2.2 公共政策利益分析的社会基础

《公共政策概论》第十章 2.2 公共政策利益分析的社会基础

2.2 公共政策利益分析的社会基础下面将分时期阐述公共政策利益分析的社会基础。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前:整体性利益结构、一元化利益格局从 1949年到 1979年的 30年间,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

《公共政策概论》第四章 1.1 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

《公共政策概论》第四章 1.1 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

1.1 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一般来说,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主要有五个:1 系统性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公共政策可看作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网考综合练习题 第一章 绪论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网考综合练习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 A    )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A.政府      ...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4.1 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含义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4.1 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含义

4.1 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含义经过评估论证最后抉择出的政策方案,并不能立即付诸实施,它需要按照一定程序接受审查,在取得合法化地位,即成为公共政策后,才能在全社会具有约束力与权威性。这一过程就是公共政策的...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3.3 政策决策中的思维因素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3.3 政策决策中的思维因素

3.3 政策决策中的思维因素政策制定是政策制定主体通过思维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的活动。这种高级的思维活动既包括个人的思维,也包括集体思维。在政策制定中,较为重要的方面是如何处理好个体思维与集体思维的相互...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