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4.2 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程序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4.2 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程序

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程序是指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的步骤、次序和方式。不同的政策方案,不同的合法化主体,往往导致不同的合法化程序,这说明政策合法化的程序具有相对性的特点。

立法机关的政策合法化程序

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程序

立法机关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其政策合法化一般要经过下列程序:

(1)提出议案。议案是各种议事提案的总称。按照立法机关的议事规则,提出议案的同时不一定要提出法律或政策的具体草案。但政策合法化是将已经过政策规划而获得的政策方案提交立法机关审议批准,因此,提出议案的同时也就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方案。

(2)审议议案。议案审议即由权力机关对议案运用审议权,决定其是否列入议事日程,是否需要修改以及如何进行修改的专门活动。对列入议事日程的政策方案的审议,主要围绕下列内容展开:是否符合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的需要;是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是否符合法律和公共利益;征询和协调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利益;名称、体系、逻辑结构、语言表述等具体问题。

(3)表决和通过议案。经过表决,政策方案如果获得法定数目以上人员的赞成、同意、肯定,即为通过。议案一般采取过半数通过原则,有关宪法的议案一般要三分之二以上的绝对多数通过。有些国家在某些情况下,对议案还要进行全民公决。

(4)公布政策。政策方案经表决通过后,有的还需经过其他机关或其他形式的批准、认可后,即成为正式的公共政策。但此时的政策还不能立即执行,还需经过公布程序。公布权不一定都属于立法机关或权力机关,如在多数国家,法律由国家元首公布。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公共政策概论》第三章 公共政策客体

《公共政策概论》第三章 公共政策客体

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围绕着社会问题展开的,只有首...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章 3.2 创建阶段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章 3.2 创建阶段

3.2 创建阶段“政策科学”一词是由拉斯韦尔 (H•D•Lallwell)和勒纳(D•Lerner)在1951年出版的《政策科学:近来在范畴和方法上的发展》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本书对政策科学的基本范畴...

《公共政策概论》第九章 3.1 公共政策终止的对象

《公共政策概论》第九章 3.1 公共政策终止的对象

3.1 公共政策终止的对象公共政策终止概述公共政策终止的对象政策主体通过政策评估获得实施中的现行政策效果的信息后,必须对该项政策的去向做出判断和选择。大致的选择有:①政策补充。在被认为继续可行的政策中...

《公共政策概论》第九章 本章小结

《公共政策概论》第九章 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公共政策评估是对公共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的研究。公共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实施效果的基本途径,是决定公共政策走向的重要依据,是优化政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科学的公共政策评估有利于提升公共政策质量和水...

《公共政策概论》第四章 本章小结

《公共政策概论》第四章 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流程的国内政策环境和国际政策环境的总和。其中,国内政策环境包括自然地理因素、政治法律因素、经济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国际政策环境包括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公共政策是...

《公共政策概论》第八章 3.4 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概论》第八章 3.4 政策环境

3.4 政策环境政策系统和政策环境之间的关系,服从于任何一个系统与其所在环境的关系的普遍模式,如图8-7所示。图8-7 政策与环境输入:向政策系统提供对政策的酝酿、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政策系统...

《公共政策概论》第十章 1.1 利益的内涵与特点

《公共政策概论》第十章 1.1 利益的内涵与特点

1.1 利益的内涵与特点利益是人们为了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1利益的内涵(1)利益的实质是资源与条件,它具有客观性。(2)利益为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它具有主观需求性。(3)资源的表...

《公共政策概论》第十章 2.2 公共政策利益分析的社会基础

《公共政策概论》第十章 2.2 公共政策利益分析的社会基础

2.2 公共政策利益分析的社会基础下面将分时期阐述公共政策利益分析的社会基础。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前:整体性利益结构、一元化利益格局从 1949年到 1979年的 30年间,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