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3.2 公共政策的决策规则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3.2 公共政策的决策规则

现代政治是程序政治,程序就是一系列规则。公共决策不仅涉及决策权力的配置和决策责任的分担,也要制定和遵循一定的决策规则。“决策规则划定了一个范围,政治竞争者必须在此范围内制定其战略和策略,并开展政治斗争。”不同的决策规则对最终的方案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决策规则的改变很可能导致决策结果的变化。

政策制定主体采用的基本决策规则主要有两种:一是全体一致规则;二是多数规则。

全体一致规则

多数规则

全体一致规则(unanimity rule),又称“一票否决制”,即所有拥有投票权的直接决策者都对某项政策方案投赞成票,或者在至少没有任何一票反对的情况下,政策方案才能转化为正式的公共政策。

全体一致规则有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按照全体一致规则,每一个决策者的否决,都将导致决策方案被否决。

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决策者的个体选择对集体的决策结果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主张全体一致原则的人认为,只有全体一致原则才能确保每一个决策成员享有同等的影响力。确实,全体一致原则的保护性最强,任何一个决策者都不可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其他决策者,不可能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其他决策者的利益之上,所有决策者的权益都能够绝对平等地得到保障。

第二,按照全体一致决策规则,要通过一项决策方案,该方案必须对所有决策者的利益来说都是最佳方案,都是令人满意或者至少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决策结果必须充分照顾每一个决策者的利益偏好与要求。这样,决策过程中就需要决策集体的全体成员反复地沟通、协调和讨价还价,最后经过妥协,达成一致。其过程往往是艰苦和漫长的,决策的速度往往是极其缓慢的,最后一致通过的方案往往与决策者的初衷相去甚远,甚至完全相反。

第三,全体一致规则下的决策过程是一个高度互动的过程,决策结果也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即所有决策主体都能因最终的方案而获得一定的利益,或者说,没有人因此而受损。这种决策一旦拍板定案,对决策结果所进行的任何变动,都可能在使一部分决策者的利益有所增进的同时,至少使另一部分决策者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且决策结果的修改,是一件复杂而困难的事情。

第四,全体一致规则的运用,将随着决策组织规模的扩大和决策成员数目的增加,而使形成决策结果的困难程度成倍增加。对于决策成员众多的大规模组织的决策来说,稍有意见分歧和利益冲突,就可能达不成一致。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全体一致规则根本不适合人数较多的组织的决策。全体一致规则所暗含的一票否决制,使少数控制多数,阻止多数的任何行动成为可能。

从公平的角度看,全体一致规则具有很多诱人之处,但在现实中很难见到这一规则的运用。这主要是因为其中存在着“讨价还价”的难题。尽管从理论上说,决策者共同受益,获得双赢、共赢的局面是可能的,但从现实的角度看,要制定一个使决策者均满意、利益互不损害的“最优”方案是非常困难的,在有些情况下甚至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决策主体的价值取向、兴趣爱好、利益预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为此,决策者不得不多次讨价还价,极少出现一次协商就能解决问题的情况。由于决策者为某一政策方案的通过而付出的时间、精力、物质消耗等决策成本可能远远超过由此得到的收益,因此就会导致许多“无奈的选择”或决策中的“策略性行为”。也正因为如此,全体一致规则适用的对象是对某些重大政策问题的决策。

多数规则(majority rule),就是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得票最多的政策方案作为正式的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则。

多数规则采取两种基本形式:简单多数规则和绝对多数规则。

多数规则最普通的形式是简单多数规则。所谓“简单多数”,就是在多种政策方案的择优中,哪一个方案得到的赞成票最多,则该方案就成为正式的公共政策,而不必超过半数。因此,简单多数规则也称“相对多数规则”。它是现代决策中应用最广泛、程序最简单、最易于为人所接受的一种决策方法。

绝对多数规则也称“过半数规则”“比例多数制”。在实践中,如果第一轮投票中没有任何一个政策方案超过绝对多数的相关规定,通行做法是就两个得票最多的备选方案进行第二轮投票,票数领先者成为正式的公共政策。这是绝对多数规则的修正方法。

绝对多数规则的基本特点是:第一,决策过程中无须每个决策者都投赞成票,只要有超过半数的赞成票,决策方案就能够转化为正式的公共政策。因而决策成本较低。第二,采用该规则择定的公共政策对全体决策者都具有约束力和强制性,也就是说,居于少数的反对者必须服从占多数的支持者所做出的决策。

多数规则虽然大幅度地降低了决策成本,却可能出现下列缺陷:

第一,“多数剥削少数”。按多数规则选择出的每一项公共政策方案都具有内在的强制性。因为最终的集体决策是按多数人的意愿决定的,而决策的结果又要求全体成员服从,这就意味着多数人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少数人。最终集体决策结果所体现的是多数人的利益,属于少数人的利益则被忽略了。这种不公平和对民主原则的违反,并不因为受害的是少数,罪恶就会少一些。因为每个人如不和其他人同等重要就不存在平等的选举权或决策权。显然,在多数规则下,少数人没有权利。

第二,“周期多数”或“投票悖论”(the paradox of voting)现象,即决策结果随投票次序的不同而变化。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网考练习题 第七章   公共政策制定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网考练习题 第七章 公共政策制定

第七章   公共政策制定一、单项选择题1、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  D  )地位。A.权威     ...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章 2.2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章 2.2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2.2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公共政策的功能是指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依据我们的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三个: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导向功能公共政策是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2.1 确定政策目标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2.1 确定政策目标

2.1 确定政策目标政策方案规划的过程中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目标,二是方案,确定政策目标是前提,拟定政策方案是基础,选择优化方案是关键。具体而言,政策方案规划包括目标确定、方案搜寻与设计、初步筛选、方...

《公共政策概论》第六章 2.2 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途径、影响因素和障碍

《公共政策概论》第六章 2.2 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途径、影响因素和障碍

2.2 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途径、影响因素和障碍- 触发机制- 途径- 影响因素- 障碍政府所面临的社会问题非常多,有些社会问题能够顺利进入政策议程,而另一些则难以进入,甚至完全被排除在政...

《公共政策概论》第八章 2.2 公共政策执行的模型

《公共政策概论》第八章 2.2 公共政策执行的模型

2.2 公共政策执行的模型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公共政策学者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政策执行模型。微观层面的政策执行模型中观层面的政策执行模型宏观层面的政策执行模型1政...

 《公共政策概论》第九章 1.1 公共政策评估的定义

《公共政策概论》第九章 1.1 公共政策评估的定义

1.1 公共政策评估的定义随着公共政策分析深入发展,公共政策评估环节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公共政策评估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各自的观点,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四种代表性观点:第一种观...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章 3.1 本节概述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章 3.1 本节概述

3.1 本节概述公共政策学科首先在美国形成并获得巨大发展,日本学者药师寺泰藏曾指出,公共政策学之所以诞生于美国,是因为美国“的确具有适合公共政策学生长的土壤”。所谓适合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土壤是指当时的美...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4.2 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程序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4.2 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程序

4.2 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程序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程序是指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的步骤、次序和方式。不同的政策方案,不同的合法化主体,往往导致不同的合法化程序,这说明政策合法化的程序具有相对性的特点。立法机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