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3.3 政策决策中的思维因素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3.3 政策决策中的思维因素

政策制定是政策制定主体通过思维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的活动。这种高级的思维活动既包括个人的思维,也包括集体思维。在政策制定中,较为重要的方面是如何处理好个体思维与集体思维的相互关系,并充分认识集体理性的优点与缺陷。

集体思维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集体思维可以保证理论与知识的完整性。其次,集体思维可以让不同群体的利益得以充分表达。最后,集体思维可以避免个人决断中的片面性与主观性。

在政策决策中集体理性也具有缺点。“集体思维缺陷”有下列“主要症状”:认为集体思维一定正确,做出的决定必定无懈可击;集体面对的决策前提是既定的,个人没有必要进行重新考虑;集体内的成员都是公正的,集体具有一贯的道德水准;与本集体相对立的一方总是软弱的、无道理的;每一个集体成员要对集体忠诚,不能有不同见解;凡是出现偏离集体共识的见解,必须加以抵制;每个成员都要保卫集体,反对不同意见。

正因为集体思维也有其缺陷的方面,我们同样不能迷信集体理性,在政策制定中,要充分发挥个人思维的积极性,提倡和发展政策论辩,鼓励不同见解、观点的交锋、竞争。在充分重视集体思维和集体理性的同时,又必须科学地看待集体思维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只有处理好思维中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辩证关系,才能保证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公共政策概论》第四章 1.1 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

《公共政策概论》第四章 1.1 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

1.1 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一般来说,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主要有五个:1 系统性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公共政策可看作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

《公共政策概论》第十章 2.2 公共政策利益分析的社会基础

《公共政策概论》第十章 2.2 公共政策利益分析的社会基础

2.2 公共政策利益分析的社会基础下面将分时期阐述公共政策利益分析的社会基础。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前:整体性利益结构、一元化利益格局从 1949年到 1979年的 30年间,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

《公共政策概论》第六章 2.3 建立政策议程的模型

《公共政策概论》第六章 2.3 建立政策议程的模型

科布的政策议程建立模型约翰•W•金登的多源流分析模型美国学者罗杰•科布在 《比较政治过程的议程制定》一文中,根据政策问题的提出者在议程中的不同作用以及扩散其影响力的范围、方向和程序,把政策议程建立的模...

 《公共政策概论》第八章 3.5 公共政策执行机制

《公共政策概论》第八章 3.5 公共政策执行机制

3.5 公共政策执行机制公共政策的执行机制包括执行权力的配置、信息沟通机制和控制机制等多方面,它们直接影响着公共政策执行运作、方式和过程。1公共政策执行权力的配置政策执行权力的配置,在纵向上,表现为执...

《公共政策概论》第八章 4.1 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

《公共政策概论》第八章 4.1 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

4.1 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一般来说,政策执行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包括进行政策宣传、加强政策认知、制订执行计划、进行物质准备和做好组织准备等活动环节;二是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包括政...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4.3 公共政策法律化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4.3 公共政策法律化

4.3 公共政策法律化政策法律化,顾名思义,就是政策向法律的转化。具体来说,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成熟、稳定而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它实际上是一种立法活动,所以又称为政策...

 《公共政策概论》第六章 1.2 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论证与诊断误差

《公共政策概论》第六章 1.2 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论证与诊断误差

1.2 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论证与诊断误差构建的步骤论证诊断误差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政策问题构建通常由问题感知(problem sensing)、问题搜索(problem search)、问题界定(pr...

《公共政策概论》第九章 2.3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公共政策概论》第九章 2.3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2.3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是公共政策评估者在进行公共政策评估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的总称。近几十年来,随着公共政策科学的发展,各种新的评估方法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评估的实践活动。这里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