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第五章 3.1 影响政策工具有效选择的因素
3.1 影响政策工具有效选择的因素
政府工具的选择、应用和组合是政府工具研究的最基本的主题和归宿。综合西方学者不同的理论模式,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1 政策目标
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政策目标为政策工具规定了方向,为判断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提供了评判标准。
在进行政策工具选择时,必须考虑到政策目标:
首先,如果目标是单一的,就要明确目标是什么。目标不明确所带来的工具选择失误是政策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其次,如果目标是多重的,就要明确目标构成。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常常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因而政策目标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目标的有机结合,有些目标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反映不同的利益诉求。
最后,政策工具在执行一段时间后,要考虑政策目标是否已发生转变。
2 政策工具自身的特征
每种工具都有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每种工具都会适用于某些情况,也会不适用于某些情况。选择工具时要将其优缺点都考虑在内,以避免对工具的滥用。
更进一步地讲,不同工具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不同组织环境,被用来解决不同问题。例如,战略规划最适于处理外部问题;流程再造适合处理大规模的内部问题;全面质量管理适合处理小规模的内部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将西方的东西拿来就用,要考虑我们当前是否具备运用这些工具的客观条件,这些工具是否适用于现有的组织状况。
3 公共政策主客体关系
豪利特和拉米什使用两个相互联系的变量——国家治理能力和政策子系统的复杂程度,建立了政策工具选择的模型(如表5-1所示)。所谓国家治理能力,主要是指国家作为政策主体,影响社会行为者的组织能力;所谓政策子系统的复杂程度,主要指政府在执行政策时面对的行为者的类型和数目。
表5-1 政策工具选择的模型
政策子系统的复杂程度 | |||
高 | 低 | ||
国家能力 | 高 | 市场工具 | 管制、公共企业、直接提供等工具 |
低 | 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等工具 | 混合工具 |
4 政策工具选择的环境
政策工具选择的环境是指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生态环境或社会背景,包括以下:
(1)执行组织。某项政策工具的实施会对执行组织产生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在选择政策工具时,执行组织会考虑这些影响来决定是持支持还是抵制态度。
(2)目标团体。目标团体是政策直接作用、影响的对象,目标团体会抵制对自身不利的政策工具,使其无法开展;同时会通过各种手段使对自身有利的政策工具继续下去。
(3)以往使用的工具。政策工具的选择存在路径依赖,政策制定者总是倾向于使用过往使用过的政策工具,而不考虑当下的情景是否适合延续以往的选择。
(4)其他政策工具。工具并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的,不同工具间会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冲突。因此,一些西方学者强调工具的整合研究,以避免单一工具研究的片面性。
(5)政策领域的其他特征。政策领域的其他特征也会影响工具选择,如不可预知的环境变化,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我国的政策实践中也有这样的例子。
5 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意识形态是一个信仰的体系,不同的意识形态倾向于使用不同的政策工具。就西方国家来说,其政策工具的选择有着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例如,西方社会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市场化运动,强调公共服务的民营化和市场机制,强调放松管制,各种市场化工具的运用都反映了亲市场的意识形态倾向。亲市场、远政府,可以看作新公共管理关于政策工具选择主张的基本特征。>>查看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借鉴西方政策工具时,也受到自身意识形态“刚性”的限制。目前,我国政府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公共事务,也在逐步尝试选择多种工具,但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些工具在实践运作过程中总是显得很谨慎。
道德伦理因素作为一种评判政策工具的标准,主要的取向包括正义、公平、廉洁、公正、负责等,这意味着在进行政策工具的选择时必须考虑社会环境,而非仅从政策目标的实现及政策执行的效率来考量。安德森(James E. Anderson)在《公共决策》中认为,在公共政策决策过程中,对决策者的政策选择行为起指导作用的主要价值观包括五种范畴:政治价值观;组织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观;政策价值观;意识形态价值观。
6 资源因素
政策工具的选择受制度资源 、经济资源和法律资源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