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第五章 3.1 影响政策工具有效选择的因素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3.1 影响政策工具有效选择的因素

政府工具的选择、应用和组合是政府工具研究的最基本的主题和归宿。综合西方学者不同的理论模式,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1 政策目标

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政策目标为政策工具规定了方向,为判断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提供了评判标准。

在进行政策工具选择时,必须考虑到政策目标:

首先,如果目标是单一的,就要明确目标是什么。目标不明确所带来的工具选择失误是政策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其次,如果目标是多重的,就要明确目标构成。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常常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因而政策目标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目标的有机结合,有些目标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反映不同的利益诉求。

最后,政策工具在执行一段时间后,要考虑政策目标是否已发生转变。

2 政策工具自身的特征

每种工具都有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每种工具都会适用于某些情况,也会不适用于某些情况。选择工具时要将其优缺点都考虑在内,以避免对工具的滥用。

更进一步地讲,不同工具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不同组织环境,被用来解决不同问题。例如,战略规划最适于处理外部问题;流程再造适合处理大规模的内部问题;全面质量管理适合处理小规模的内部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将西方的东西拿来就用,要考虑我们当前是否具备运用这些工具的客观条件,这些工具是否适用于现有的组织状况。

3 公共政策主客体关系

豪利特和拉米什使用两个相互联系的变量——国家治理能力和政策子系统的复杂程度,建立了政策工具选择的模型(如表5-1所示)。所谓国家治理能力,主要是指国家作为政策主体,影响社会行为者的组织能力;所谓政策子系统的复杂程度,主要指政府在执行政策时面对的行为者的类型和数目。

表5-1 政策工具选择的模型


政策子系统的复杂程度



国家能力市场工具管制、公共企业、直接提供等工具
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等工具混合工具


4 政策工具选择的环境

政策工具选择的环境是指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生态环境或社会背景,包括以下:

(1)执行组织。某项政策工具的实施会对执行组织产生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在选择政策工具时,执行组织会考虑这些影响来决定是持支持还是抵制态度。

(2)目标团体。目标团体是政策直接作用、影响的对象,目标团体会抵制对自身不利的政策工具,使其无法开展;同时会通过各种手段使对自身有利的政策工具继续下去。

(3)以往使用的工具。政策工具的选择存在路径依赖,政策制定者总是倾向于使用过往使用过的政策工具,而不考虑当下的情景是否适合延续以往的选择。

(4)其他政策工具。工具并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的,不同工具间会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冲突。因此,一些西方学者强调工具的整合研究,以避免单一工具研究的片面性。

(5)政策领域的其他特征。政策领域的其他特征也会影响工具选择,如不可预知的环境变化,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我国的政策实践中也有这样的例子。

5 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意识形态是一个信仰的体系,不同的意识形态倾向于使用不同的政策工具。就西方国家来说,其政策工具的选择有着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例如,西方社会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市场化运动,强调公共服务的民营化和市场机制,强调放松管制,各种市场化工具的运用都反映了亲市场的意识形态倾向。亲市场、远政府,可以看作新公共管理关于政策工具选择主张的基本特征。>>查看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借鉴西方政策工具时,也受到自身意识形态“刚性”的限制。目前,我国政府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公共事务,也在逐步尝试选择多种工具,但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些工具在实践运作过程中总是显得很谨慎。

道德伦理因素作为一种评判政策工具的标准,主要的取向包括正义、公平、廉洁、公正、负责等,这意味着在进行政策工具的选择时必须考虑社会环境,而非仅从政策目标的实现及政策执行的效率来考量。安德森(James E. Anderson)在《公共决策》中认为,在公共政策决策过程中,对决策者的政策选择行为起指导作用的主要价值观包括五种范畴:政治价值观;组织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观;政策价值观;意识形态价值观。

6 资源因素

政策工具的选择受制度资源 、经济资源和法律资源的限制。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网考综合练习题 第一章 绪论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网考综合练习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 A    )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A.政府      ...

 《公共政策概论》第十章 3.1 政府利益的客观存在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公共政策概论》第十章 3.1 政府利益的客观存在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3.1 政府利益的客观存在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政府利益的客观存在对政府利益的三重分析政府利益的合理范围一般来讲,政府利益有三种表现形式:政府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等小集团利益;整个政府...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2.4 初步筛选备选方案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2.4 初步筛选备选方案

2.4 初步筛选备选方案初步筛选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初步去掉显然不可行的备选方案,找出数个可行的最优(较优)的备选方案。初步筛选考虑的因素包括成本、收益、可行性、实施条件、应变程度等。初筛常用的方...

《公共政策概论》第十章 2.2 公共政策利益分析的社会基础

《公共政策概论》第十章 2.2 公共政策利益分析的社会基础

2.2 公共政策利益分析的社会基础下面将分时期阐述公共政策利益分析的社会基础。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前:整体性利益结构、一元化利益格局从 1949年到 1979年的 30年间,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

《公共政策概论》第四章 1.2 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

《公共政策概论》第四章 1.2 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

1.2 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凡是影响政策存在、发展和变化的因素都可以视为政策环境因素,政策环境的构成要素形形色色,复杂多样。按照地域原则划分,一个国家的政策环境可简单划分为国内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章 3.5 拓展新的研究方向时期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章 3.5 拓展新的研究方向时期

3.5 拓展新的研究方向时期90年代西方公共政策的研究表现出两种主要趋势:一种趋势是对原有的研究主题进行深化;另一种趋势是拓展新的研究方向。1 对原有的研究主题进行深化关于对原有主题的深化研...

 《公共政策概论》第五章 2.1 政策工具的类型

《公共政策概论》第五章 2.1 政策工具的类型

2.1 政策工具的类型对政策工具进行分类的意义在于:首先明确政府工具箱里有哪些可利用的工具,并且进行很好的归类,这样在面对迅速变化的外界世界时,不至于手忙脚乱,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很快找到解决问题所...

《公共政策概论》第三章 2.3 目标群体的态度取向

《公共政策概论》第三章 2.3 目标群体的态度取向

2.3 目标群体的态度取向从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执行过程的影响作用来看,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具有双重性的态度和影响,我们把政策目标群体在政策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对相应政策的态度称为政策目标群体的态度取向。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