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第一章 3.5 拓展新的研究方向时期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3.5 拓展新的研究方向时期

90年代西方公共政策的研究表现出两种主要趋势:一种趋势是对原有的研究主题进行深化;另一种趋势是拓展新的研究方向。

1 对原有的研究主题进行深化

关于对原有主题的深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

(1)公共政策的伦理、价值问题

关于公共政策的伦理、价值问题,自从有了公共政策研究,人们就已注意到了。至90年代,学者们感兴趣的是究竟从哪些途径去探索公共政策的伦理价值。罗尔斯(Rawls)在《正义论》、布坎南(Beaucham)在《伦理与公共政策》、高斯罗伯(Gawthrop)在《公共管理部门、系统与伦理》中分别提出了有关社会哲学、社会道德和专业伦理的研究方法。

(2)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关于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问题,也是一个老的课题,90年代学者们不是去讨论两者的区别,而是探索两者的结合。梅尔斯诺(Meltsner)和贝拉塔(Bellavita)在《政策组织》一书中提出了政策管理、政策沟通、政策组织、政策行动等四者的相互联系理论;林恩(Lgnn,Jr)在《管理公共政策》一书中提出组织行为、政治理论与公共政策的融合思想,他认为把公共管理与组织行为以及政治与政策形成理论融于一体,才能有效管理公共政策。美国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的最权威组织——政策分析与管理学会的成立,目的之一就是希望沟通政策分析研究和管理研究,促进组织政治与公共政策的融合。这种融合,最终导致新公共管理(New Pablic Management)范式的出现。“新公共管理”运动对传统的政策科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种范式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政策科学的范式而成为当代西方公共政策科学研究的主流。

2 拓展新的研究方向

关于拓展新的研究方向,也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增强公共政策的应用性;二是加强理性意识形态,由传统的政策决策研究转向政策调查研究。在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方面,公共政策学家将研究的兴趣转向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比如电脑犯罪、信息政策、试管婴儿、温室效应等等。因为这些新的社会公共问题既是对人类的挑战,也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挑战。不少研究者感到单靠以往的纯客观研究方法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还必须采取后实证主义为主体的主观研究方法。

另一方面是政策调查的兴起。以往公共政策学家过于重视经济与技术理性为主体的政策抉择研究;总是强调如何使“利益最大、损失最小”,强调如何依据政策制定者的偏好,排列方案的优先顺序。这种研究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已暴露出弊端。许多政策学者转向政策调查研究。他们认为不存在一个最佳的即能为社会全体大众都能接纳的政策。所谓好政策就是具有法律正当性的政策。为此,就必须通过政策调查、政策辩论获得合理性,并由此确定出是否接受某项政策的前提条件。》查看更多

从时间(纵向)上对公共政策所作的历史考察表明它走过了创建——形成——批判——拓展的道路。从空间(横向)上来看,西方公共政策科学的发展走过了一条学科化——组织化——产业化的道路。

公共政策的学科化首先表现在从70代起美国各大学纷纷建立了政策科学、政策分析的专业,与政策科学相关的课程相继开出,培养了不层层次的公共政策学人才。许多学院建立了公共政策研究学院或研究所、研究所或中心。政策分析专业硕士生教育即MPP及MPA已经成为美国大学文科研究生教育的一大支柱。在学术团体方面,出现了如“政策研究组织”、“评估研究会”、“公共政策分析与管理学会”等专业性协会组织。在学术刊物方面,涌现了一大批公共政策学刊物,如《政策科学》、《政策分析》、《政策研究杂志》、《公共政策》、《政策分析与管理杂志》等,以及一批周边期刊,如《美国公共行政评论》、《美国政治科学评论》等。特别需要提到的是,《政策科学年鉴》从1977年已开始发行,并出版了大量的论著或教科书,此后一些著名大学把公共政策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制定的教学计划已经相当完备。

公共政策的组织化是学科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组织保证。政策科学的组织化表现在各国出现的官方、半官方和民间的政策研究组织(PSO)应运而生。有侧重理论研究的如日本的“日本国策研究会”,有以解决实际政策问题为目的的,如美国的“罗斯福美国政策研究中心”,也有偏重与政府公务员行政管理结合的,如荷兰的“欧洲公共行政生理研究院”等。在组织化的范围上也有地区性的、国家性的、洲际性和国际性的各种形式。在组织化研究方向上也各有不同,有采用“国家计划”途径,有专门政策研究机构,有首脑参谋智囊,有政府决策思想库,有专门政策审核程序机构,有政策评估监测中心等等。为提高高层文职队伍素质,提高公务员在政策制定工作的绩效,不少国家还提供了强化培训基地,如卡特政府文职行政机构、法国国家行政管理学院。

公共政策的产业化是公共政策学科化和组织化的必然结果。它表现在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一支以政策分析和政策评估为职业的队伍。这支队伍在政府内外、各行各业都发挥着分析、评估、咨询、决策的作用。这支队伍或是以各种组织的名义承接包括政府在内的种委托人的政策分析项目,或是以政策研究组织与个人身分受聘于政府、公司、国际组织和企业集团。政府本身由于控制与监督职能的需要也设立了官方的政策研究、政策分析、政策评估机构。特别是这些组织已经发展成营利或半营利的机构,它直接促进了政策科学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政策分析师”已经成为一种具有较高声望的职业。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公共政策概论》第九章 2.1 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

《公共政策概论》第九章 2.1 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

2.1 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公共政策评估是一种有计划、按步骤进行的活动,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系统过程。虽然评估活动的步骤会因评估类型和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是,一般来讲,公共政策评估过程都包括评估准备、...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1.1 政策方案规划的含义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1.1 政策方案规划的含义

1.1 政策方案规划的含义什么是方案规划?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詹姆斯•安德森认为,方案规划“涉及与解决公共问题有关的并能被接受的各种行动方案的提出。”张金马认为,方案规划“指的是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

 《公共政策概论》第五章 2.1 政策工具的类型

《公共政策概论》第五章 2.1 政策工具的类型

2.1 政策工具的类型对政策工具进行分类的意义在于:首先明确政府工具箱里有哪些可利用的工具,并且进行很好的归类,这样在面对迅速变化的外界世界时,不至于手忙脚乱,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很快找到解决问题所...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3.2 公共政策的决策规则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3.2 公共政策的决策规则

3.2 公共政策的决策规则现代政治是程序政治,程序就是一系列规则。公共决策不仅涉及决策权力的配置和决策责任的分担,也要制定和遵循一定的决策规则。“决策规则划定了一个范围,政治竞争者必须在此范围内制定其...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网考练习题 第六章   公共政策问题建构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网考练习题 第六章 公共政策问题建构

第六章   公共政策问题建构一、单项选择题1、将公共政策分析称作“问题分析之学”的是学者(  D   )A、托马斯·戴伊  &nb...

 《公共政策概论》第八章 本章小结

《公共政策概论》第八章 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周期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将政策理想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我们可以将政策执行理解为一个过程,它是政策执行者运用各种政治...

《公共政策概论》第九章 2.3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公共政策概论》第九章 2.3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2.3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是公共政策评估者在进行公共政策评估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的总称。近几十年来,随着公共政策科学的发展,各种新的评估方法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评估的实践活动。这里主...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3.3 政策决策中的思维因素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3.3 政策决策中的思维因素

3.3 政策决策中的思维因素政策制定是政策制定主体通过思维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的活动。这种高级的思维活动既包括个人的思维,也包括集体思维。在政策制定中,较为重要的方面是如何处理好个体思维与集体思维的相互...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