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网《社会医学》第十一章 第三节 成瘾性社会病
第三节 成瘾性社会病
(一)成瘾的概念
成瘾行为(addictive behavior)源于临床医学中的药物成瘾,人类成瘾的对象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定义为因沉溺于其中,导致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损害的任何活动。可以是某类物体、某类活动或某类物质。成瘾行为的主要特点是其成瘾性或依赖性。
(二)成瘾行为的分类
根据致瘾源的不同,成瘾行为可分为物质性成瘾和精神性成瘾两大类。
物质性成瘾指不是出于医疗需要而成瘾于摄入某种合法的化学物质(如烟草、酒精) 或非法的化学物质 (如各类毒品);
精神性成瘾指成瘾于进行某项活动,如上网、赌博等。
吸毒是指成瘾性物质的非法使用现象。毒品主要包指阿片类、大麻、苯丙胺、可卡因等。
(一)吸毒的社会根源
吸毒的原因包括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这些都与吸毒行为的产生、维持、戒断以后的复发有着密切的关系。
1.毒品的可获得性
毒品获得的可能性越大,加入吸毒行列的人数就越多,吸毒现象对社会的危害就会越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于政府对种毒、吸毒、贩毒采取了一系列打击措施,吸毒现象在20世纪50—70年代几近绝迹。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国门的开放,中国已成为国际贩毒的重要通道,吸毒现象逐渐向周边地区扩散,目前已几乎扩展到全国所有的地区。尽管我国政府在打击毒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毒品危害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2.生活环境的影响
青少年出于好奇、追求刺激等动机,同时受到同伴的引诱和影响开始第一次吸毒。同样,一个人戒毒后回到戒毒前的生活环境,没有戒毒的同伴会继续引诱其重新吸毒,这是目前脱毒治疗后复发率居高不下( 90%以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3.成长环境的影响
家庭存在缺陷是青少年是其走上吸毒道路的又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如其家庭成员之间缺乏交流,家庭经济条件差,家庭成员有吸毒者、父母文化程度低等。
4.社会文化对毒品的容忍程度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制定了控制毒品生产、销售和消费的法律、法规。出于种种原因,并非所有的国家都以严厉的态度对待毒品犯罪。在西方国家,有不少人认为吸毒既不是一种疾病,也不是一种犯罪,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对吸毒行为的严厉惩罚被认为是对个人自由的干涉。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应该将吸毒合法化。
(二)吸毒的预防与控制
由于毒品的严重危害性,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毒品问题。同时,由于毒品的迅速蔓延和脱毒后的高复吸率,我国需要加强对吸毒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向全人群和高危人群宣传教育引起吸毒的原因和危险因素,以降低其暴露于吸毒危险的平均水平,避免吸毒现象的发生。
二级预防:对吸毒现象早发现、早诊断与早脱毒,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宣传吸毒者常见的外部特征或迹象,树立全民的吸毒监测意识。
三级预防:在吸毒者戒除对毒品的生理依赖性后,应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其回归社会,自觉抵御毒品,不再复吸,使戒毒者的身心得以康复。对于难以戒除毒瘾的个体,用替代治疗、针具交换等措施,降低吸毒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一)问题饮酒行为的概念
任何有可能导致健康问题或社会问题的饮酒行为都可以称为问题饮酒行为。饮酒可以导致个人健康问题,如急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肝硬化、酒精性脑病、营养不良等;还可以导致社会问题,如人际冲突、酒后错误决策、交通肇事、暴力行为、自伤、自杀和违法犯罪等。
(二)问题饮酒行为的预防与控制
问题饮酒行为的预防与控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1)广泛宣传问题饮酒行为的危害,使大众了解可能导致的个人健康与社会后果。
(2)制定和严格执行与饮酒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如禁止酒后驾车,禁止未成年人购买和饮用酒等。
(3)倡导健康的酒文化,改变劝酒、比酒量的不良风气。
(4)对问题饮酒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戒酒治疗和康复服务。
1.简述吸毒和问题饮酒行为的概念;
2.熟悉吸毒和问题饮酒行为的预防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