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一章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随着方法的进步而越来越深刻的。例如,随着核磁共振仪的出现,人们对人脑的认识更加清楚了。心理学是科学,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避免主观与臆断,这样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心理现象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现象,因此,在科学的态度下,采取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进行研究,才可能得到科学的结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察法、心理测量法、实验法及个案法。

一、观 察 法

观察法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如观察儿童的言语活动,就可以了解个体言语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是在自然情景中,对人和动物的行为直接观察、记录,然后进行分析解释,从而得到行为变化的规律。如心理学家在自然条件下,对人类和动物进行的观察。英国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Jane Goodall)的工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利用各种现代化的观察设备,对各种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习俗进行长达50年的观察,为动物的行为和心理研究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做控制观察法,例如在设置的儿童游戏情境中,观察他们的坚持性、情感或个性等。

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所了解到的现象可能比较真实。但是,对某种现象很难进行重复观察,观察的结果很难进行检验和证实,对所得结果进行精确的分析也很困难。另外,观察容易受观察者本人的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的影响。

二、心理测量法

心理测量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这种测量有两个基本的要求,一是测量的信度,即一个测量的可靠程度。如果一个测量的可靠程度高,同一个人多次接受这个测量时,就应得到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成绩。如一位学生进行智力测量,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接受两次测量,得的分数大致相等,就说明这个测量的信度较高。如果一次得120分,另一次得60分,这样的测量的信度就不高了。另一个是测量的效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量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它可以通过对行为的预测效果来表示。例如,某一智力测量,得分高的人,学习成绩好,而得分低的人学习成绩差,这说明这一测量的行为预测作用好,它的效度高。

心理测量按内容分为智力测量、成就测量、态度测量和人格测量;按形式可分为文字测量和非文字测量;按规模可分为个别测量和团体测量等。

三、实 验 法

实验法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它是在控制条件下,操作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实验者操作的变量称之为自变量,随自变量而变的变量称之为因变量。其他变量为无关变量。实验法就是要控制无关变量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影响,使实验所需的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从而研究一定条件与某种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了控制无关变量,实验设计一般要设立实验组和控制组,使两个组除了在自变量的变化上存在差异外,其他各个方面的条件大致相同。图1-1是一个关于学习过程中听音乐是否影响学习成绩的实验设计的图示,该实验表明实验法的严格控制和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实验法是一种较严格的、客观的研究方法,在心理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实验法分为两种,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是指在实验室内利用一定的设施,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实验室实验法便于严格控制各种因素,并通过专门仪器进行测试和记录实验数据,一般具有较高的信度。通常多用于研究心理过程和某些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自然实验法比较接近人的生活实际,易于实施,又兼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优点,所以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心理、儿童心理和社会心理的大量课题的研究。例如在教室里不影响课堂教学的条件下,研究教师的语调对小学生注意力的影响;在运动场上研究小学儿童在体育活动中的互助行为等。但是,在自然实验中,由于条件的控制不十分严格,因而难以得到精确的实验结果。


四、个 案 法

个案法是以个人或一个团体为研究对象,在广泛搜集研究对象的家庭、社会环境、个人经历、健康状况等多方面资料的基础上,考察其心理活动规律的过程。

个案研究的对象不需要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主要是根据需要而定,目的性很强,也很具体。如一个学生突然遭受失恋打击而出现异常心理和行为,为了帮助她走出失恋的阴影,重塑健康心态,研究者就可选其为研究对象。个案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研究,可采用多种方法,如观察法、心理测量法等,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进程的需要灵活掌握。对研究的对象要予以尊重和信任,而且要保护个人的隐私。

个案研究不仅分析个体和小群体,还可利用其结果分析同类群体。例如,对吸毒个案研究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其他吸毒人员的成瘾特征。同时,个案研究的对象较少,可节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它的代表性差,难以从中得出普遍性的规律。此外,这种方法只能是定性分析,难以量化,研究者容易得出主观的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越性,但也有其不可避免的不足之处。所以,一项心理学研究要得到较好的研究结果,一般都需要使用多种方法整合起来进行。因此我们对每一种方法都应当同样重视。


标签: 心理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心理学》第六章 第三节 语言的产生与获得

《心理学》第六章 第三节 语言的产生与获得

第三节 语言的产生与获得一、语言产生的概念语言产生也叫语言的表达,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过程。语言的生成包括口头语言的生成和书面语言的生成两种形式。口语的生成是指说话者将头脑...

《心理学》第二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三节 睡眠与梦

《心理学》第二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三节 睡眠与梦

第三节 睡眠与梦一、睡眠及其功能(一)睡眠睡眠是与清醒相对的意识状态。睡眠是一种普遍现象,无论人还是动物,在每天24小时中,都会有睡眠。不同之处只是在睡眠的形式、时间、地点等方面有所差异而已。对于睡眠...

《心理学》第一章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心理学》第一章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实际生活的需求和邻近学科的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日渐扩展,衍生出许多分支学科。它们归纳起来主要为两个领域,即基础理论领域和实际应...

《心理学》第七章 第三节 情绪的理论

《心理学》第七章 第三节 情绪的理论

第三节 情绪的理论关于情绪的本质,人们有一个长期认识的过程,在情绪心理学一百多年来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学派,它们从各自的立场和侧面建立假设,也就形成了多种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情绪的发生...

《心理学》第三章 第二节 知觉

《心理学》第三章 第二节 知觉

第二节 知 觉一、知觉的含义如果说感觉是人们对外部刺激属性的初级加工的话,那么知觉就是对这些刺激的进一步加工。人们通过感官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

《心理学》第一章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第一章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那么,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它是一种精神现象,是由脑这种物质所产生的一种精神现...

 《心理学》第十一章 社会认知与行为 本章导学

《心理学》第十一章 社会认知与行为 本章导学

社会认知与行为学习目标重点掌握: 自我概念,社会刻板印象,从众及亲社会行为等概念;掌握: 自我概念的内容,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亲社会行为发生的过程;了解: 影响人际吸引的要素,攻击...

《心理学》第十一章 第一节 社会认知

《心理学》第十一章 第一节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的知觉、储存、推测与判断。社会认知的对象很多,有关于个人的,有关于社会的,也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在人们头脑中,关于个人的社会认知会形成自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