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6章 第3节 课程开发1.课程层次与开发★★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1.课程层次与开发★★

课程开发一般是指综合考虑学校教育的相关现实条件和目标,权衡并依据一定价值取向,对课程中的各要素及其整体做出决定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呈现出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主体在课程开发方面的“三级课程”样态。

一、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有权威性、多样性和强制性等特征。

国家课程开发主要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性质与培养目标,制定各个领域或科目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写教科书。国家课程开发一般包括:基本的培养目标、课程范围的宏观领域、核心课程及其标准、最低标准和可选择的参考性框架。

二、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进一步说,地方课程是地方各级行政管理机构依据国家课程政策和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等实际情况,结合地方对人才要求而制定的课程计划和开设的具体课程体系。

开发范围主要包括:根据国家有关统一规定和本地区具体实际,制定各级学校的完整培养目标;确定课程领域的本地标准;研制适合本地情况的具体课程方案;组织编写相关教材和教学指导用书。从课程开发的角度看,地方课程的一些特征需要在开发过程中认真把握。(1)地域性。地方课程的开发要充分研究地方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挖掘可利用的地方资源,设计更富地域特色的课程。(2)针对性。地方课程的初衷就是针对地方实际需求设计的,既包括针对地方的发展需求,也包括针对地方的人才需求。(3)社会性。地方课程在内容上应重视向学生传授参与社会生活和社区发展应具有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关于地方的基本知识和参与地方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4)探究性。地方课程的实施是探究性的,而非接受性的。学生在学习关于地方和社区基础知识的同时是为了研究地方现实问题并力求解决这些问题。

三、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根据学校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由学校全体教师、部分教师或个别教师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

《教育学》第6章 第3节 课程开发1.课程层次与开发★★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7章 第8节 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1.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

《教育学》第7章 第8节 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1.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

1.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一、实施素质教育: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题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如何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我国当...

《教育学》第7章 第2节 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的概念和特点

《教育学》第7章 第2节 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的概念和特点

1.教学内容的概念和特点一、理解教学内容的概念“教学内容”这一概念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共同作用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和行为习惯...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2节 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2.课程管理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2节 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2.课程管理

2.课程管理课程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课程的编制、实施、 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从管理的层次分有:国家课程管理、地方课程管理和校本课程管理。从管理的内容分有:课程计划管理、课程标准管理、课程审定...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6. 五育的关系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6. 五育的关系

6. 五育的关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各育紧密相联,既不能或缺,也不能相互代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复习指导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复习指导

复习指导教育学网络课程的考核采用在线形成性考核和纸质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总成绩为100分,在线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终结性考试占总成绩的50%。本课程在线形成性考核全部为客观题,从各章的...

《教育学》第7章 第3节 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5.教学模式的示例 ★

《教育学》第7章 第3节 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5.教学模式的示例 ★

5.教学模式的示例 ★一、我国常用的教学模式1.“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它源于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提出的“五段教学”,后经过前苏联凯洛夫等人改...

《教育学》第2章 第1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3.社会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

《教育学》第2章 第1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3.社会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

3.社会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一、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1)教育普及化,即打破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对人的限制,剔除对人接受教育的种种主观和客观制约,保证每一个社会公民...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3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3.学生的非智力差异与教育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3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3.学生的非智力差异与教育

3.学生的非智力差异与教育所谓非智力因素就是指动机、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呈复杂状态,通常表现为方向、性质、强度等方面的差别。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重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